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北京中关村某间咖啡厅,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身着运动衫,手里拿着一杯橙汁,安静地坐着,微笑着招呼记者。
赶集网、58同城合并后,杨浩涌首次接受媒体独家采访。
这是个周日,杨浩涌这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上较晚起来,早饭后准备下午一点到奥森跑步,这周他约了张朝阳、潘石屹及一帮朋友;跑完十一公里后,他约了朋友在奥森附近咖啡馆闲聊;聊完后简单地吃了晚餐,然后赶到网球馆打网球。打完网球已是晚上九点,然后发短信通知记者来采访。
“以前很难想象自己可以这样过周末,我们打得太惨烈了。”杨浩涌说。“我们”指的是姚劲波的58同城与他自己的赶集网。
两天前,4月17日,58同城与赶集网这两家中国最大的分类信息网宣布合并,杨浩涌说自己压力骤减。对手姚劲波与他深有同感,在合并发布会上,姚劲波这样说道:“杨浩涌是让我每天晚上睡不着觉的人。”
姚劲波当天本来也要去跑步,但因为以前跑得很少,觉得十公里跑有压力,临时决定取消。
赶集网、58同城两家公司打得多厉害?赶集前年的市场投放超过2亿元,去年达7亿元,今年高达2亿美元,58同城的广告投入也在同样的量级,两家公司今年的广告投入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均进入前五,加起来超过20亿元。杨浩涌与姚劲波都觉得,这样打下去消耗太大了,必须改变这种现状。
外界关于合并过程有各种猜测,基于双方惨烈的搏杀,认为两家公司最近才开始握手。事实上则不然,早在一年前,姚劲波就去找杨浩涌商谈合并,但被杨浩涌拒绝了。在投资者的推动下,今年春节前后双方又开始了接触,杨浩涌再次拒绝。直到最近,杨浩涌觉得合并能讲更大的故事,事情才有转机。
除了杨浩涌与姚劲波觉得双方打下去消耗太大之外,投资者也觉得打下去不是办法,利润全被打没了。
对等合并方案是在一起的前提,双方的方案最终是5:5,即58同城与赶集网在合并方案中的估值一样。4月17日,58同城宣布以4.12亿美元现金加3400万份普通股换取赶集网43.2%股份。合并消息公布后,58同城股价大涨,截至4月23日,股价已经涨至75.56美元,市值达68.6亿美元。按合并方案估值,两家公司估值已超过130亿美元。
以130亿美元的市值计,在中国互联网领域仅次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唯品会。
成为一家市值130亿美元的公司,不是杨浩涌与姚劲波这对老对手走到一起的目的,更大的目的是O2O这个大风口带来的机会:58与赶集合并之后,目前在二手车、房、招聘、服务四个“万亿市场”已经成为行业第一,此外还有更多行业有“互联网+”的机会,这至少是个超过千亿美元的市场。
合并后,杨浩涌与姚劲波制定了“四加一百”的战略:四即四个万亿市场,一百即一百个O2O行业。
杨浩涌今年初在朋友的推动下开始长跑,他的跑步心得是:创业是场长跑,坚持过最困难的时间,就会迎来柳暗花明,赶集网与58同城打了这么多年,最终却走到了一起,真有点柳暗花明的感觉。
复盘合并全过程
《21世纪》:和58同城打了这么多年,却突然宣布合并,而且直到合并前,外界都不相信,怎么做到的?
杨浩涌:他们去年三、四月份就找过我们,包括老姚也来找过我。我觉得合并没有意义,就拒绝了。拒绝之后姚劲波就很生气。后来一直联系我们,我们一直没有回应。我们本来跟他们打得也还不错,虽然体量没有他们大,但是我们增速比他快。憋着一股劲,一般意义上有机会超越,所以不大愿意谈。
大概春节之后,我和老姚见了一次,当时也没说合并,就是讨论下有没有什么办法,我们俩家能少打。我们当时讨论了好几种方式,比如能不能换点股。以这个为开头,才慢慢开始走到合并这个方案上来。
中间还蛮波折的,很多问题需要坐下来谈清楚,合并方案怎么弄。一开始赶集这边并不主动,后来投资人也开始沟通,投资人也认为能够合并,不打仗,对双方的投资人都有好处。最终弄了一个方案出来,我们才觉得有可能,这个可能就是“对等的合并”,基于这个对等的合并方案,两家才走到了一起。
《21世纪》:过去一年,分类信息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是不是外部环境变化也推动了这次合并?
杨浩涌:最近一年整个市场的确发生一些变化。58去年开始做58到家,赶集9月份开始做好车。除此外,我们也投资了一些项目,他们也投了一些项目。我们开始发现这个行业不是分类信息这么简单了,分类信息覆盖众多行业,PC互联网时代,我们建立了庞大的地面能力;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LBS等新技术,线上与线下融合成为现实,我们在很多行业都有了向纵深拓展的可能,也就是O2O,或者互联网+。
我们可以选择打,在每个行业都打,这么打的确能分出胜负。我觉得我们能赢,他们也在思考。打到底,有乐趣也有苦趣。苦趣就是打的过程中都耗费大量业务,包括资金。两家公司前年市场推广费用2亿多元,去年7亿多元,今年两家公司都超过2亿美金,加起来20多亿人民币。
这样的营销费用很吓人了,京东去年好像是15亿。互联网公司的广告投入里面,两家都能排到前五。
两家公司后来想,你说老百姓不知道赶集与范冰冰(赶集网形象代言人)吗?不知道58同城与姚晨(58同城形象代言人)吗?就是为了拼杀。每个方向都这么拼杀,两家公司人力物力都受到巨大的挑战。每个业务看上去都很大,无论赶集好车,还是58到家,每个项目投1亿美元下去都不够,玩家太多啦,个个都是硬手。1亿美元投下去不行,明年得投更多钱。今年投2亿美元下去,奠定格局,明年就不用投这么多了。
他说每天我都让他睡不着觉,我何尝不是?我每天晚上睡觉都醒来。我们每个月都在比数,在每一个业务领域,58同城是什么情况,我们是什么情况;在某一个城市,我们赢了为什么赢,输了为什么输,打得相当白热化。我们与一般互联网公司不同,线上骂骂架,我们有线下团队,是面对面的打。
《21世纪》:你们双方都在强调这是一次对等的合并,而不是一家并购另外一家,如何解释这个对等?
杨浩涌:几个层面。两家公司估值是一样的,5:5的方案进行合并;在两家公司中,相互之间的董事席位是一样的;业务各人分工,赶集侧重好车、招聘,58侧重房产,到家服务。与过去的并购不一样,过去的并购(比如滴滴与快的,优酷与土豆)都有一方比另外一方强,我们的并购则完全对等。
合并后的分工与合作
《21世纪》:你跟姚劲波,赶集与58同城,将来如何进行分工与合作?
杨浩涌:最终会怎么样现在也看不清楚,可能得做个一年半载。原则是对等,通过制度形成对等,包括两家公司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等。分类信息业务层面,日常管理由58同城老姚负责,赶集我负责业务方面;在创新业务层面,招聘、好车赶集负责,58同城把这方面的资源给赶集,房产、到家服务58同城负责,赶集把这方面的资源给58同城。
相互合作就好多了。以前有个二手车项目找老姚投,我说你投我也投跟你58到家竞争的企业,双方都很紧张,现在则是互惠共存。
分类信息网站跟以前互联网行业合并不一样,以前的合并(记者注:比如滴滴与快的合并,优酷与土豆合并)两家公司业务高度重合,这样就会产生两个独立的团队去负责同样的业务,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分类信息尽管都是分类信息,但现在已经发展成很多垂直行业,而且每个行业都很大,招聘、好车、房产、到家服务都是万亿大市场。
《21世纪》:两家公司获得对方流量时,需要付费吗?
杨浩涌:不用了,两家公司合在一起了,资本面上完全一起,不会独立核算。除非未来有业务分拆出来独立上市,那样才会进行流量成本核算。
《21世纪》:两家公司合并之后,会先做哪些事情?
杨浩涌:两家公司做了一个相对明确的分工,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动作比较大的包括市场端的协同,比如流量采购共进退,销售端不进行恶性竞争。
有合并传言后,有浏览器厂商找到赶集,要求赶紧签今年合作。以前我们两家会抢同一个位置,会竞价,合并之后两家公司一起报价,不卖给我们,卖给谁?在销售的时候,之前他们推3000元的套餐送1000元,赶集立马跟进3000元套餐送2000元,现在双方不会再做这种恶性竞争了。
在广告与销售这块我们能省出不少钱来。赶集网自己内部核算了下,仅是广告费就能省出数亿人民币出来。
《21世纪》:你们的地方分公司与代理会不会有一些整合?
杨浩涌:我们两家公司的结构不太一样,赶集网在北、上、广是直销,剩下的全是代理;58同城则是28个城市是直营,其他是代理,组织结构的差异化会减少可能的去重。更重要的,我们业务在快速增长。赶集网去年代理是260%的涨,今年要从1万多人涨到2万人,人本来就不够。58同城也是这样,处于快速增长期。
赶集网跟58同城现在都是五、六岁的小孩,两个小孩子比身高没有意思,比身高要到发育成熟之后,18岁比较合适,现在还处在调整增长期。赶集网今年差不多是110%至120%的增长,58同城报给华尔街的则差不多是80%的增长。快速扩张期,人才是供不应求。
平台大梦想
《21世纪》:分类信息这个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杨浩涌:以前的分类信息其实是个信息平台,不会向垂直纵深拓展。未来则是提供更多服务,向纵深拓展。角色就发生变化了,原来是导流的,现在整个流程都做了。
当然平台的基础就是有流量,流量即用户,有了用户才能向纵深拓展,流量正是两家公司在过去十年积累起来的资源。与其他互联网公司不同的是,我们不仅积累了线上的资源,还有线下资源,有了线下资源,我们就把向纵深拓展的可能变成了现实。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赶到了O2O,或者说“互联网+”的风口上。
从平台的角度看两家公司的流量,以前分开的时候,流量优势不那么明显;一旦放在一起的时候,流量优势就很明显。合并后流量成倍速地增长,是加法效应;而对O2O业务的推动却不止倍数,而是指数级,是以前的四倍、八倍。这种协同效应未来会在更多“互联网+”的创新业务上得到体现。
《21世纪》:两家合在一起,拥有的资源发生了什么变化?
侯继勇:DAU(每日活跃用户)超过4000万,MAU(每月活跃用户)超过接近5亿,MAU每家都超过3亿。
《21世纪》:对于互联网创新业务,两家公司加起来有这么多优势,会全部自己做吗?
杨浩涌:有些会选择自己做,比如好车,招聘,房产,到家,我们自己做;有些会选择投资。除了四个万亿市场外,我与老姚未来至少还会看100个行业,有些选择自己直接做,有些选择投资控股,有些选择投资。比如大概是30%,30%,40%,赶集网会投,58同城也会投。赶集网与58同城是个平台,“四加一百”都有机会获得这个平台的支持。
我们的做法是生态链的做法,有点像小米对硬件生态链的投资,雷军说要投100家智能硬件企业,“小米手机+金山云服务+小米电商网”等于“用户互联+IT基础设施+互联网销售渠道”,为被投企业提供平台型支持;也有点像腾讯,腾讯的游戏有自研的,有投资控股的,也有投资不控股的。
《21世纪》:从“互联网+”的角度看,哪些小品类能变成大市场?
杨浩涌:我们也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我们做法是清楚的,就是“筑巢引凤”。赶集网+58同城是巢,互联网+小品类是一个又一个凤凰,我们等它们来。
其实很多品类都能成为大市场,比如装修、美容、宠物等。你如果光等的话,每一类小店未来都可以“互联网+”,变成大故事。比如商业地产是个小应用吧,每天有30万人在找商业写字楼,用“互联网+”的方式做,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比如二手手机,中国每年有4亿部二手手机,现在年轻人一年换三四部手机,每部以1000元计,就是4000亿的市场。
这些方面都会成为我们生态链的一部分,到我们这个平台上来。对接我们线下服务能力,我们可以抽成15%,或者20%,跟二手车模式一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21世纪》:谁会成为你们的竞争对手?未来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杨浩涌:竞争还好吧。电商领域出了阿里巴巴、京东,生活服务领域市场更大,会产生更大的平台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