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掌阅科技成湘均成立7年不融资却不缺钱 为什么?

2015-5-7 5:50:37电脑报 【字体:

    在这个充斥着各种融资过千万、免费模式圈用户的互联网世界里,掌阅科技以及它的创始人兼CEO成湘均绝对是一个另类:这家专注数字出版和移动阅读的公司成立7年,没有融过资,但却不缺钱,因为其向用户收费提供正版数字版权的商业模式已经让掌阅实现了盈利。如今,掌阅已经积累了4.8亿用户和1500万的日活跃用户,拥有畅销、生活、文学等的优质图书数字版权35万册,2014年发行10亿册。

  实际上,在国内数字阅读领域,BAT都已经涉足以及开始厮杀。腾讯成立阅文集团,百度有百度文学,而阿里也刚成立阿里文学,作为一家草根创业公司,掌阅这7年是如何在巨头林立和盗版丛生的环境中活下来的?

  在世界读书日的前一天,记者在通汇河畔边的掌阅科技办公楼里,见到了成湘均。白T恤+衬衣和牛仔裤,脖子上挂着的公司工牌,一副标准的IT男造型。

  “读书是件优雅的事,做一家市值很高的公司并不比做一家优雅的公司更有价值。”在他看来,阅读不能太商业化,产品大于商业,这也是掌阅不愿意接受融资的原因。“前两年我们还有收入的KPI考核,但是这两年已经没有了。”据成湘均介绍,目前来自付费用户的收入足够支撑掌阅的良性运转,包括每年购买版权的3亿元投入。

  最艰难的两件事:正版和付费

  成湘均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如果不忙,他一天投入在阅读上的时间达三、四个小时,而这些习惯创业7年以来从未改变。

  在他发给记者的收藏书单里,从历史到人物传记再到小说甚至音乐教材,应有尽有,用他自己话说,“我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在做两件事情:自己读书和更好地让别人读书。”

  然而,在免费模式盛行的国内互联网市场,要做一款收费的数字图书分发平台,不是件容易的事。用成湘均的话说,过去7年掌阅走了两条最艰苦的路:一是正版,二是付费。

  在7年前掌阅iReader刚刚成立时,用户还处在诺基亚盛行的功能机时代,那时数字化的阅读并不被看好。据成湘均回忆,当掌阅去找出版社谈版权时,得到的回应往往是:“谈什么版权,我们哪有时间跟你们整理版权?”

  而另外一方面,由于初创期掌阅通过免费的方式做电子书,尽管日活跃用户过了千万,但花费大量的钱购买版权,日子过得很艰难。

  成湘均觉得这种模式不对,他去找了当时同做数字阅读的3G门户和91熊猫,希望能够商量大家一起收费,来建立国内电子书的正版付费市场。“大家都说好,可当我问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要统一一个日期一起付费时,他们又说,不行,我们还没准备好。”成湘均对记者回忆。

  实际上,当时的3G门户和91熊猫都“不差钱”,3G门户有风险投资,91熊猫有游戏营收来源,而掌阅只有数字阅读。成湘均说:“我们咬着牙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要1000万的免费用户还是要100万的付费用户?最终,为了生存掌阅选择了100万的付费用户。”

  2009年开始,掌阅采用内容付费模式,这让它的用户一度少了90%。在这个过程中,掌阅的产品逐渐完善,如从排版错别字到不放广告等。对于只有300多人的掌阅来说,技术人员占比达到1/3。

  他们的工作不仅是提供好用的APP,还要提供把书籍从PDF初始版本变成精装电子书的系统化支持,例如掌阅可以加入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的电子书引擎,独立开发就花去约一年的时间。

  坚持付费一段时间后,用户付费模式从2012年开始逐渐进入正轨,现在掌阅每天付费的用户有几百万。7年时间,掌阅几乎全部的收入都来自于这些付费购买电子图书的用户。与此同时,每年掌阅投入3亿元用于采购图书版权。

  今年年初,成湘均看了《从0到1》,他觉得不错,就让同事第一时间把该书的版权引入到掌阅上。

  目前,在掌阅上有数字版权的图书在35万册之多,且没有一例版权纠纷案,这与掌阅内部的版权系统有关:在图书版权即将到期时,提前做出提醒,相关人员会提前准备续签或者采购其他版权。

  在成湘均看来,正版付费不是盈利模式,而是最基本的商业底线。而坚持正版,也让掌阅收获了华为、三星、中兴、魅族等手机厂商的合作。

  在成湘均的设想里,掌阅的终极理想是做一个掌上图书馆,可供检索,可供人们去查询的一个图书库,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只去看一本书。

  打个比方,将来用户在掌阅去搜,比如想搜哲学,不一定这本书的名字里包含哲学掌阅才会呈现出来,而是所有有关介绍哲学内容的书籍都会展现出来,而且会根据书籍作者的权重值给你呈现出来。

  “倔强文化人”的坚持

  掌阅的老员工都叫他老成,在他们眼里,老成是一个“倔强的文化人”,除了因为他对正版和收费的坚持,或许也因为他对资本市场的态度。掌阅的老员工私下对本报记者表示,曾经有互联网巨头不止一次想入股和收购掌阅,以实现战略互补,但最终还是没有谈成,倒是从掌阅挖走了几个骨干。

  对此,成湘均非常坦然,“在中国最阅读,没有一家公司会比掌阅更专注和纯粹。”在他看来,BAT做阅读更多是一项投资,一个生意,是要计算投入产出比的,而阅读这个事情太过商业化,就会影响到阅读氛围。

  还有一次,一个投资人还对成湘均说,“你引入资本,有了更多的钱,可以帮你把产品做得更好呀。”成湘均却不这么认为,“起来好像是对的,但其实区别很大,一个是为了挣钱而去做好产品,一个是做好产品才会去挣钱,主次颠倒了,团队的基因也就变了。执行的过程中,动作也会变形。”

  正因如此,掌阅拒绝了很多投资方面的“诱惑”,7年没有引入资本。“我们希望把阅读做得优雅又可以挣钱的行业。”

  “把产品做好,提供好的内容,让用户感受到价值,盈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成湘均说。目前靠付费用户的支撑,能够保证掌阅的有效运营。

  不过,如今BAT三大互联网巨头大举进入网络文学领域,掌阅不引入投资的做法,如何支撑打这场持久战?

  成湘均有自己的节奏。他透露,掌阅已经着手建立掌阅文学,准备投资10亿,着力原创文学,建立专有的作家集群,并在拥有IP版权的基础上,向影视剧、动漫、游戏等多方向延伸发展。

  除此之外,他还决定“任性一把”,进军饱受平板电脑冲击的电子阅读器市场。

  “市面上的电纸书,有黑屏闪得厉害、软件体验不好、获取内容不方便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成湘均说,今年夏天,掌阅也准备推出自己的电纸书硬件,“这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成湘均笑言,做电子阅读器是他这辈子最奢侈的一次“消费”。

  不过,当无数国内电子阅读器“先烈”折戟这一市场,掌阅电子阅读器的未来还是未知数。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掌阅的电子阅读器换了两次芯片,尝试了243种字体,尽管成本一路攀升,但却完成解决了闪屏和黑屏的问题,响应速度也达到业内最快。虽然还是样机,但成湘均已经拿它在看书了,对于上市标准就是,“我觉得好用了,就可以上市了,就可以去卖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