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虽然这是一个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年代,但不得不说,创业的成功率反而更低了。
就一个创业项目而言,它从发现兴趣或发现商机出发,到最终成为可以规划化运作的一家企业,需要克服种种难关:产品的研发、用户的获取、市场的营销、商业模式的设计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灵光一闪的创意纷纷下马,追逐经济利益的项目往往难以持久,反而是从一个需求出发,或者解决了细分行业的某个关键问题,这样的项目往往能够一路长大。
创业难,内部创业更难。
对员工来说,内部创业是一个缓冲带,是“众创时代”的一种较为冷静、风险较小的“新创业”方式。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它自身也需要重新激活“系统”,鼓励内部创业。这本来是两方一拍即合的好事,但却偏偏难以顺利进行。这些年直接鼓励内部创业、宣称内部创业的企业数不胜数,但几乎难见成功。
2013年,搜狐张朝阳设定“悬崖计划”。2008年,盛大成立创新研究院,最多的时候扩张到500多位一流工程师,50多个项目。4年之后,研究院裁员75%,大部分项目被调整和关停。
此外,百度、阿里、360、中国电信、长虹等,都无一例外的鼓励过内部创业,但均未看到明显的起色。即便对内部创业最为重视的海尔,在100多个小微项目中,目前也只有雷神走得相对平稳。
“究竟要不要创业?”
“为什么内部创业,难以成功?”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走访了有“雷公”之称的雷神总监李艳兵,希望从他这里取得内部创业的“真经”。而事实上,我确实也从这次沟通中摸索到一些创业的关键脉络。
清零
创业是从0到1,那么内部创业反而是从1到0。
李艳兵刚毕业时,作为技术支持加入海尔,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这个岗位可以全国出差;2003年,海尔电脑调整成为合资,团队就地解散,离职后,去过台资,去过苏州;2005年,海尔电脑重整人马,响应呼唤再次回到海尔,因为家乡在山东。
重回海尔电脑,李艳兵完全没想到会过这样煎熬的日子。从2005年一直做到2013年,这七八年的时间,海尔笔记本做的比较辛苦。基本上就是一直在生存线上挣扎,面临随时都有可能被关掉的风险。
分析其中原因,内外两方面。内部的品牌策略一直没有突破消费者对于海尔是家电品牌、做电脑不专业这样一个固有印象,外部则是对手太强,体型太大,惠普、戴尔、联想,都是大公司。与他们竞争这些年,基本上没尝过成功的滋味,一直被打败。
一直失败,一直反思:到底应该怎么办?后来团队内部讨论出两个路子。是不是在海尔电脑的基础上,做一个加强版的海尔出来,这是一个路子。还有就是完全另起炉灶,做一个全新的品牌。
海尔这个品牌,它是一个先入为主的品牌,它在白电领域这块太强了。它是一个好的白电品牌,但是在笔记本领域,尤其是游戏本领域,它非但不能带来一些正面的意见、反而还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的压力。比方说:人们的惯性思维会觉得,海尔就是做白电的,它怎么不务正业去做游戏本了呢?
团队选择了后者。“说实话,我们是选择了破釜沉舟,对手已经把我们逼的已经退无可退了。”现在想起来,李艳兵还有点后怕。
后来发生的事,证明了这次决策的正确。在经营新品牌的过程中,李艳兵发现,以前买海尔笔记本的那一帮人,和现在买雷神的这一帮人,用户群具有非常大的不同。之前买海尔的,以一个家庭里面的家长为主,年龄群在40岁左右。他们对电脑的要求,第一价格要便宜,第二售后服务要好,第三外观要家电化一些、消费类一些,这样就OK,这就是他们的要求。
那雷神呢?以学生、年轻群体为主。他们要求,要彰显我的特点、我的个性,我要与众不同。学生对个性需求要求非常强,所以这一点上的话,如果继续沿用海尔的品牌,那这些人是不会接受的,所以当时做了那样一个选择,就是用一个全新的雷神品牌来做。
起点
继承大品牌的好处是,继承这个品牌所拥有的口碑、溢价以及忠实用户群。而作为一个新品牌,一切都要从零建设。首当其冲的问题是,一个新品牌,如何被目标用户所感知?
雷神开业的第一个坎儿,就是如何迈出第一步。说白了,就是第一批货如何顺利卖掉。对于一个完全为零的品牌,别人怎么可能花这么贵的钱来买呢?然后买了之后服务找谁?买了之后如果机器不好找谁?这些都是用户的顾虑。
“经过商议,既然用户存在顾虑,那我们就去打消他们的顾虑。”用户担心质量不好,用户担心没有保障,当时雷神就找到了自己的供货方,也就是代工厂:蓝天。
这家工厂,它本身是一家什么工厂呢?做笔记本,它是全球前五的;做游戏本这个领域,它是全球第一的。
也就是说,蓝天本身就有非常好的品牌背书,它在产品的品质和专业性方面,有一个非常好的保证。它可以打消第一批用户的顾虑,帮助雷神获取第一批用户。
就这样,雷神非常幸运的迈出了第一步。李艳兵回忆当时的情景:“第一批货没有敢多进,只进了500台,准备先卖两个月,因为比较贵。一台海尔笔记本,一般售价在2000到3000块钱左右,单价3000左右的水平;雷神首批的500台,单价是5999,基本上一台顶两台。我们觉得,500台差不多卖两个月,而实际情况是,四五天的时间就全部卖光了,出乎意料的顺利。”
补充两个关键问题:
1、卖这500台雷神时,李艳兵与团队做了大量的用户交互工作,与用户产生频繁的交流。所有的人都在QQ群上跟用户解释,跟用户聊天,打消他们的顾虑。
2、雷神实际上是借势了上游工厂的信誉背书和品牌背书,来解决用户在品质和专业性方面的一个顾虑。但如何搞定上游工厂呢?他们又借势了海尔集团的信誉背书,打消了上游的英特尔、微软、蓝天的顾虑,并且获得了包括采购单价在内的好的商业条件。
痛点
雷神的发展模式能否复制?海尔内部的100多个小微,国内外的pc厂商,从资源、资本角度完全可以复制甚至超越;但是从用户痛点角度来看,却难以复制。
雷神这种模式,也不是说有多么高的门槛,别人也是可以来抄袭的。实际上来看,其实有很多品牌已经在做了,后来同方出了一个“机械革命”,神舟后来出了个“炫龙”,他们都是参照、模仿雷神的做法推出来的产品。
但是为什么雷神越做越大,而其他品牌很难复制呢?李艳兵认为,关键要看他们能不能解决几个核心问题:
1、这个品牌有没有真正的完全独立,所谓的独立,包括你的财务独立、人员独立、团队独立,完全的自负盈亏等。这一点放后面详细讲。
2、雷神刚进入时的游戏本市场,和当下的游戏本市场已经完全不同。以前雷神刚做的时候,游戏本市场基本空白,竞争较小;而现在已经品牌林立。雷神实际上是找到了一个好的机会点(市场空白点);其它品牌需要去寻找新的机会点。
3、这个品牌有没有击中用户的痛点。有了机会点还不够(它只在早期切入市场时有用),还需要一个庞大的粉丝圈。雷神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团队就给自己自断后路了,“我们非常非常在意用户对我们的看法,非常非常在意用户对我们的一些评价。”
李艳兵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用户交流,维护粉丝和雷神的关系和联系。而且加上他们找的这个用户群,正好是学生,非常愿意来交流和分享。所以就有一个比较固定或者比较稳定的用户群,以保证团队跟用户一直是有联系。跟用户始终站在一起,非常了解用户的一些需求,就可以保证产品的研发,包括市场的营销等方面都不会有太大的跑偏。
“这种粉丝的圈子,其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是非常难的。” 李艳兵认为,大部分公司把这种粉丝圈子,或者说这种事情都认为是客服部门,或者市场这样的部门来负责,但是实际上来讲,在雷神跟粉丝的交互这块,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实际上是雷神几个核心的创始人要来独立来做的事情。
这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粉丝圈的建立,它要求你的创始人要有这样的一个时间,要有这样的耐心,要有这样的阅历,最好是个游戏玩家,否则你还跟这些人玩不到一块。这些要求都达到还是挺难的,不是那么容易凑齐这个条件。
组织
内部创业的最大问题在于能否真正的独立,是不是背着包袱在创业。
回顾雷神的发展路径,他们从海尔电脑这个平台上走出来的,电脑实际上不属于海尔集团的主流业务。
海尔电脑处于的位置比较尴尬和鸡肋,有也行、没有也行。这导致,一方面整个电脑的队伍,其实都是有非常强的危机感。天天跟大的IT厂商打硬仗,天天在刀尖上玩,学习到互联网的规律,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比较容易接触到外面的新生潮流;另一方面,也没有受到太多的集团白电的影响,整个电脑的品牌相对独立,这点很关键。
之后,雷神走得非常快,基本上做到了真正小微自主管理的模式。“自主管理,就是不会受到集团太多的影响,不会去天天汇报,分散你的精力,雷神的市场运营和管理都是我们自己来制定,从产品的企划、营销、上市等都是内部决策。这就保证了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针对性强。”
很多内部创业团队的品牌并没有做到雷神这样真正的完全独立。所谓独立,是指你的财务独立、人员独立、团队独立,完全的自负盈亏。否则很难成功。比如说你只是联想的一个部门,你撇出一个部门来,几个人兼职,然后再做个什么样的东西。现在变化这么快,如果一个部门兼着做的话,还是在一个大的平台下,你很难成功,因为体系的包袱比较重,你的行动力很慢。
当做到了自主管理,员工工作状态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以前大多数人都是上班、打工一族。打工族最大的特点,你的工作不是为了你的用户、不是为了产品,更多的是为了你的领导,为了你每个月的工资来努力,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个目的,只要是领导安排的事情就要做完,领导没有安排、没有嘱咐的事情,就可做可不做,你有时间就做、没有时间就不做。而且一般来讲的话,一个企业里面,你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一般就是能不做就不做,就是这样一个心态。
但是创业心态就不同。目前的雷神,核心员工有参股,整个雷神发展的好坏,对员工来讲有非常大的关系。“雷神的事情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就变成有点像个人创业的那种感觉,只要是能有利于雷神更好发展的,不管这个事是不是你的、不管这个事领导说没说,不管这个事领导说了让你做还是没让你做,都想办法找时间去做,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现在回头来看,创业是一定要比打工要累的,如果说你怕累,你就别考虑创业的事情。但是如果再让李艳兵选择的话,他肯定还选择创业,主要是,它能最大化发挥一些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它能给人很大的成就感。“以前很多想做做不了的事情、现在可以做了。以前受的苦呢,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被联想、惠普这些厂商围追堵截很多年的苦,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扬眉吐气地来较量一下了。”
分化
李艳兵认为,未来的公司、组织,垄断性公司、超大型组织很有可能分化为一个个小微,或者被其它小微(小公司)所取代。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把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协同,完全都剥离开了。雷神的诞生也是基于海尔创客小微这样一个机制的建立,在海尔这个大平台下给了小微孵化这样的机会。
以前为什么要有大公司和小公司,就是因为大公司它的资源整合能力,它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是封闭的,它是一个阵营和一个阵营的PK。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就是分享、协同、共赢,小微(小公司)就是这种思维的精髓。
雷神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1、沿用老品牌,还是启用新品牌,其实是跟着你的用户走。
2、起步的过程是借势的过程。即便没有雷神这样背靠海尔,你也能寻找到其它的“势”。
3、从市场上发现一个好的机会点切入,依靠对用户痛点的把握来持续维新。
4、组织:生于组织,困于组织。你能否真正的内部创业,取决于你能否真正独立。
后记:
雷神只是摸索出一条内部创业的路子,可以说他们取得了组织蜕变上的成功,但不能说他们已经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他们和大多数创业团队一样,同样面临着极低的创业成功率,一样的融资,探索,创新,矫正,追求速度,打造生态。
上个月,雷神刚刚登录京东众筹,融资数千万;昨天,他们又发布了新品钢版911M。他们已经做了硬件以及游戏浏览器,接下来要做游戏平台,做玩家社区和游戏分发。创业团队所做的一切,那些短期的打法,长期的目标,那些硬件软件的配套,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卓越源自热爱。”——这是雷神的座右铭。
如果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在内部创业;如果热爱外面的世界,那就勇敢奔向创业吧。无论内部创业还是创业,都是为了自我价值实现,更加卓越。
作者微信公众号,张小湖(id:wenyixiaohu)。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