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知乎上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到北上广深打拼,即使过得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13年时候我也曾经就“我为什么要留在北京?”有类似的疑问,节选部分知友和我的观点,跟远离家乡在大城市中拼搏的各位共勉。
部分知友的回答:
张小北
如果不来北京,我和电影之间的距离永远无法缩短到现在的距离。
我也永远不知道我可以在梦想的道路上走这么远。
淡泊即生
我想说,我绝对不是说大城市有多好,小城市有多差。如果我能够满足只吃清汤粉的幸福,我也绝对不会再去羡慕大城市一分一秒。
但我偏偏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喜欢上了吃锅包肉和溜肉段。
小岩井
能困住你的城市啊,一定含有你愿意被困住的成分。人生大多数的选择,无关黑白是非,无非是心里的那杆称,往哪里倾斜地多一点。
跋涉光年
我有个发小,问他为什么留在气候差的北京。他说:“黄沙万里觅封侯。”
张佳玮
大家去大城市,去那里拼命,无他,只是在大城市立足,能够多一点选择的余地。
说到底,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快乐,也就是多一点选择,而已。
安雅
为什么候鸟要秋天飞回南方?为什么江鱼产卵要洄游?为什么非洲角马要迁徙?它们都吃饱了撑的要去忍受路途遥远和路上断粮或被狩猎的风险,不知道呆在原地最轻松吗?
当然是因为,要去的地方更温暖,更多水草食物,更适合繁殖啊。
对现在的有梦想的年轻人来说,北上广就是他们的水草更丰美之地。起初生活艰辛、远离父母都是为了更自由开阔生活可以接受的代价。而且……焉知远离父母可能不是代价,而是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王远成
我也知道家乡安稳,衣食无忧,在家乡我不需要一分钱贷款,买辆好车拉着姑娘过平凡的生活。
那些放弃了家乡富足生活去一线城市打拼的,都是有理想有希望的孩子,他们才是这个国家各个领域改变的希望。
叫兽易小星
对于我来说,我把所有时间放在工作上,是因为我的起点不高,前面有太多的大山要翻越,后面有太多的虎狼在觊觎,留给我的时间并不多,如果天赋比我高的人比我还努力,那我真是一点机会都没有,所以,我要用我所有的时间来尝试抓住仅有的机会。
对于大家来说,在北京,各有各的追求,但我总是讲,每一段经历都是人生,每一段人生都是财富,战略上要有野心,战术上就是先把眼前的事做到自己的极致。
token胡依林
为什么选择北上广?虽然一路艰难,如果让我再重新选择一次,我绝不后悔。 因为他所赋予你的是一次可以选择的机会,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以下是我个人(傅盛)的观点节选:
人的所有原动力都取决于目标。目标来自于视野。知道世界有多大,才知道梦想有多大。井底之蛙都觉得自己看到所有的天了,不知道自己在井底。视野够了才可能有与众不同的目标。不在核心城市,视野容易丧失。
人是社会化动物。所有知识和能力95%来自社会和环境。爱因斯坦如果放进狼群,就写不出相对论,而是成为一个狼孩,站不起来。个体要追求一个超出时代和环境的目标,难度大太多。
先进的方法论来自周围人的感知,然后自己反思。若没有环境,感知和反思就是无源之水。读书学习是可以。不过互联网是个特殊的东西,变革快,对先进方式太依赖。
互联网的发展是牛人推动的,牛人又需要由下一层的牛人去支持。没有搭配协调的人员结构,就算再吃苦耐劳也不行。互联网本身没壁垒,公司竞争力来自于思维方法和人员结构。二线城市,中层人才上有制约,不容易做好大事情。
做公司不是靠省出来的。要省钱可以去农村。马云是个在二线城市发展的特例,当初从北京退回到杭州。杭州也是发达地区,2小时就到上海。杭州有好的大学。阿里本质是商业企业,这跟浙江的中小企业多有关系。
马云在公司很小的时候就不断去美国各种大的会议。视野和方法论,这两条都满足。马云说过一句话:英语不只是种工具,而是你的眼界。马云在那么多人中超脱出来,就印证了视野的重要。比如英语好,是他获得高视野的一个条件。
个人和公司不同。你是个体户,改造自己就够了。如果你是一家公司,改造大部分人是费劲的。雷军当年带金山转型互联网,举了个例子。他在周六发现服务器坏了,给运营打电话,运营说:我周一上班就解决。这种意识简直让人崩溃。你要改变一大群人的思维。
北京这个环境就帮你培养了足够多的员工,不需要再教育。虽然北京成本是贵,但就像乔布斯说的,一个顶尖牛人能顶50个普通人的工作量。就算责任心足够,但意识和视野更重要。新人在北京成长很快,你可能被超过。
一个人孤立做事,要求人对自己的控制力极强。在北京,是被推着往前走。在东莞,你必须自己推着自己走。
面对面的交流,本质上是替代不了的。一个在跨国公司很牛的产品经理跟我说他为什么做产品牛,很简单,就是一个月去四次硅谷。一个月倒四次时差,对身体伤害很大的。但50封Email就是比不上一个面对面的微笑对你的启发大。否则,今天就不用硅谷创业了,哪里都行。硅谷的成本比北京都高,但还是创新之都。
马云是个特例,属于很少的有全球化视野的人。那些在厦门和广州的公司如果到了北京,也许能更好。
视野和竞争力,本质上还是依靠大土壤。最开始一定要在北京。就算你在二线城市能把零散的石头用起来,但概率还是没那么大。大企业网罗人才容易,但中小企业还是要靠市场大,才能找到好的人。在北京,虽然其他成本贵,但机会成本小太多。
有很多在二三线城市冒头的企业,但后来都发展不大。你可以自己去数。金山在珠海有分公司,但找人就特别难。之前的模式是不断招毕业生,培养2年,再用。以前是可以的,但现在互联网加速在发展,这个模式要改了。我们还要在广州设办公室,为了招到好人。
现在,资金越发不是稀缺资源,人才越是稀缺资源。资本竞争激励,愿意给你钱。但没有人才,钱都花不出去。
柳传志举过例子:他们那个时代也出过联想这样的公司,但环境就是不好。40度的环境,只有很顽强的鸡蛋才能孵出来。若是常温37度,只要不是天生有缺陷,蛋都能被孵出来。
(在北京,房子是个现实的问题。)要用动态的变化来看。我的压力也挺大,也很痛苦。这是社会的矛盾。但可以40岁以后再到二三线城市,你一定能买得起房。那是撤退性的方式,不是进攻的态势。在北京机会还是有的。但撤回去就看到头了。
也许成都将来会成为创新中心。但是特例。不普遍适用于二三线城市。现在年青人如果就是纯粹想“逃离”,不靠谱。
如果不在大城市,孩子的视野是个问题,接触的东西就不一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个错误的说法。除了能种地,你能当什么家。象宋氏三姐妹,那是环境造就的。小地方不是穷的问题,而是环境和教育的问题。
别忘了你来了北京上了人大,后来还出国留学。你的视野后来建立起来了。当你的目标足够大,越往以后的发展就越依赖于视野,你就需要跟更牛的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