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
援引《纽约时报》近日根据对100多位亚马逊员工(包括前员工)采访,撰文披露了这家公司的工作环境。与大家的想法不同,这篇文章披露的是亚马逊不为人知的一面。
文章内容显示出,亚马逊在西雅图的办公室,似乎完全不如在硅谷工作般悠闲。据《纽约时报》的报道,亚马逊有一套严格考核系统,对员工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进行量化和分析。数据无法量化的则靠“举报者”,即同事向上级报告。每一位亚马逊员工都有一套“实时反馈工具”(Anytime Feedback Tool),使员工可以秘密地批评或表扬他们的同事。这些反馈将汇往上级高管,并计入亚马逊每周或每月的绩效评估中。亚马逊会定时对员工进行排名,每次排名后高管必须裁掉一定数量得分较低的员工。
对亚马逊来说,用这套系统考核员工的表现或许是个好主意。但是看过《纽约时报》采访的读者会发现,这家公司的标准是非常荒唐的。亚马逊试图榨干员工的每一分价值,即使员工已经精疲力竭。比如,亚马逊高管希望每位员工能够立即回复邮件,即使这封邮件是在下半夜发出的。当员工在外度假网络状况不佳时,高管们也会抱怨。亚马逊自己也称,这些标准“不合理的高(unreasonably high)。该公司一位前雇员说,“亚马逊是一个连优等生都会觉得自己很差劲的地方。”
即便如此,亚马逊也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在《纽约时报》的描绘中,这家公司可能并不是那么美好,但是这种工作文化有可能(甚至是很可能)吸引到一些人。不可否认的是,亚马逊打造出了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在多年来一直保持强劲增长。
亚马逊在发给TheVerge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回应具体的新闻报道,不过目前员工们的一些不满我们也看到了。”一位亚马逊员工在LinkedIn发表长文称,《纽约时报》的报道是“完全错误”的。其他一些员工则在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力挺亚马逊的工作环境。
好了,看了这则有关亚马逊工作环境的报道,你是不是会感到有些惊讶呢?原来这样的公司,内部也并非是员工的天堂,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待改进。其实,这种“不为人知”的一面,不单单是亚马逊所独有,下面这些看似高大上的美国科技巨擘,经由媒体披露,貌似都有着只有内部员工才能体会的那一面:
苹果
此前,Glassdoor网站发布了一份“2014年最佳工作场所”调查,其中,苹果公司是全美最佳工作场所之一。但他们的地位已经明显滑落。有34家美国公司——其中包括15家技术公司——的员工评级,比苹果公司要高。在与此相关的在职和已离职员工提交的有关苹果公司优劣评语中,显示出苹果公司的工作环境虽然激动人心,但是快乐不多。
近期也有媒体披露苹果的新老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例如:
很容易让人筋疲力尽
一位软件高级工程师将苹果公司称为“富有激情的工作场所”,但是这样的工作强度也会让人筋疲力尽。还有一位员工声称,“需要知道的是,许多员工都失去动力,或者是几乎失去动力。千万不要建立一个绞肉机,而应当拿出适当的预算,给员工组织一些郊游或活动。免费的食物将是一个不错的福利。”
很难平衡工作与生活
Glassdoor的调查显示,这是员工对苹果公司感到不满的极为普通的原因之一。苹果公司一位软件工程师声称,“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根本就不存在。假期也安排得不好。”还有一位经理抱怨道,“许多电子邮件总是在下午10点后才能到达员工手中,人们为此还需要加班——因此就很难找到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你要想支持这个团队,就得全身心的投入。你的确需要坚持,并努力工作,这样才会获得晋升的机会。”还有一位员工抱怨称,在苹果公司,加班时间过长。
官僚气息浓厚
一位软件工程师通过Glassdoor对苹果公司聪明的同事提出了高度赞扬,但这位工程师也对苹果的官僚机制提出了批评。这位员工抱怨称,“那些精明的同事有时非常独断专行。事实上,多数公司的团队并没有正式的等级制度,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在苹果公司却发生了这样的情况,‘一些人就是比别人高一等’。”
此外,还有一位生产设计师也表示,“有机地善待所有人,而不是要居高不下,这样你才会获得更高的员工满意度和不被解雇的机会。”
苛刻的保密制度
苹果因其极期苛刻的保密制度而臭名昭著,特别是在新产品的保密方面。《乔纳森·艾维:苹果最伟大作品背后的天才》一书的作者列安德·卡尼(Leander Kahney)曾将苹果的保密制度称为“铁幕”。
苹果公司的一位前工程师也表示:“除了我的生活之外,我还没有看到过有比在苹果工作更加保密的环境。我们不断受到失业的威胁——如果我们泄露任何工作相关的秘密。即使是在苹果公司内部,你的邻近的同事往往都不知道你所从事的工作,保密制度就像是顶在你脑门上的枪,稍不留神,你就同如抠动了枪的板机。由于保密原因,往往会出现一些从事类似解决方案的团队浪费了大量的工程研发时间。类似团队的类似错误每年都会发生。”
员工不被重视
苹果公司的一些员工,没有得到工作分工,也不会被推荐到团队或团队的一些重要领域,这些员工认为,苹果公司就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其中的一位员工抱怨称,“无论我多么辛苦地研究产品线,并展示我在那些需要我发挥作用的领域内的相关才华,但最终我什么都得不到,没有交流,没有工作任务。所以我看到了一些重要产品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延迟。我会质疑,‘这是苹果公司吗?’我回头来再看看我的简历,难道我就应该得不到重视吗?”
休闲娱乐设施缺乏
一位员工认为苹果缺乏让人愉悦舒适的设施——苹果公司的大楼内没有乒乓球、桌上足球或其它休闲消遣设施。员工抱怨称,“沉寂昏暗的环境下,每个人只能呆板地工作,就像机器人一样——如同是一个大的职业公司那样,没有初创型企业的文化。体育活动一点也不像其它公司那样自由。自助食堂也不像LinkedIn、Intuit、Netflix等公司那样好——跟谷歌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就更没法比了。”
貌似苹果有员工比较羡慕谷歌和Facebook,不过且慢,对于后面这两家公司,他们的员工也有话要说:
谷歌
2013年时,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刊文总结了谷歌员工对公司的种种不满:
“对许多人来说,在谷歌工作最糟糕的是,他们的能力远远超出所从事的的工作。由于品牌效应、薪酬和福利,以及非常积极的工作文化,因此谷歌有着极高的招聘门槛。所以,谷歌可以选择最优秀的候选人,即使是一些低级别职位。”
“美国前10名大学的一些学生为谷歌的广告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或人工下线一些YouTube内容,或是为网站一个按钮的配色撰写基本的A/B测试代码。”
“我曾经和同事开玩笑说,佩奇和布林乘着游艇出游,将游艇靠在一起,躺在与喷气式飞机上相同的躺椅上,抽着雪茄,拿起谷歌员工的照片说:‘他曾经是跨国电信公司的总经理,拥有哈佛大学MBA学位,而现在则在解答Orkut的问题。’随后他们放声大笑,并拿起雪茄和苏格兰威士忌庆祝。当然这一部分不太可能,因为他们两人都不会抽雪茄或是喝苏格兰威士忌。但其他部分可能是真的。”
“当我离职时,谷歌已不再具备创业公司的氛围。同样出现了办公室政治。如果你从事适当的项目,并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自己的工作,那么很容易得到晋升。”
“不幸的是,尽管有着共同的信念,但我发现一般的谷歌工程师都很平庸,同时也非常傲慢。所有人都认为,他比自己的同事更好。因此除非是和朋友,否则很难讨论任何问题。由于每个人的领域不同,因此客观的讨论非常少,而除非对方是‘重要的上帝’,所有人都对其他人的意见不感兴趣。”
“我在谷歌工作了3年。离开非常困难,但一个重要因素使我做出了这一决定:作为一个个人,我对谷歌业务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小。与之前的一些回答类似,谷歌是一架不可思议的机器,依靠AdWords印刷钞票。除非你是极具才能的工程师,能创造一些新东西,否则你只是给这台机器加油的人。
再来看看Facebook员工对公司的种种不满:
还是在2013年,也还是Business Insider刊文称,Facebook常常被认为是科技行业最好的雇主之一。不过一些Facebook员工在社交问答网站Quora上表示,情况并非如此。
Facebook的一名前实习生表示:“在我实习的最后一天,团队最终认为重新编写这一项目完全没有价值。”但实际上,他在Facebook的实习就是对这一项目的重新设计和重新编写代码。他表示:“如果公司能向团队传达关于未来产品发展的更清晰目标,我认为我可以做出许多改进,以更积极的方式对公司做出影响。”
Facebook一名前员工表示:“作为填补产假中员工空缺的外包员工,我被临时任命为管理员,但没有获得任何指导或支持,为两名我见过的最差劲的领导提供服务。”
一名匿名的Facebook员工表示:“团队将我当作垃圾,我被要求从事完全不合适的任务,例如将主管要洗的衣服与她妻子的脏内衣完全分开。”
Facebook一名前员工表示,在提出一个严格的10天绩效计划之后,他的团队甚至都懒得提供反馈。“在那一刻,我选择了离开。”
外界曾希望Facebook现在的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然而其IPO(首次公开招股)之后的表现令人失望。在看到所持股份的价值节节滑坡时,许多员工感到非常无助。
“在一个巨大的室内空间中,放着成排的野餐桌,人们肩并肩坐在一起,距离只有6英寸,而没有任何隐私。我很遗憾,这是牛栏中养的牛,而不是赚着六位数工资的高质量人才。”
如今是2015年,以上包括2013年时这些科技企业员工的种种抱怨,不知这些公司改进了没有? (媒体今日报道称,亚马逊CEO贝佐斯已经回应了相关的报道,对其中的内容予以否认)即使这些抱怨是真实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不满并不是说所有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员工都是这么想的,它们只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无法做到不让每个员工找到一点感到不满的地方。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如果在这些公司工作的员工,认为公司的优点还是多于不足的,或者这些让自己感到不满的地方,是可以忽略的话,那么不妨坚持下去,一来兴许公司会就这些意见进行改进,二来也会持续地锻炼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打基础。毕竟现在很多成功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不少是从这些大公司出去的。作为公司层面,也应重视人才的保护,因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最关键因素就在于人。如何选对人,留住人,这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切勿让公司不合理的制度和环境,伤了员工的心,从而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影响。对于国内的诸多企业以及创业团队来说,这些道理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