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学锋
创投业(VC)走完了不寻常的2014,迎来崭新的2015年。抚今追昔,2014年国内创投业发展呈现出如下几大特点:
一是内冷外热:2014年有不少国内优秀的以互联网、电商为代表的“中概股”成功登陆美国和香港资本市场,从京东、新浪微博到阿里巴巴、陌陌等美国上市,尤其是阿里的上市不仅造就了数个“首富”,更是让一家中国高科(600730,股吧)技公司的市值达到2500多亿美元,成为全球高科技公司市值排名前六。随着一批“中概股”接二连三在美国和境外上市,外资美元基金收获连连,好事频频,相反人民币基金在“中概股”境外上市大潮中,除了汉理资本旗下人民币基金投资了一嗨租车,其他几乎是“闻所未闻”,相当冷清。
二是“新三板”热与并购热:在国内资本市场,审批制朝注册制转变仍在“只听楼梯响、未见下楼人”的阶段,上市排队“堰塞湖”现象犹存,相反新三板挂牌公司数目将增加至1500家,做市商制度也在8月份推出。甚至连九鼎、中科招商等PE都寻求自己挂牌新三板。但是,新三板也暴露出其主要问题,是成交量较小、流通性较弱。随着个人投资门槛下降以及竞价制度的推出,上述局面希望有所缓解。2014年并购热也是一个亮点。PE忙着推动自己投资的企业被上市公司并购,或通过定增参与上市公司之后的并购。
三是估值泡沫:2014年TMT项目,尤其是沾上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与“分享经济”这三大金字招牌的项目估值较高,个别项目上出现VC追逐提价、估值出现泡沫现象。但与10多年前上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之时相比较,笔者认为现在市场总体还较理智,光说“故事”、没有业绩的项目与团队还是走不远,市场距离疯狂尚有距离,风投还未成为“疯”投。
另外,2014年“90后”创业者伴随移动互联网项目普及而成为创业大潮中一支生力军涌现,VC们也日益关注“90后”创业项目。与此同时,不少VC基金里年轻骨干纷纷自主组建新的VC基金,也使VC(尤其是外资VC)基金管理公司呈现“年轻化”趋势。
展望2015年,我对VC业提出三点希望与期待:
第一是国内资本市场尽早打开:国内上市大门关闭已有一段时间,这使资本市场助推创业、创新的发展受到了相当的影响。如果说2010年是“全民PE年”,那么2014年可以称得上是“全民创业年”。本来近几年国内实体经济繁荣不再,转型的压力较大,何时重启IPO大门成为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按照有关方面的设计,2015年仍将是审批制朝注册制过渡的一年,我们希望尽早完成过渡,用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更新的“互联网思维”与市场化手段来加快推进IPO制度改革。
第二,对于美国资本市场,随着美国宽松量化货币政策已明确将退出,2015年美国经济以及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有所加重,这会对一大批跃跃欲试的中概股公司提出某种挑战。最糟糕的结局可能是资本市场“内冷外冷”,而最好的结局“内热外热”可能性也较小。作为投资人与创业者,我们始终要做好“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还有国内LP的成熟:长期困扰国内人民币基金的是国内LP以个人为主,缺乏长期、有实力的机构。所以人民币基金投资大多专注中晚期Pre-IPO项目,往往轻视早期TMT项目或者是不敢去投早期风险较高的项目。好在2014年各级政府大力强调鼓励创业创新,接近年底保监会又发文同意保险公司投资VC业做LP,这无疑会为VC业长久发展起到相当正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