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排队IPO企业自愿申请新三板挂牌,短期内不失为一个疏导化解IPO“堰塞湖”的办法。从长期来看,新三板则有望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更匹配其风险特征的融资市场。
IPO暂停已有数月,800多家排队等待上市的公司已经堵塞成了一座堰塞湖,如何能让这800多家企业平稳上市而不对二级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呢?日前有报道称,证监会或出台政策鼓励排队IPO企业自愿申请新三板挂牌。“证监会对这些建议已经吸收了合理部分,正在起草具体的政策。去新三板挂牌以自愿为原则,不会强制性地出台硬性要求。”某大型券商代办股份转让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一位市场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尚未听说具体的疏导政策,但有人建议肯定是好事,目前问题在于市场过于担心新三板的流动性和融资功能。”
新三板成交低迷
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9月7日至12月7日,170家(除已转板企业及未正式挂牌企业)新三板企业成交额达到8650.91万元。仅从上周交易情况来看,总共成交3笔,成交总数30万股,成交总金额115万元,成交相当清淡。
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转让部总经理程晓明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新三板流动性不够,主要是由于相关制度还未开始实施。做市商制度、引进自然人投资者以及打破200人股东限制是未来提高新三板活跃度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新三板成交不活跃呢?
实际情况是,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报买价格和报卖价格之间差距过大,导致无法成交。以目前新三板较为活跃的公司指南针为例,本周两个交易日报价买入的最高报价为2.1元,平均报价为2元,而卖方最高报价为4.3元,最低报价为3.5元,均已经远远超过买家的最高报价。
新三板目前170家公司平均股价仍远远低于中小板和创业板。目前,这170家公司平均股价仅有8元,截止10月底,这170家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21倍。而中小板虽然经历了上半年的连续下跌,但截止12月7日收盘平均股价为14.31元,平均市盈率22倍,创业板平均股价更高,截止12月7日收盘平均股价为20.28元,平均市盈率35倍。
相比之下,新三板不仅挂牌价格低,成交价格也低。并且,平均8元的股价对应21倍的市盈率,显示出新三板挂牌企业盈利状况都不佳。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新三板没有挂牌的硬性门槛,不像中小板和创业板,相比之下,能够登上中小板和创业板,确实都是经营情况比较好的,新三板中能够稳定盈利3000—4000万的公司,就已经可以算得上优质企业了。”
愿意转战新三板否
虽然新三板并不是优质企业的集中地,但这个新生事物还是吸引了不少投资机构的积极参与,在今年已实现定增的26家挂牌企业中,20家企业引入了VC/PE投资,涉及VC/PE机构27家,投资总额达3.57亿元。其中,表现最为活跃的当属东方汇富旗下子公司天一投资。新三板成立至今,天一投资参与了4家企业的定向增发,仅现代农装一家企业便参与了两轮定增。
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新三板的价值并未得到完全体现,现在还在摸索阶段,大部分企业市盈率分布在10-30倍之间,平均市盈率在20倍左右。相比之下,VC/PE机构注资新三板企业的成本较低,日后上市或者退出都可带来丰厚回报,因此才有这么多投资机构对于新三板趋之若鹜。”
那么,是否所有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和准备上市的企业都愿意到新三板挂牌呢?
成都航空港附近另外一家不愿意公布名称的IT科技公司明确向记者表示:“我们不愿意上新三板”,公司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筹备上市工作已经开展了五年,但现在还没进入到那800家排队的名单中。但为了能上市,这几年我们流了很多汗水,调整股权结构,强化盈利模式,精简管理队伍。去年公司全年盈利2000多万,今年形势不好盈利有所下降,但为了能达到申请上市的最低门槛一直没有放弃努力。”
在谈到为什么不接受在新三板挂牌时,该高管说道:“新三板现在无论是影响力还是交易制度都比不上中小板和创业板,根据我们观察,新三板的平均成交价格都比较低,能上10元的简直是凤毛麟角,我们当初计划如果能上创业板,发行价怎么也不会低于15元,而且此前我们吸引的战略投资者价格比较高,他们参股的价格都没有低于7元,如果上了新三板,按照目前的行情估计7元都发不出去,那我们如何对此前以7元参股的战略投资者交代?”上述高管也表示,公司不急于上新三板,和当下的经济不景气也有一定的关系。“公司目前并不需要急着再融资,新三板公司的上市股票在三板市场上,流动性不高,后续融资比较困难。因此短期内新三板对我们的吸引力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