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顾蔚 摩根士丹利终于离从中金公司退出又近了一步。大摩这笔投资回报丰厚,但近年来反而阻碍了其在中国全面战略布局。如果抛开中金这个平台在中国另起炉灶,大摩不得不追赶高盛等后来居上的竞争者,但能够取得控制权看来对大摩更为重要。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真正的投资银行,也是第一家中国合资券商。经过近15年的发展,中金已经羽翼丰满,有足够的能力撇开大摩独自打拼。经过多年发展,中金已成为大摩强大的竞争对手,成为中国甚至全世界最赚钱的投行之一。今年中金有望录得创纪录的营收,并已经开始在英国和美国扩张。 摩根士丹利看到自己的角色降为被动投资人后,一直寻求出售其所持34%的中金股份。既然摩根士丹利在中国已有一家合资公司,中国监管层就不会再批准另外一家。这些年来大摩在中国苦心经营,获得了宝贵的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等执照,但仍无法在中国国内承销证券,这可是利润最丰厚的一块业务。 中金公司最大投资人为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IC)。中投成为摩根士丹利股东之后,摩根和中金的关系日趋复杂。去年初摩根终于获得中国监管层允许出售中金股份。有兴趣者纷至沓来,私募股权基金贝恩、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PG)以及JC Flowers为最终竞购者。随着市况急转直下,摩根士丹利因不愿贱卖而选择退出。现在市场已经大幅反弹。贝恩资本等竞购者首轮竞价为12-15亿美元--至少比去年最高价高出50%。 但定价仍是这笔交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摩根士丹利希望借助其他中国投行的可比估价,一般为营收的23-35倍。如果按照与2009年可比的2007年利润计算,目前竞价者对摩根的估值大约为20倍。但买家可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大幅折扣,因中金股份没有管理控制权。另外,一旦中金管理层把期权转换成股份,摩根士丹利的持股会被稀释。 合格的买家并不多见。国内机构被排除在外,因为中金管理层希望保持合资状态--这样可名正言顺以华尔街式的薪酬标准来吸引最好的人才。中金强势的管理者也不可能接纳任何潜在竞争对手的投资人。这就意味着外国私募公司就成为最可能的买家。但纯粹的财务投资者在价格谈判时一定会铢镏必较。 考虑到1995年中金公司成立时,摩根士丹利以区区3500万美元就获得了35%的股份,按照现在的竞价,大摩在中金投资的年回报率达到近30倍,利润已经相当丰厚。考虑到中金头上的贵族光环和日益增加的影响力,摩根士丹利退出中金不仅不乏遗憾,过程也会充满坎坷。但考虑到由此换来的自由,大摩除了一往无前,别无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