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杜海 一项涉及6亿美元的Pre-IPO计划,悄然在寿光落地。计划的参与者中,顶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黑石集团(Blackstone) 等资本大鳄的身影赫然在列。而全国重要农产品集散地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以下简称“寿光农产品”),成为这些“资本猎手”瞄准的目标。 20日午后,大风裹挟着沙尘,天色有些暗淡。位于寿光市北环路的寿光农产品的园区入口处,不时可见满载瓜果蔬菜的大货车呼啸而过。在园内理货区,工作人员在宽大的“车间”内理货、打包。繁忙景象的背后是人气、商气正在这个落成不久的场所内集聚(去年本报曾多次报道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谢幕搬迁)。 寿光农产品总经理栾元伟最近有些分身乏术。除了与设计人员研究园区的下一步规划,还要频频召开和参加各种会议。就在经济导报记者和他约好见面的当天,寿光农产品的操盘者、人和商业(1387.HK)主席戴永革也低调现身寿光。除了召开一个重要的董事会议外,知情人士透露,戴永革的到来,与寿光农产品上市事宜有关。“6月底有望赴港上市。”该人士说。 对寿光农产品这样一个正积极运作上市的企业,各大财团早已表现出浓厚兴趣。栾元伟没有透露目前有哪些资本已完 成注资,但其表示,“和公司管理层接触过的基金、券商的确不少。” 根据导报记者了解到的消息,此番由黑石牵头的财团初步与寿光农产品达成协议,将在后者上市之前,进行大约6亿美元的投资,并获得寿光农产品30%左右的股权。有外媒披露称,该财团的成员,还包括刘央的西京投资(At-lantis)以及华平创投等。 按照设想,寿光农产品年中在香港IPO,计划筹集资金7亿美元,保荐人为瑞银。从时间点上来看,本轮私募股权融资或是寿光农产品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作为母体整体上市 所谓Pre-IPO ,是指投资于企业上市之前或预期企业可近期上市时的基金。该基金退出方式一般为上市后从公开资本市场出售股票。黑石对寿光农产品的下注,成为其在中国的首次Pre-IPO 式交易,同时也是其在中国的第二个重大投资。 早在2007年9月,黑石同意以6亿美元收购中国最大的化学品制造商——中国蓝星(集团)公司大约20%的股份。该交易在2008年年初获得中国政府的通过。尤其在聘请前任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担任大中华区主席以后,黑石在华发展势头强劲。梁锦松曾表示,美国在华并购不会因金融危机而放缓脚步。“黑石正募集一支大约7.5亿美元的基金,完全用 于中国的投资。” 而能够获得黑石这样顶级机构的青睐,戴氏家族成熟的包装模式成为关键。实际上,作为知名的内地农产品分销批发商,寿光农产品可看做是戴氏的私人投资项目。自从哈尔滨“人和系”大股东戴永革宣布将投资20亿元后,去年11月5日寿光农产品一期工程开业,目前其二期建设及上市事宜已在同步推进。资料显示,今年刚过40岁的戴永革在2009胡润百富榜中位列第22名,戴氏姐弟(戴秀丽、戴永革)2009年财富额据称超过210亿元。 “我们计划把该物流园作为母体,把其他项目装进去整体上市。”身兼“人和系”高管的栾元伟如是称。有迹象显示,下一步,物流配送、包装等周边业务有望“打包”到寿光蔬菜贸易平台。而戴氏家族包装的这一新增长点,早已引来了资本领域的关注。 导报记者获悉,在哈尔滨,“人和系”掌控的哈尔滨哈达农副产品股份公司,经营着号称东北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年销售额50亿元 。在登陆寿光后,寿光农产品在经营中或复制成熟的“哈达模式”。重要的是,一旦成功上市,这座定位为亚洲最大的农产品物流“航母”,日后的影响力及议价能力将不可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