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放下正襟危坐的身段,抛弃古板官方的说辞,三位A股主板、纳斯达克、香港上市公司的老总,来自金和软件的栾润峰等多家成长型企业的创始人,以及日本盘古创富等风险投资、券商投行、咨询公司的代表们在《创业家》为其搭起的平台上,尽情交流。或许只有在这里,你才能倾听到创始人们心底最深处的声音。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吴政平跟大家分享了用友的融资之路和投资之道,期间用友经历从香港回内地、再从主板到创业板、再从创业板回主板四次上市之路,其故事一波三折。中间看似充满了各种偶然事件,其实背后反映金融环境、政府政策变动下,用友的决定判断行为。 用友的上市之路引起了现场的一阵唏嘘,中国动向CEO秦大中深有同感,融资前一定要定好公司战略,否则即便上市融了钱也不知道怎么用。对此,多年服务中小企业的北京易中创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新宇也非常赞同,他认为解决乱花钱的问题,最关键的是想好自己的战略,不去拿掌控不了的钱。 拿出深交所上市公司托普软件失败案例,托普软件上市后以软件做幌子,疯狂圈地,最后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北京鼎轩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渝建议,轻资产创业板公司上市后两年内,一定要把控好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他曾经是“德隆系”的高参。 投资了蓝色光标、永业国际两家上市公司的拉卡啦(北京)电子支付技术服务有限公司CEO孙陶然认为,不同的商业模式需要不同的跟资本结合的道路,轻资产服务行业的蓝色光标适合创业板,而先期投入比较大的农业生物公司永业国际选择从OTC转到纳斯达克更合适,至于他现在的拉卡啦去哪上,孙陶然把球抛给了他身边的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刘二海。 除了资金,激励问题也让许多拟上市公司或刚上市公司非常困惑。高管都在等上市,等激励回报,拿到钱就过退休生活,Hay集团大中华区合伙人陈雪萍常碰到这种情况,上市后如何保持创业热情?第一需要提供新的目标、新的动力鼓舞人心;第二在过程中分享成长。 聚成是个人才培养企业,聚成资讯集团副董事长罗恩也非常重视人才。2005年为了留住人才,聚成实行股份制,将一批创始人的创业热情激励了出来,不过同时他也认为人才管理并非单一的物质奖励,实际上最后要上升到大家是否持有共同的价值观。 “我们也想上创业板,运气不好没有赶上,现在要是去纳斯达克就错了,最远走到香港就行。”展讯通信有限公司创始人武平笑言。他的观点深受华泰联合证券副总经理郑守林的欣赏。 登陆纳斯达克四年后,武平回望过去的上市路径有着深刻的反思和总结:拿谁的钱、花谁的钱比怎么花钱更重要,他有些后悔过去拿了太多国外VC的钱,拿太少国内风投的钱;钱进来后,内部股权结构也很重要,他曾经担心单一大股东左右公司发展,却不自觉中走上了股东太分散的道路,而过于分散的股东公司决策放缓,投资者的现实与创业者的梦想开始冲突;管理团队心态也在变化,COO、CFO们变得不敢承担责任⋯⋯ “企业融资要好好考虑,尽量拿战略投资者的钱。创业家未必是守业家,好多人怕引进战略投资人失去话语权,可有别人帮你想事多好啊,干嘛非得事事自己想,多累啊。”他对会上好几家即将踏上上市征程的创始人们说。 针对纳斯达克或创业板公司上市前后遇到的共同问题,中信建投的投行部执行总经理李剡总结到,创业公司从高成长到成熟阶段,必须要过四道关:第一是从机会型发展到战略型发展;第二是创业文化过渡到职业经理人文化;第三是财务管理系统要跟薪酬、战略管理挂钩;第四是强劲的外延式扩张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战略或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