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咏 为落实券业“一参一控”监管要求,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国资公司)拟作价4.58亿元,全部出售所持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银国际)股权。 资料显示,上海国资公司2002年出资0.9亿元参股中银国际,若该部分股权顺利转让,预计获益将达3.68亿元,和8年前投资成本相比,增值逾4倍。 中银国际表示,上海国资公司转让股权,是为落实“一参一控”的监管政策及实现其自身战略布局。 解困“一参一控” 距离12月31日“一参一控”大限已不足三个月。 上海国资公司网站显示,除参股中银国际外,还控有国泰君安23.81%的股份;持有申银万国5.67%的股份。这一现状明显违背同一实际控制人只能控股一家证券公司、参股一家证券公司的监管要求。 不仅于此,上海国资公司参股三家券商的局面,也使其控股公司——上海国际集团的券商版图随之扩充:除直接参股的上海证券、申银万国外,也通过上海国资公司间接参股国泰君安及中银国际。 “(中银国际)股权转让后,原则上我们将实现一参一控。”上海国资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中银国际成立于2002年,由六家股东发起设立: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香港)持股4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持股21%,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持股12%,上海国资公司、红塔烟草(集团)及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各持股6%。 数据显示,2010年,中银国际业绩有一定增长。 截至6月30日,其录得营业收入10.52亿元,净利润4.45亿元;而2009年度净利润仅7.59亿元,远低于2008年的9.31亿元。 由此,该公司2010年分类监管评级结果从AA级下调至A级。 公告还透露,今年初,联想入股中银国际的交易仍在等待监管层批复。 2010年2月,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将持有的12%中银国际股权挂牌转让,交易价格达9亿元,受让方为联想旗下北京联想科技投资公司。 上海联交所公告显示,前述12%的中银国际股权转让的申请尚在等待证监会批复。 大股东觊觎6%? 当然,4.58亿元并不是个小数目。 上海国资公司对潜在的股权受让方提出一系列要求:需连续经营满二年以上;受让股权后,符合证监会“一参一控”监管要求;净资产不低于2亿元,最近两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净资产不低于实收资本的50%,或有负债未达到净资产的50%,不存在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形等。 “毕竟盘子较大,转让方希望能找到一些有实力的机构,对受让资格设置了门槛。”上海联交所相关人士评点称。 截至10月12日,市场对这项股权转让还是“很沉默”。 值得注意的是,有意愿做中银国际股东的机构,还可能面临第一大股东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香港)的挑战。 转让公告注明,第一大股东未放弃优先购买权,并同意按照标的公司股东会决议及章程规定的方式行使优先购买权外,其他股东均放弃优先购买权。 “中银控股为香港注册公司,其作为我公司股东,没有放弃优先购买权,但该权利的行使仍需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中银国际介绍。 实际上,中银控股是中国银行全资子公司,其“外资”身份着实尴尬,这也使其能否进一步增持前途充满未知数。 根据2008年实施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和《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试行规定》,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不得超过三分之一。 而中银控股在中银国际的持股比例占49%,明显超出前述监管要求。 但截至目前,中银国际都未能拿下A股自营资格,这恰恰是合资券商的“禁区”。 “主要就是合资券商的身份。”一位熟悉该公司人士透露。 中银国际早在2006年就正式提出A股自营业务资格的申请,并在2007、2008年间和中金公司合作申请。今年6月,中金公司顺利拿下该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