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旭 而就在前不久,法国制药商赛诺菲-安万特刚以5.206亿美元收购了中国本土药企美华太阳石集团公司,完成了跨国医药巨头在中国最大的一笔并购。随后,瑞士制药公司奈科明也宣布斥资2.1亿美元,收购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1.34%股份。近日,美国雅培制药公司也透露,在完成62亿美元对比利时苏威的收购后,目前正在整合其在华业务。 一场并购盛宴已然开席。业内人士关注,究竟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的这场并购盛宴? 破解药物创新难题 辉瑞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全球研发总裁迈克·道斯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创新药物研发越来越困难是让其夜不能寐的难题。他介绍说,目前开发一种创新药物,企业平均投入至少20亿美元。如果企业同时有十几个甚至20个新药处于FDA审批阶段,其研发成本压力之巨就很难承受。同时,研发新药的风险也不可小觑。有些企业投入巨资研发出的新药,与原来使用的旧药相比效果提升得并不明显,而可能因此根本得不到批准。 在此背景下,跨国制药企业希望通过寻求合作来分摊研发的投入和风险,共享研发成果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辉瑞全球开发运营副总裁、辉瑞亚洲研究开发中心总裁杨青介绍说,辉瑞目前跟张江某高科技公司共同开展关于耐药性抗药性肺结核病的研究。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走出一条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知识产权的双赢新路子。 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博士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罗氏在亚洲范围内有一个制药合作机制,那就是,他们会在亚太地区寻找合适的并购和合作的机会。在大多数情况下,罗氏会采取授权,或者与科研机构或制药公司合作的方式,但是有时候这些合作也会引发一些并购的活动。 其实,吸引跨国药企通过并购或合作的方式与本土企业共同开发新药的原因,除了分摊研发的投入和风险以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即中国医药市场巨大的潜力带来的吸引力和中国药企创新能力的增强。为了占领中国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很多跨国药企专门针对中国人主要的疾病状况和药品消费特点加大投入,以打造出一些专门供给中国市场的药品组合。例如中国肝病患者众多,多家跨国药企近年来纷纷将治疗肝病药物引入中国,并积极开展创新肝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在此背景下,通过并购和合作来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新产品就是自然而然之事了。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才的回归和中国本土药企自主创新意识、能力的增强,本土药企在药物开发各个环节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这也吸引着跨国企业的目光。 事实上,欲意分享合作开发新药的盛宴,本土药企应该具备三大条件:首先是拥有科研实力,特别是药物后期开发,承担二、三期临床试验的能力,其所获得的关于作用机制、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数据能被国际认可。其次是研发理念和工作方式与跨国药企相接近,以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能较好地交流。最后是本土制药企业应具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和营销能力,以保证新药上市后取得较好收益。 完善产品线和销售网 一家跨国制药企业的销售总监告诉记者,近年来,大多数以原研制药物为主营业务的跨国制药企业对仿制药物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前不久,辉瑞就和某印度仿制药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究其原因,一是开发一个原研制药物的投入越来越大,周期越来越长,培育一个“重磅****”越来越困难,且不少大药厂都面临“重磅****”级药品专利过期、新药上市后劲不足的窘境;二是对于跨国药企来说,过度依赖一两个“重磅****”级产品,其风险也较大,投入仿制药业务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三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政府积极鼓励非专利药品发展,世界通用名药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基于以上三大原因,跨国药企对仿制药的关注日增,这无疑也给我国本土药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与此同时,我国本土OTC企业同样也面临着一些机会。勃林格殷格翰中国总裁潘大为曾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OTC药品市场,2013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OTC药品市场,很多企业都希望在中国市场中有着一席之地。但针对OTC这一领域,我们非常清楚,光靠自己现有的产品无法确立市场领导者地位,所以我们必须购买其它公司的产品,甚至兼并其它公司。” 2007年,德国药企拜耳公司斥资人民币近13亿元收购东盛药业止咳及感冒类OTC业务及相关资产,即白加黑、小白、信力三个品牌的相关销售部门。毫无疑问,拜耳收购白加黑案例的成功,让不少跨国药企增强了在中国进行并购的信心。其实,对有意拓展OTC市场的跨国药企来说,并购可以直接获取市场强势品种,节省国内注册流程,对加快其进入中国市场的进程十分有利。 跨国药企并购中国企业的目的,除了丰富完善产品线以外,还有拓展销售渠道。目前,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但随着中国新医改的深入,二、三线城市以及城市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所构成的中低端市场快速扩张引起了跨国药企的关注。对于这一领域,跨国药企采取分步推进的策略,从大到小,逐步渗透。如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就把整个中国区域分成所谓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成熟市场是指14个目前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新兴市场则是17个欠发达的省份,这一区域是具有潜力的市场。而凭借在二、三线城市和城市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渠道优势,本土药企可能成为跨国药企并购的对象。 有专业机构预测,中国药品市场未来5年的年增长率约为22%,2013年前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市场总值达到680亿~78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迅猛发展的中国医药市场,与发达国家近年逐步放缓甚至停滞的成熟医药市场形成巨大反差。因此,近年来在宣布增加在华投资的舞台上,各大跨国药企“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全球CEO更是频繁视察中国市场,几乎让其中国分公司应接不暇。跨国药企在华投资热潮已然掀起。 当然,我国本土药企也并不是总处于被并购的位置。近10年来,中国医药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2009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已达10048亿元,出口范围和数量不断增加,中国药企走向国际的愿望日益强烈。在进军国际市场进程中,有些企业也选择了并购国外企业的方式,如三九集团就曾成功收购日本东亚制药55%的股份。但由于国内企业欠缺国际化经营经验,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并购国外企业在具体操作中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像三九这样的案例还比较少。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医药产业做大做强,本土药企成功并购国外药企的案例将日益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