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李宽宽 从新浪副总到金马奖制作人,他计划在院线和新媒体中开辟纪录片渠道,而视频收费应用更可能与CNEX目前尝试的“会员体系服务”结合起来。 近期,一部投资9万港币的小制作纪录片《音乐人生》,同时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最佳音效”与“最佳剪辑”三项大奖,之后再度摘得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奖,而这部片子背后的投资方就是新浪创始人之一蒋显斌所创立的CNEX基金会,该基金是专门为华人纪录片设立的、非营利性文化公益基金。 尽管采访中蒋显斌也再三提到,“好的纪录片绝对不是光靠钱就能拍摄出来的”,但另一方面,如果能推动纪录片更多地走向市场化、盈利化,不仅可以让纪录片为更多大众、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熟悉,更有益于推动华人纪录片形成一种正向流动机制。 实际上,成立四年的CNEX自身的造血功能也在不断增强,据蒋显斌透露,“虽然CNEX每年基金的投入规模大体相当,接受社会、企业赞助的比例却在不断变化,2008年基金5%的募集来自纪录片自身发行,2009年扩大到10%,而2010年这一比例已经提高到40%。” 左手创意右手市场 1995年,刚刚从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毕业的蒋显斌在硅谷创办SINANET,1998年该网站与北京四通利方合并,新浪网横空出世,而蒋显斌在新浪也先后担任新浪无线总经理、新浪热线总经理、新浪执行副总裁等职务。 蒋显斌在新浪的这十余年,不仅是互联网作为新技术应用在中国大发展的时期,而且企业在从创业型公司成长为成熟型公司、并不断摸索商业模式的过程中,用蒋显斌的形容来说,人也是“被时代推挤着往前冲刺”的经历。 此前,技术出身的蒋显斌对工作的设想主要基于“产品”,但是随着企业的大踏步,没有销售经验的蒋显斌受命去推广新浪的无线业务,包括和各省移动运营商打交道,最终硬是被锻炼成了市场的“高手”。 “想不到自己在面对商务商场的时候,还能做成这么多事情,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也一步步被挖掘出来。”在十多年的时间中,新浪背景的多元化、包括参与收购获得的经验也使蒋显斌在CNEX时期受益匪浅:因为做纪录片的同时要与导演、投资、发行、市场、媒体等不同群体打交道,这需要蒋显斌左手创意、右手市场,一方面帮助导演传达心声,一方面让纪录片融入市场商务的轨道,力求让不同语言、不同背景的人达到彼此理解,这份整合“功力”的积淀源于新浪。 《音乐人生》的成功样板 在CNEX的诸多获奖作品中,包括以四川地震为题材、在2009年第66届威尼斯影展“地平线单元竞赛”的“最佳纪录片”奖的纪录片《1428》,如果说到商业上的最佳样板,则当推《音乐人生》。 从投入上看,CNEX的每部纪录片的基本投资大概在8万-10万人民币,当然如果碰到需要更多投入的特殊题材,CNEX也会帮忙寻找其他赞助者。此外,CNEX还要把那些优秀的作品带上国际影展,完成“最后一里路”的推动,上大银幕的调整、电影节的宣传等等———而所有这些后续的市场推动约在5万-10万美元。 从盈利模式上看,如果纪录片能上院线发行,肯定就会成为其收入的最大来源,也意味着能与普罗大众更大范围地接触:《音乐人生》在香港院线上映达8个月,票房收入已经达到七八十万人民币,而加上台湾,两地的票房收入已逾百万。据了解,粤语版的《音乐人生》有可能最快12月份进入广州院线。 进院线,不仅意味着更大范围地与普罗大众的交流,而且如果纪录片能上院线发行,肯定就会成为其收入的最大来源。此外,DVD影像制品发行,会员制收费都可以成为纪录片收入多样化途径。 蒋显斌告诉记者,纪录片盈利后的利润还将继续投入到CNEX基金中,以承载更多的纪录片拍摄,以此来形成纪录片这一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循环。 而海内外电视台购买版权、学校、公共机构购买放映权,也构成纪录片收入的一部分,其中,海外电视台购买基本是在每部纪录片1万-2万美金的价位。 不过,纪录片题材能否被海外观众接受,还牵扯到文化背景,“比如《音乐人生》讲述的是,一位天才儿童如何争取自己的空间,儒家文化成长起来的观众就会很有感触,欧美观众就未必觉得有什么特别。” 更让蒋显斌更为欣慰的是,虽然纪录片是“相对边缘的叙事”,但随着“影像知识分子”的群体不断扩大,他们更有可能成为追捧纪录片的中坚力量。 记者眼 IT精英的“借东风” 蒋显斌在新浪曾担任过公司宽带业务的负责人,而CNEX又将如何借这股新媒体的东风呢?而在蒋显斌的思路中,视频收费应用更可能有机地与CNEX目前尝试的“会员体系服务”结合起来。“明年CNEX会向新媒体领域的出发”。 正在为CNEX忙得团团转的蒋显斌,没时间考虑其他,“但将来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拍一部关于工业设计、华人设计历史方面的纪录片,因为我对书法、设计领域一直还是很感兴趣的。” 知多D “寻找太平盛世备忘录” 蒋显斌专职做纪录片的想法最早源于2004年,当时不仅是世家出身的蒋显斌,他身边的朋友都觉得华人世界发生了“翻转”的变化,“我们正处在时代的十字路口上,当时就想用纪录片这一载体来呈现华人世界变迁的年轮”。 不过当时华人纪录片的创作缺乏商业系统的支持,很多好创意无法落实,拍成后很多纪录片也都是“船过水无痕”的命运,DVD被摆放在音像店里很不起眼的位置,或者索性被束之高阁。 蒋显斌的想法是,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推动这项事业,用10年时间、拍100部纪录片为华人“寻找太平盛世备忘录”,这也是“CNEX”名称“LookingforChineseNEXT”缩写的由来。 创业ID 创始人:蒋显斌(新浪创始人之一、新浪网资深顾问) 创立时间:2007年 创立地点:台湾 公司名:CNEX基金会 融资渠道:经费主要来自支持华人纪录片发展的赞助商,包括中港台三地的一些企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