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疯投了吗?”2010年的PE市场,用这句话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100元变1082元、100万元变1082万,这就是创业板开办一周年来,PE投资创业板企业的平均回报率。如此的造富神话,强烈刺激着投资市场,也让素以价值投资自称的PE们躁动不已。 于是,在创业板开板的第二年,一场“风投”变“疯投”的演义拉开序幕。人人削尖脑袋往风投领域挤,遍地“疯投”,遍地PE。 年初,上海的一次私募股权投资大会聚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实业家,这些西装革履的董事长、总裁们,一改往日的不苟言笑,在会场笑容可掬地散发着名片,向参会的PE机构虚心请教着诸如“如何寻找项目”、“如何甄别项目好坏”等小学生式的问题。 国内某知名PE机构合伙人曾表示,他们在福建省一个月内就募资了6亿元,甚至不少人找关系送钱上门。如此“倒逼”之下,这家PE机构最终不得不将原定的投资门槛从2000万元提升到5000万元,管理年费也由最初的1.5%提升到2.5%,最终收益提成比例提升到了25%。但即便如此,该机构后续发行的几只基金同样遭到“疯抢”。 疯狂的还有数据。今年前11个月共有74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PE基金完成募集,基金数量打破过往4年最高纪录,募资总额达264.09亿美元,为去年全年水平的2.04倍;截至11月30日,共有307家企业获得PE机构注资,披露投资金额达93.17亿美元。 随着“疯投”的造富效应蔓延,2010年也不时爆出PE的内幕交易,甚至连“金领”保荐人也被爆出“PE腐败”。创业板IPO潜在的暴利诱惑,令一批寻租者不断寻找突击入股利益链条上的漏洞,蜂拥而至的PE机构以及神秘股东,也在不断地将“疯投”推向另一个极端。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对于当前“疯投”横行的PE业,这句话用来让他们清醒最佳不过了。毫无疑问,“风投”变“疯投”肯定不会是行业常态,“疯投”迟早还是要回归到风投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