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PE、风投、投行、地方国资,各路金融资本对分食中国汽车市场蛋糕的迫切,正在助推国内汽车产业的“野蛮”扩张。 本月初,比亚迪汽车正式对外公布回归A股已经进入倒计时,目前已经进入证监会审批阶段;业已成立股份公司的一汽集团和北汽集团也将效仿上汽集团、东风汽车(600006)(600006)和广汽集团,正在加快登陆资本市场的步伐;而获得银行高额授信并获得五家投资机构注资的奇瑞汽车、得到地方国资助力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吉利集团,都在不同形式的金融资本帮助下获益。 “金融资本和汽车产业资本实际上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关系,这与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和成长性有关,无论是银行信贷、产业基金还是汽车金融业务都直接或间接的介入汽车产业链,让属于资本密集型的汽车企业打开了融资和扩张的通道,”美国格林证券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孙飞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 车企扎堆谋上市 当资金问题已经成为汽车这一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发展的阻碍时,各大车企对于打开融资渠道的渴望远比市场销售业绩的提高更加强烈。 无论是重组中航汽车且联姻PSA的长安汽车(000625)(000625)、希望加速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比亚迪汽车、力图快速推进多品牌战略的奇瑞汽车、缺乏先发优势试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力帆汽车,还是宣称“不顾一切干自主”的一汽集团,都在为了如何解决资金问题而殚精竭虑。 相对于银行信贷等传统融资方式,对于资本市场的青睐似乎成为了汽车企业之间的共识。中国经济时报了解到,截至目前,传统意义上的汽车行业“四大四小”中,上海汽车(600104)(600104)、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中国重汽(000951)(000951)都是A股或H股的上市公司,而一汽集团、北汽集团、奇瑞汽车的上市进程也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金融危机后,IPO重新开放,广汽集团和力帆集团顺势成为汽车上市公司中新的力量,而基本完成主业改革且成立股份公司的一汽集团和北汽集团上市进程也在顺利推进,已经登陆港股市场多年的比亚迪汽车和长城汽车也在为回归A股而努力,唯一令人担心的是奇瑞汽车,这一国内汽车自主品牌代表性企业由于利润率相对较低和负债率较高等问题一直在上市问题上裹足不前。 “目前各路金融资本以不同的形态参与到汽车行业中来,这是好事,但上市融资才是终极解决方案,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H股市场,不仅在上市初期可以募得大量的资金,也可以根据业务拓展的需要通过增发的方式继续融资,这一相对畅通的融资渠道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汽车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孙飞在接受本报特约记者采访时表示。 金融资本多角度“入侵” 在PE、信托基金等金融资本因房地产市场走弱而“抽逃”时,高成长性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汽车产业成为金融资本觊觎的下一个蛋糕,商业银行与汽车企业之间也由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而关系微妙。 据消息人士透露,华泰汽车已经把位于鄂尔多斯(600295)(600295)的汽车生产基地出售给民生银行(600016)(600016),然后以支付租金的方式继续使用该基地扩大其汽车业务,这成为商业银行与汽车企业深度合作的又一个生动案例。但至记者截稿,并未获得来自华泰汽车和民生银行对于此事的回应。 2009年,急欲上市融资的奇瑞汽车向华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鼎晖股权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出售20%股权,作价29亿,这样成为风投、产业基金、PE对汽车企业进行组合投资的生动案例。 此外,新疆广汇汽车集团为扩张规模而尝试与私募股权基金合作,这种方式尽管也可以实现融资目标,但企业的控制权往往受到威胁,这显然不是汽车企业尤其是民营汽车企业愿意见到的结果。 传统融资模式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视,此前吉利汽车通过H股增发而募集到了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DSI的资金,上海汽车亦通过定向增发募集100亿元用于整车、新能源等业务的扩张,而地方国资的帮助也被解读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关键。 “与汽车产业资本的融合实际上是金融资本的优化,PE和信托基金未来应该大有作为,占据中国100万亿金融资产里九成比例的商业银行资本和上市融资及之后的增发和发行债券等,成为了金融资本进军汽车产业有了很多种可能性,”孙飞表示,“资本市场当然还是上上之选,但在汽车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对于私募融资、银行信贷、信托基金、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本都可以选择性地巧妙利用而不必信任某种融资方式而忽略组合融资的可能。” 汽车金融大有可为 被公认为将是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推动性力量的以汽车消费信贷为代表的汽车金融业务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经济时报了解到,包括丰田、通用、福特、大众、戴姆勒、标致雪铁龙、沃尔沃、菲亚特和东风日产在内的9家汽车巨头已在华建立了汽车金融公司。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于汽车信贷业务“不太感冒”的情况下,日渐羽翼丰满的汽车金融公司已经成为汽车信贷市场的搅动性力量,与地方商业银行分食高达5000亿元以上的大蛋糕。 此前,汽车金融政策曾经了多次波折。早在2004年就有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落户中国市场,却在很长的时间内由于个人信用体系问题和金融公司融资难而裹足不前,此后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同样如此,并在当年由于贷款坏账过多而一度引发汽车信贷危机。 直至2009年8月31日,央行联合银监会宣布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以拓展其融资渠道,这也为汽车金融彻底打开了快速发展之门。 “汽车消费信贷比例依然非常低,还不到10%,与欧洲50%和美国80%以上的比例相去甚远,这说明汽车消费信贷将是未来拉动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新华信汽车营销解决方案副总经理郎学红此前在接受本报特约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消费信贷的优越性目前还没有完全体现,这需要个人信用体系监管的进一步完善和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之间的配合和参与。 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对于汽车消费信贷并不十分热衷的现状,孙飞认为这是由于国有银行比较传统而对新兴业务推广的力度不够造成的。“如果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银行都能够愿意拓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那对于汽车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孙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