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鑫科金主动放弃IPO追踪:多家创投突击入股藏硬伤
  • 发布时间:2011-4-15 7:17:01 来源:时代周报
  • 作者:孙勇杰 陈丹丹 

        4月6日,精心筹备转板一年有余的新三板公司海鑫科金,突然宣布自动放弃IPO,恢复报价转让。
      作为新三板“转板大军”中首家主动放弃IPO的公司,海鑫科金做出了一件让资本市场颇感“不可思议”的事情。

      是企业自身存在硬伤还是大股东利益权衡变局,海鑫科金在备受关注的新三板转板潮中留下一个“隐退谜团”。

      “从已经公告的三板企业来说,海鑫至少排在前十名吧。”4月12日,海鑫科金副总、董秘刘桂敏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骤然自动退出IPO,确实让外界感觉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般情况来说,要么企业自身有硬伤,要么就是上市排队过长,大股东决定转回新三板谋求更为稳妥的利益。”北京一家以IPO咨询见长的机构咨询师蔡沛恒表示,具体内情仍不清楚。

      业绩暴增促上市

      “在三板上来说,海鑫也是一个比较优质的公司,相应的一些计划呀什么的也好,我想也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刘桂敏表示,转板操作了那么久,公司并未完全放弃IPO。

      事实上,自从2007年,在广发证券的保荐下顺利挂牌新三板的海鑫科金,IPO方案抛出前后的三年内,业绩、利润都堪称暴增,单从财报而言完全符合上市要求。“一个公司IPO准备了一年多,不可能在财报上数据上有明显问题。”咨询师蔡沛恒分析说,这是公司IPO的基本功课。

      显然,海鑫科金在广发证券的辅导下,财报功课做得非常漂亮。根据海鑫科金财报,2008年至201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713万元、、11957万元、14502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950万元、3692万元、4049万元,营业收入、利润年增长率均在20%以上,符合证监部门相关要求。同时,2007年挂牌新三板的海鑫科金,与2010年财务数据对比,营业收入分别为7059万元、14502万元,净利润为1756万元、4049万元,均实现了超过100%的增长率。值得关注的是,在2007年海鑫科金与上一年相比,营业收入、利润均已实现44.68%、84.57%的巨幅增长的情况下,海鑫科金登陆新三板后的增长速度堪称惊人。

      尤其是细分数据中,多个单项数据增长幅度高达100%以上。一个例子,去年8月,当时正在进行IPO冲刺的海鑫科金披露上半年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789.8万元,同比骤增434.74%。

      一张亮丽的财务报表,并不是海鑫科金上市前做的唯一准备工作。根据海鑫科金公开报表显示,2009年,公司准备IPO前夕,公司管理层新加入三名独立董事。其中,独立董事柳晓川曾在公安部下属单位担任多个职务,目前仍担任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理事长、并同时担任另外一家安防上市公司、登陆创业板饱受争议的安居宝独立董事。同时,另外一名独立董事李晓慧,目前担任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并担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审计委员会委员。

      “上市前,有这样的重量级独董加盟董事会,显然会对其IPO冲刺起到潜在有利作用。”北京一家投行内部人士分析说。

      然而,做了一年多精心准备的海鑫科金,为何突然放弃IPO,引发诸多猜测。

      深陷排队困局? 

      “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想法,我们退出并没有太多的东西。”刘桂敏并没有透露,海鑫科金主动退出IPO的具体原因。然而,从事安防行业的海鑫科金,未来两年尚能否保持近四年的高增长率,存在诸多疑问。“创业板排队企业很多,如果排队要两三年的话,一些公司可能会主动放弃。”咨询师蔡沛恒分析说。

      据蔡沛恒了解,如果排队要海鑫科金这样的IPO公司等个两三年,两三年之内公司要一直补它的年报,比如说去年是4000万,要按照创业板的要求的话,每年增长20%,明年至少要有个4800万或者说4000万。“这两三年之内,未必能一直保持这个增长率,它就有可能预期到自己会很长时间上的话,就不会排了。”蔡沛恒表示。

      根据海鑫科金财报,2009年、2010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为37.23%、21.28%,净利润增长率为27.94%、23.41%。对比安防行业刚刚登陆创业板的安居宝,2010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仅12.24%,海鑫科金近五年持续的高增长显得 “难能可贵”。值得关注的是,海鑫科金公司成长性,能否支撑未来两三年内的高增长率,仍是疑问。

      资料显示,海鑫科金设立于1998年,从事以生物特征识别和智能监控技术为核心的基础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信息化系统建设、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是国内生物特征识别行业的领军者和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公司产品覆盖指(掌)纹自动识别系统、刑侦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人脸自动识别系统、计算机笔迹自动识别系统、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系统、DNA实验室管理系统等。

      “从目前公开资料看,作为一家安防企业,海鑫科金并未展现出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中航证券一名安防行业分析师分析说。据其了解,近年,安防行业凭借高科技概念,连续包装上市了多家企业,但是整体而言,企业技术上都没展现出明显优势,产品层次都比较低,高附加值产品很少,竞争也相当激烈,多数企业上市以后,业绩增长幅度均有所下降。

      对于从事单一产品研发销售、其主要客户为政府公安系统的海鑫科金而言,在技术优势不明显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业绩高增长率的保持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相对于目前政府对于新三板公司给予大力支持和补助,海鑫科金主动退出创业板IPO,有可能是董事会对于排队期间业绩增长率能否达标持谨慎态度。”咨询师蔡沛恒表示。

      突击入股藏硬伤

      除了创业板排队过长、海鑫科金大股东利益权衡以外,2009年底,涉嫌多家创投突击入股,也是其闯关过会不得不面对的一道硬伤。

      截至去年6月末,海鑫科金股东总数为28名,其中法人股东7名。对照2009年半年报、年报可见,浙江如山成长创投、广东粤商创投、大连恒锐科学器材、苏州工业园区海富投资、苏州海竞信息科技集团5家法人股东均是去年下半年进驻,目前分别持有200万股、200万股、100万股、100万股和100万股。

      交易系统显示,去年9月、10月间,海鑫科金发生多宗股权交易,价格大都为5元/股,此即为上述5家法人的受让价格。2008年、2009年,海鑫科金每股收益分别是0.46元、0.59元,该受让价约为10倍市盈率。

      在“新三板”公司创业板上市预期渐浓的背景下,海鑫科金的股权转让价显得较为低廉。去年7月,“新三板”公司金泰得、中海阳完成定向募资,其增资价对应2009年的摊薄市盈率分别为25.63倍和31倍。

      显然,一旦海鑫科金上市,如山创投等股东选择2009年底突击入股,其突击入股的目的便是为了收获海鑫科金上市后的数倍回报。去年4月,海鑫科金IPO伊始,证监会创业板发审部就明确表示,严查突击入股,要求增加对申报前最近一年新增股东的核查及披露,自然人股东需披露近五年履历情况,法人股股东则要披露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相关情况。今年以来,证监部门针对突击入股等问题,更是连续表态将对创业板IPO程序进行更为严格的管理。

      海鑫科金2009年底的多起股权交易,截至目前,相关交易细节并未公布,而浙江如山成长创投等5家法人股的进入又涉嫌突击入股问题。相关问题是否成为海鑫科金闯关过会的硬伤,由于其主动退出而不得而知。

      机构咨询师蔡沛恒分析,如果一家企业主动放弃IPO,极有可能是企业自身存在硬伤,而硬伤一般会体现在历史沿革、股权结构变更、企业独立性以及财务问题等这些主要方面。

      根据海鑫科金近年年报显示,公司财务完全符合上市要求,公司独立性、历史沿革也相对比较明晰,显然2009年底5家创投突击入股,成为其股权结构变更中较为明显的瑕疵。海鑫科金主动退出筹备一年的IPO,是否与涉嫌突击入股有关,截至记者发稿,仍未收到公司书面回复。

      大股东再赌新三板

      海鑫科金主动撤回IPO申请,让突击入股的创投暴富梦,暂时无法实现,然而,回归新三板对于公司大股东而言,并非完全封死了造富途径。

      2009年底,海鑫科金多宗股权交易中,5家创投机构突击入股,相关公告中均为透露股权受让背景和交易价格。根据当年年报可知,上述股份应是源自实际控制人刘晓春以及于绍钧、唐世明等高管人员的转让。

      根据海鑫科金2007年股份报价说明书,2001年,刘晓春、于绍钧等通过出资转让协议获得公司股权,协议显示刘晓春获得转让的是货币资金12 万元以及资本公积418 万元,于绍钧获得转让的是货币资金6 万元、资本公积194 万元。值得关注的是,海鑫科金资本公积最初便是由三项应用软件的评估值计入的资本公积,并转化成为股本的,刘晓春、于绍钧等受让的实际出资额,股份报价说明书并未有说明,此后刘晓春等高管人员多次以技术无形资产入股。

      根据资料显示,2009年底,刘晓春、于绍钧等向5家创投机构转让股份700万股,每股成交单价约5元,套现达3500万元。其中,刘晓春转出约115万股,于绍钧转出165万股,两人分别套现575万元、825万元。

      同时,资料显示,早在2004年3月,盈富泰克出资800万元获得海鑫科金714万股股份,为其第三大股东,占总股本的13%。一向投资新三板、谋求转板暴利的盈富泰克,虽然海鑫科金主动退出转板IPO,但是以每股5元的股价,仍然获得近3000万元的账面利润。值得关注的是,在新一轮新三板公司融资潮中,2010年,新三板定向增资达10例,募资总额约5.84亿元,增资平均市盈率超过20倍。今年初刚刚完成定向增资的亏损企业诺思兰德,其定价21元的高价定向增资尚遭到机构哄抢,其二级市场价格更是高达每股30元。

      相比之下,因筹备IPO,2010年4月便停止新三板报价转让的海鑫科金每股5元的股价,在新三板上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升值和定向增发的融资空间。

      “无论是这个新三板也好,创业板也好,大家其实是瞄准一个市盈率。”咨询师蔡沛恒表示,目前新三板在政策支持下被热炒的背景,也应该是海鑫科金主动退出转板IPO的一个重要因素。

      “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想法,怎么办我说了也不算,那是要董事会决定的。”海鑫科金董秘刘桂敏表示,公司未来如何操作,目前尚不清楚。然而,主动退出没有十足把握的创业板IPO、一年后重回新三板报价交易,似乎已经表明,海鑫科金大股东有意借新三板热炒的背景,通过定向增资、报价转让等方式,获取更为稳妥的利益。同时,一旦时机成熟,转板IPO,仍是海鑫科金不会放弃的终极创富目标。

 
·网络英语口语学习家园中期
·不用电的厨房空调寻求投资
·年产秸秆生物质燃料40万
南京盛荟生物科技
SPR咖啡连锁加盟
美慧净空气净化香薰招商加
绿腾生态名茶特许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