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是中国互联网的一面旗帜,如今,经历了高调退市,完美收官的阿里巴巴,再次占领了上市企业私有化的高地。不管外界评论如何,马云下了一盘胜算在握的棋,而上市公司私有化也再度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 私有化:一场华丽的“手术” 6月20日下午四时,随着港交所的营业结束,阿里巴巴B2B正式从港交所退市。从今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和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向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董事会提出私有化要约以来,历时4个月,阿里巴巴私有化终于尘埃落定。 正如马云永远是话题的中心,有阿里巴巴的地方,也总有关注的目光。何况,在完成私有化之前,马云刚刚以71亿美金的代价脱离“虎口”,从雅虎换回了集团20%的股份,拿回公司的控制权,重金完成了逆袭。耗资近190亿港元的B2B私有化之路,绝对是一场令人瞩目的交易。阿里巴巴集团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从广大“散户”回购上市公司约26%的股份,回购价较其宣布私有化停牌前的最近6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格溢价60.4%。 当初,阿里巴巴B2BIPO价格为13.5港元,为其融资130亿港元,创下当时互联网融资神话。上市当天,公司股价涨至39.80港元,并在2007年12月3日冲至最高值41.80港元,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历史规模,但是此后阿里巴巴股价逐渐滑落,最低跌至3.46港元,在今年2月公布私有化消息前,股价不足10港元。 不少评论认为,阿里巴巴的回购价钱过低。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就曾表示,阿里巴巴B2B退市价格与发行价相当,相当于“上市五年使用了股民为其带来的几十亿美元无息贷款”。 阿里巴巴B2B公司CFO武卫此前对媒体称,13.5港元的回购价,一是参考了阿里巴巴的交易历史价格;二是参照了具有可比性的互联网公司的市盈率;三是与过去三年香港私有化的市场基准比较,市场溢价都介于25%至47%之间。 回购总价比当年融资额多出60多亿,但是在此期间公司没有增发新股。业界分析,这些多出来的新增流通股来源只有一个:原有大股东出售旧股。根据2009年9月的公告,马云个人出售1300万股阿里巴巴B2B股份,价格为21港元/股。所以,阿里巴巴集团在一退一进之间,账面损益不大。 但是马云用平价买进一个净利润增长了6倍多、现金增长了25倍的企业。虽然此时,阿里巴巴B2B受国际大环境影响,面临B2B业务增长缓慢,付费用户负增长等种种发展难题,阿里巴巴B2B私有化看似无奈之举,但是,外界始终把阿里巴巴B2B私有化退市看成马云为了未来集团整体上市,自我设计的华丽的“手术”。 有媒体称,马云已经募得融资支付190亿港元。阿里巴巴B2B私有化,绝对“不差钱”。 中概股“回家”:辛酸谁人知 阿里巴巴B2B私有化,将大众的眼光聚焦到中概股的回购上。近期,除了阿里巴巴B2B,成功退市的还有盛大网络。盛大和阿里巴巴实力雄厚,一进一退之间,都有各自得到的实惠。 但大部分中概股公司,面对资本却没有这种议价能力,退市对于他们,是个烫手的山芋,是不得不做的买卖。 东南数码股份有限公司的退市,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该公司在英国AIM(相当于英国的创业板)上市后,公司股价由最初的26.5便士/股跌落到退市时的每股8-10便士。这个过程中,其董事长朱召法意识到,股票成交量不高,市盈率很低,再融资无从做起。2010年3月,朱召法开始推动私有化,花了近一年时间和四五千万人民币,私有化这一漫长而又艰难的任务才得以完成。两年多的AIM之旅东南数码交了昂贵的学费:3000万的发行上市和维护费用,4000万-5000万的退市费用。2010年6月,深创投和另外两家机构投资了东南数码,公司才得以正常运转。公司计划随后在A股上市。 公开资料表明,2011年,在美国证券市场,针对中国公司的案件多达44起,占到全美证券诉讼的18%。其中,标准案件占据了47%,并购案件占到了29%,信贷危机案件占5%。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概念股诉讼风险增加,在美上市公司的股价和交易量受到影响,2011年,多家中国在美国上市公司首发当日即跌破发行价。去年以来,已有同济堂、乐语中国、盛大网络、安防科技等多只中概股以私有化方式得以退市。 深圳市哲灵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徐泽林表示,私有化的原因有很多,如:上市公司出于成本的考虑;股份交易不活跃,市价低;或公众持股量未能达到交易所要求等等。相比去年中概股被猎杀时,现在国外市场的情况更糟糕,中国企业的股票也跌更多了,今后可能有更多的海外企业要加入私有化大军。 徐泽林表示,在美国证券市场,中资互联网概念股、电商概念股都不被看好,这些股票经常被做空。很多股票都跌破发行价,甚至低于1美元/股。现在有20多家中概股的股票不到1美元,长期不到1美元的只能退市,这种情况下,股票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交易量少,股票流动性差,再融资功能只能是形同虚设。 “企业上市的主要目的是融资。”徐泽林说,“如果股价一直在低位,既要花钱维护,又募不到资金,品牌效应也出不来,企业选择退市,或者转投中国市场上市,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鼓励资本市场与文化企业对接,这里面是对互联网公司有利好的。” 徐泽林表示,投资不应该概念化、类型化,要看未来发展方向,海外退市的公司,如果成长性好,也是可以考虑投资的。 破除IPO迷信淡定看上市 日前,拉手网决定撤销在美国的上市申请,除了拉手网之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雷、神州租车和凯撒生物都与拉手网一样,选择了撤销IPO。 易观国际分析师齐剑哲此前就此分析表示: “多家中概股暂时放弃上市,主要是由于整个国际经济大环境不好,导致股市低迷、投资人谨慎,从今年上半年唯品会的上市破发即可看出,资本市场目前对中概股反应冷淡。” 尽管上市机会一席难求,马云选择阿里巴巴B2B退市,将上市公司从高位推下了神坛。进是勇气,退则是智慧。与其流血上市不如谋求盈利,不少公司对于上市的态度日趋理性。 对于撤回IPO申请的这一举动,拉手网副总裁牛丽华并不认为是坏事。她称,“撤下IPO申请对目前和未来,对公司、员工和股东都是最好的决策,现阶段拉手网的主要精力是投入到内部精细化运营管理中”。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都钟情于海外资本市场呢?除去互联网公司本身不少的“海归”血统,徐泽林表示,上市融资,出售股权,都是公司应该为自己算的一笔账。现在,国内的新股发行还是不够市场化,存在一、二级市场利用差价套利的情况,似乎只要上市就能圈钱。从一级市场获得的股票,只要新股发行,上市就能翻倍,企业和个人都能获得利益。而在国外完全市场化的操作上,则不可能这样。这从不少股票跌破发行价就可看出。如果拉手网坚持要IPO,相信也是可以IPO的,只是价格会很低,还不如退出。 “中国未来如果破除新股发行神话,交由市场来决定股价,由市场来调节股票价格,企业会更加理性看待上市。”徐泽林说:“企业上市,股权让渡,这都是公平的,问题的关键是价格。一二级市场套利没有了,打破上市的迷梦,这样的市场才更专业。” 作者: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