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越来越难了,”多名PE公司高层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都发出这样的感叹,退出渠道收窄,承担风险增大,这些不利因素逼迫着众PE及创投公司将目光更多地投向被投资企业本身的价值,整个行业的业务模式及发展方向也需要重新构建。
审核趋严PE投资更审慎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在此次IPO审核空窗期之前,今年以来新股过会率保持在80%左右,即使是单月过会率最低的7月也没有跌破七成;在两个月IPO审核空窗期结束后,四家被审核企业仅有一家过会的情况,引发市场各方关于IPO审核尺度趋严的猜想。已经主动撤回首发申请的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为涉嫌造假上市被证监会正式立案稽查,这一事件则被解读为发审委审核趋紧的动因之一。
不仅如此,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9月公开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坚决打击和惩处发行人造假违规、粉饰业绩、恶意隐瞒以及中介机构合谋造假等误导投资者的行为。
在此背景下,一级市场的生态环境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除了前述券商日子不好过之外,依靠关系进行低价股权投资博弈的PE们,亦受到了冲击。
“在目前发审委审核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更为谨慎地进行投资。”一名上海的PE公司高层表示,对于股权投资来说,“我们首要考虑的是如何退出,在目前形势趋紧的情况下,我们会更多考虑退出的风险。”
“现在赚钱越来越难了,”北京一家PE公司的董事长向《每日经济新闻》高层透露,“对于投资的考虑也必须更为谨慎。”
云月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李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以A股IPO为主要退出渠道的一些私募基金来说,证监会对IPO监管的松紧程度的确有可能造成其重新衡量基金的投资策略或退出策略。”
从多方面考虑,国内A股市场扩容放缓对企业进一步资本化可能造成的影响。李一表示,退出渠道多元化,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行业地位、品牌价值、技术领先性等方面的考察力度,投资后主动参与企业的日常运营 (尤其是控股型投资),通过投资后的增值服务增加企业活性,增加上市或其他渠道基本化/退出的可能性,是创投公司未来的选择。
谋转型 退出渠道追求多元化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7000家左右的PE基金,按照每个PE基金一年投资一家企业计算,至少也得投资7000家企业,按过去几年年平均上市企业数量350家左右计算,一年的投资至少要二十年才能消化掉。显然,都靠上市解决退出问题是不可能的。
北京大学金融学副教授黄嵩表示,在中国,所有的PE都希望投资的企业最后能够IPO上市,能否IPO成功,成了PE是否成功的唯一判断依据,这显然背离了PE的逻辑。这种导向很容易对被投资企业的发展造成过度干预,还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
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据云月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李一介绍,目前PE在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变化的方向主要为:控股型投资逐渐增多;对投后提供增值服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重点关注行业较前几年有所变化:消费类、抗周期性企业走俏,TMT走弱;投资重心前移,中早期项目投资比例会逐渐增多。
由于部分行业的退出风险剧增,“消费类、TMT等行业会极为谨慎考虑是否进入。”前述北京PE公司董事长向记者表示。
由于退出风险加大,李一表示,“投前尽职调查一直是云月投资流程里面的重中之重,无论市场环境如何,我们都不会在这一方面有任何松懈和妥协。针对行业来看,我们相信,IPO机会的减少必定意味着私募对标的企业质量要求的提升,所以,尽职调查工作的开展力度也应该会较以前更强。”
李一还向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此背景下PE行业已经开始了变革。
“首先是对整个行业来讲,退出渠道的选择肯定会更加多元化。并购退出及私募二级市场会进一步加快发展。实际上这种变革对行业来讲是有益的,当然,其中包含的挑战也会很多,尤其是对一些相对被动的纯财务投资者来说。”
除此之外,李一还透露,“私募股权在项目操作上会变得更加专业化。退出渠道的多元化意味着私募在设计交易架构时需要考虑更多,跨境交易变得不可避免,这对机构内部法务、财务及交易架构设计人员有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有限的IPO空间意味着只有行业内最好的企业才能获得资本化的机会,这对私募在物色筛选项目上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进一步落实增值服务,也是我们所预期的行业变革之一。”李一分析道,“只有真材实料的增值服务,才能体现出资本以外投资人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才能帮助企业更好地成长,从而领先于行业,获得突围的机会。”
据李一介绍,云月投资在出资后,还会投入非常多的资源帮助企业发展。与此相同,上述北京PE公司的董事长也向记者透露,目前如何帮助企业进行决策,甚至提供融资渠道等都成为PE的一个转型方向。
作者: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