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盒子发布已满一个月,作为“手机配件”的小米盒子,刚刚发布8天便面临着被维护的命运。然而,因为小米公司的明星效应,原先默默无名的互联网电视盒子市场从此走进人们的视野。
现在说互联网电视盒子,无法绕开小米。最近几周,不管是互联网圈,还是广电圈、电信圈,凡是在三屏互动领域之内的从业人士,都在讨论着小米盒子,讨论着这个产业。有人甚至这样戏称,“一些不懂广电行业,以前不知道181号文存在的人,现在也能倒背如流了。”
不仅仅是小米想进入互联网电视盒子市场,深圳的一些山寨盒子厂商也正闷声发着小财。小米盒子出身未捷身先死,并不意味着封死了其他厂商进入的通道。目前,很多互联网厂商正通过硬件寻找附着自身服务的机会,盒子是其中的路径之一。
事实上,从电视模拟时代、到数字电视时代,广电运营商“盒子免费+增值服务”的策略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并成为用户习以为常的模式,在互联网电视行业,广电和电信运营商从业者很可能通过“盒子免费+增值服务”的模式继续复制曾经的成功。
互联网电视盒子这个被苹果称为“业余爱好”的领域,在中国,也可能仅仅是一个小众市场。那么,互联网公司能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吗?
硬件制造热回归
快播CEO王欣(微博)把众多厂商都涌入盒子市场看作是硬件回归的缩影。
在他看来,当年的IBM等公司做硬件带动了IT业的第一次浪潮,后来Google做软件带动了IT业的第二次浪潮。随着苹果等公司开始做硬件,甚至是亚马逊这样的公司也开始做硬件,整个IT互联网行业开始迎接硬件的再次回归,比如兴起的3D打印,就很明显地顺应了这一点。
“软件只需要程序员来写程序,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支持便可独立完成,所以公司可以很小,但公司做大了,就可以涉足硬件,这是一个规律。”王欣说。
他认为,随着3D打印这样的开源硬件产业逐渐兴起,制造业的门槛在逐渐降低。就中国这样的制造大国而言,现实情况是,中国的生产环节是最简单的。
“未来的硬件创新必然会更多融入IT、互联网因素,人们很容易想到先做盒子,盒子一事并不神秘。” 王欣说。
如其所言,盒子的制造门槛其实很低。"基于Android平台做个盒子,预装些应用,这基本没有技术门槛。"
目前除了小米,很多山寨厂商都已经涌入了这一市场。
在小米盒子出现之前,国内已有几十家山寨机顶盒厂商,成本最低只要两三百元,没有名字,盒子用统一的模子来做,采用最普通的芯片,甚至连UI设计也不用定制,加一点钱就可以出售。盒子像机顶盒又像播放器,只需要有WiFi网络,就可以看视频节目,盒子里集成了Android平台的视频应用。
这些山寨厂商不和牌照商合作,他们打着政策的擦边球,稍有风吹草动,就闻风而逃,其运作方式可谓灵活。在互联网视频内容方面,基本上都是盗链。由于现在用户量少,还引不起或不值得互联网视频内容商去打压。
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说,他们的山寨精神使其具有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灵敏的市场嗅觉,面向发烧友构筑了一个小众市场,卖一台赚一台的钱。
做渠道 还是做平台?
需要厘清的一个常识是,互联网电视产业并非只有盒子一种载体。
就目前的互联网电视即人们所说的Over The Top(简称OTT)产业而言,服务载体或渠道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由运营商提供的OTT服务,运营商提供带宽,联合内容服务商做运营,然后提供给用户,这更类似于宽带服务的增值业务;二是电视机厂商生产的智能电视、一体机等产品,通过全国各家卖场或电商渠道销售;三是以新出的小米盒子、乐视盒子为代表,由互联网厂商提供。
这三种渠道的势能并不相同。前两者有着多年的行业积累和用户获取能力,加上用户行为的惯性,已经占据OTT市场的主导地位。小米盒子等这样的新兴力量,并没有太多的积累,渠道零散且弱势。其实,小米和那些山寨盒子厂商均为上述所说的第三种类型。
但小米不仅仅是做硬件,背后还有一个平台梦。有人这样分析小米盒子的“悖离”之处:“盒子本来是个渠道,但小米希望成为一个平台。在小米盒子的用户界面中,有牌照商华数,另有搜狐等在线视频合作伙伴,以及第三方应用扩展。而按照广电总局181号文的规定,所有应用都要集成在华数应用之下,本该是‘父子’关系,但现在是并列的‘兄弟’关系。“
“小米想做平台,华数也想做平台,如果其他厂商进来都做平台,显然互相会有冲突。”一位人士如是说,“这个产业还没有竞争到你死我活的境地,在发展初期需要分工合作,而不是都争着去做平台,拿主动权。”
不过,在OTT产业链的各个节点上,互联网厂商仍然有属于自己的机会。“互联网公司最近有这样的倾向,把自己的服务往硬件方向发展。”王欣说,“如果你有强大的用户引导能力,你可以做渠道,当然也可以做盒子。如果你有内容,可以做内容服务商,或者和其他内容服务商合作分成。如果是游戏厂商,可以选择在平台上集成游戏,可以分成。“
是否能突破用户体验瓶颈?
小米对盒子产品的高调宣传,内容平台的不合规性导致了与政策的直面碰撞。但小米盒子被“维护”并不意味着封死了其他厂商进入的通道。
自然,如果想合法正当的进入盒子领域,厂商首先需要和7家牌照商达成合作以解决市场准入问题。这已经是众所周知,毋庸多言。
然而,市场准入只是前提,如何解决用户体验问题是厂商进入这个行业的关键。
曾经做过盛大盒子的王欣,如今开始做快播大屏幕。每每被问及盒子的问题,他首先都要先申明快播做的不是盒子,而是一个手机配件,配件的含义是“有手机就有它,没手机它就不存在。”
谈到这些年做盒子的经历,他认为用户需求是个大门槛。“从微软的维纳斯计划,到盛大盒子,到现在小米盒子,很多厂商都有一个盒子梦想,但最终都失败了,原因是用户需求不足。”
王欣回忆,盛大盒子当初之所以失败,不是大家认为的政策监管问题,根本原因还是用户需求问题。“做一个像电视机的盒子,比电脑重,卖得还贵,用户体验不好,谁会要?”
相对于互联网视频而言,通过广电机顶盒传送的视频清晰且顺畅,用户可以容忍视频在PC上出现卡的现象,但视频如果卡在电视机屏上,用户的体验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互联网电视厂商想做到数字电视那样的用户体验,需要弥合在技术构架的差异。
据腾讯科技了解,互联网视频采用的P2P技术,属于强客户端,用户与用户之间互相服务。电视视频则采用流媒体技术,在没有硬盘、没有缓存的情况下,需要有强大的云端交互能力,还需要服务商具有高并发处理能力。
这些目前都不会显现,只有当到达一个量级之后才会暴露出各种问题。而一旦爆发,足以致命。
硬件免费与收费的对抗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这些年来,摆在用户电视机旁的只有广电行业的机顶盒,广电行业在电视领域就像一个久攻不破的堡垒。原因何在?因为广电的机顶盒是免费的。
广电运营商通过集采,把机顶盒成本降到最低,然后以免费的形式分发给用户,从模拟到数字,再到现在的高清机顶盒,广电行业可以做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广电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这是互联网行业无法达到的。
“通过互联网方式想中途截断这条产业链,然后进入这个行业做运营,对互联网企业来说,非常难。”王欣说。
广电从业者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为用户更换机顶盒,比如Android机顶盒,广电厂商也和一些厂商合作试水,如果未来时机成熟,又走免费为用户更换机顶盒的路,那么现在的山寨盒子厂商的市场机会将全部散失。
跨屏内容监管的新难题
“用互联网的玩法做广电市场是行不通的。”上述人士说。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是一种拓荒式的发展,此前的电商行业、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历程已证明了这一点,互联网对新兴领域的发展初期有一定的容忍度,也会允许一定的灰色地段存在。与之相对应的,监管有些“后知后觉”,往往是已经发展出脉络,再对不合理之处进行监管。
然而,由于电视屏受众的特殊性,以及长期一贯的宣传政策使然,广电的监管是前置的。中广互联CEO曾会明表示,随着广电产业的发展,政策也应随之演进。
主打分享功能的互联网电视盒子涉及PC、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之间的四屏互动,多屏互动已是业内共识。从目前的政策来看,广电181号文只涉及电视机屏幕的内容监管,PC视频方面采取的是互联网视频内容方“自审自播”的制度,手机视频的监管目前则是真空状态。
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多数版权方只有PC端或手机端视频版权,拥有TV版权的厂商非常少,版权问题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有广电人士呼吁:“国家的相关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希望相关政策机构能借调研小米盒子问题的契机,研究修改原有旧的政策,适当放宽准入门槛。”
从目前的情势来看,年轻人多用手机和平板电脑,越来越少看电视,电视机依然是老年人的市场。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电脑和电视之间的“四屏”互动顺畅,客厅娱乐将迎来新一轮的用户回归。而在这之前,厂商在盒子产业上也只能是“步步惊心”的试探,距离大规模的用户爆发可能还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