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产业快速变幻,需要“狼”一样的预警力和行动力,但许多IT人“养尊处优”惯了,还不愿意从象牙塔中走出,这是非常危险的,对于“狼性文化”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进行臧否与讨伐。前不久,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公司内部网上发了一封以《改变,从你我开始》为题的公开信。在信中,李彦宏大声疾呼,要在公司内部“鼓励狼性、淘汰小资”,该言论迅速引发了舆论热议。看到“狼性”二字,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了“狼性文化”的首倡者华为,误会Robin要把百度的企业文化推倒重建。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百度要提倡的“狼性”跟华为的“狼性文化”还是有许多不同的。
李彦宏狼性论调重在预警
李彦宏提狼性,需要根植于百度的“简单可依赖”文化来理解。简单是相对的,依赖是相互的。“交给你不掉链子你才可依赖,你没有干好怎么叫可依赖?”因此,狼性文化只是百度企业文化的补充和构成部分,建立在“简单可依赖”基础之上。
“狼性这个词儿是另外一家公司发明的,借过来用。借过来也确实是有一定的顾虑,这个词儿在有些人看来不是一个百分之百正面的词儿,或者说在很多人看来这个跟百度文化是不符合,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对狼性的三个定义,对现在的百度非常合适: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
由此可以看出,李彦宏所需要的是一种“新狼性文化”,直取狼性中的“敏锐嗅觉、勇于进攻、群体奋斗”,不是照搬华为的狼文化。
华为的狼文化,最突出的是他的“攻击性”,坚忍和犀利。这种狼性DNA不仅包含在残酷竞争中的犀利攻击中,而且包含了商业判断力、生活工作态度等多层面的因素。这也是大家提到“狼性文化”马上就会想到华为员工的“行军床”以及华为“疯狂”抢客户的原因。
任正非带领他的华为“狼群”执着地追求目标,对欧美“狮虎”发动疯狂的攻击,在全球通信界占据一席之地,令人可敬可佩。但过犹不及,在高工作强度和压力下,关于华为员工的工作状态问题,也引起社会上的极大关注。
解读狼性论调的“潜台词”
从“鼓励狼性、淘汰小资”解读百度提倡的新狼性文化,必须要考虑这8个字中的潜台词。批判小资,是为了提醒员工不要懈怠,不要躺在成绩单上睡大觉。由此,我们可以读出新狼性文化的三个潜台词:“公平、预警、奋斗”。
华为狼文化的对立面是绵羊,强调的是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团队的战斗力。华为的狼性主要是体现“进攻在外”,从“巨(巨龙)大(大唐)中(中兴)华(华为)到华为、中兴独大,从本土第一到逐鹿全球,华为的狼性文化确实极具进攻性。
但李彦宏提倡狼性参照物却是恐龙,提醒的是百度的前端反应能力和对未来的预警能力。百度更侧重“预警在内”,“我听说恐龙脚上踩到一个刺,几个小时以后它的脑子才能够反应出来,这样不管你长到多大,你都会灭绝。而我们不能做恐龙,我们要做一个强者,转变观念,做一个云和端都很强的公司,用创新和激情实现百度的二次腾飞。”
华为的狼性文化vs李彦宏的狼性论调
提出狼性文化的时期和发展阶段不同,不一样的生存环境自然会进化出不一样的基因。
具体体现在:
因此,百度今天提出的狼性文化跟华为的狼性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李彦宏要毫不留情地“淘汰小资”,因为小资主义已经腐蚀了百度团队的效率和执行力。“什么是小资,我的定义是有良好背景,流利英语,稳定的收入,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不思进取,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才是全部。”显然,良好背景、流利英语是一种身份烙印,不可能被革掉。“不思进取、追求舒适”是小资主义的表现,要淘汰的就是这种小资主义。因为“小资背景不一定是你的优势,因为你的生存环境太舒适了,就好像恐龙,经过很多年长得很大,但是条件变得很恶劣时你却活不下去。”所以,李彦宏才会说:“我们希望提供不错的福利,在校招也宣传好的福利,但是与此同时,不能惯员工的骄气,不能惯出不能过苦日子的习惯来。”
一个组织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则迟早会被危机吞噬。而每个组织无疑是由众多的个体组成的,个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凝聚成了组织的精神状态。李彦宏的真正目的,不是仅为了要开除公司内几个“小资情调”的员工,而是想让大家提高警惕、从思想层面根除“小资主义”。
“小资”个人的精神懈怠,如果是一种近虑;那么整个组织的精神懈怠,则算得上是一种远忧。如果不懂居安思危,不懂识势而变,只是一味沉溺于行业霸主的幻觉之中,则迟早会似大象陷泥——进退维谷、难以自拔,甚至遭遇灭顶之灾。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昔日影像巨头柯达,因为整个组织精神懈怠、不思变革,柯达在从“胶卷时代”进入“数字时代”的大潮中惨遭淘汰。百年企业,最终落得破产收场。
新狼性论调
华为用狼性文化补其执行力,百度用其敏锐嗅觉补其“预警能力”。这些都更加证明了一个真理:狼性文化是一种“适应式”的管理文化,快速竞争的IT行业天生需要狼性,但到底用狼的利齿还是敏锐的耳朵,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特点进行改造。
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应用普及越来越快。时代需要创新、勇于担当、直面现实的一代。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只会加速优胜劣汰,绝无“舒适成功”捷径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