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中国区总裁王汉华
2011第三季度中国B2C市场份额
2004年,亚马逊将卓越网收归旗下。七年过去,卓越亚马逊完成“去卓越化”,更名为“亚马逊中国”,完成IT系统和仓储系统与亚马逊全球的同步对接,却没有如预期般加速前行,登上中国B2C的王者之座。7年来,在这个浮躁的电商市场,亚马逊罕有地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却一步步拱手让出B2C前三名的位置。
“如果赔本赚吆喝,最后剩下的只是吆喝。”亚马逊中国区总裁王汉华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认为,中国人习惯的做法是你死我活,但这是一场马拉松,不是一个百米竞赛。“我最关心的是你有没有为马拉松准备好,是不是最后的胜者之一?市场上最后的三五家电商,有没有你?”
但王汉华也坦诚,“(优势)有可能是没有发挥到极致”。本土化生存,是每个跨国公司现实运营中难以跨越的一道坎,即便是独领风骚的亚马逊,也正在寻找它的中国式突围。
开放平台:首推外贸B2C
亚马逊是全球电商公司中最早尝试“开放平台”的先行者。2007年,亚马逊已经在全球推出“我要开店”和“亚马逊物流”两项业务,让第三方卖家将货物整合到作为平台方的亚马逊仓储物流体系中。
这样的设想,京东和天猫都在尝试,但至今未成功。用王汉华的话来说:“这不是一个库房的概念,是一个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一个供应链管理,要用智能技术决定什么货放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放多少,这是“数据处理公司”亚马逊的强项。而为了达到这个高标准,亚马逊中国直到2011年7月才推出其平台化策略。
在此之前,京东、当当、凡客V +早已出手,推出旗下第三方平台战略。起步即落后,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亚马逊美国有很多经验可以复制,但是亚马逊中国优势没发挥出来。”
但这一次,王汉华选择了“主动出击”。上周,王汉华在广州宣布推出“全球开店”测试版,将“我要开店”升级至全球平台。中国卖家在加入“全球开店”后,只需将产品库存入当地亚马逊运营中心,即可通过当地仓储物流系统将货物发往全世界。王汉华认为,亚马逊中国是国内唯一一家为卖家提供B2C国际化平台的电子商务企业,这是进一步完善亚马逊中国第三方平台的重大举措。“语言、物流、换汇这三个外贸B2C最难的问题,我们已经想好如何解决。”
过去2年,外贸B2C初显格局,DX、兰亭集势、米兰等少数几家外贸B2C突围而出,获得融资。“从整个市场来说,跨境交易还没到达一个爆发的地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陈寿送认为,外贸B2C特点是“无品牌的,利益高”,相当于兑现中国制造。“但亚马逊会不会做无品牌商品?还是通过正规渠道,打通跨境交易,说白了政策门槛是它要面临的一个问题,跨境交易流程费用还是比较高的。”
物流仓储:取代电商,提前盈利?
“主业(电商)不赚钱,靠副业(物流仓储)赚钱,这是电商不希望看到的。”
王汉华坦诚。但这的确是京东、凡客这类拥有自主物流的电商很可能遭遇的前景。
目前,亚马逊中国在全国有11个库房,面积超过55万平方米。“是所有电商中最大的。”根据王汉华的计划,到年底,华南地区仓储面积(目前是6万平方米)要翻三番,今年还要进一步加大对物流投入。
和大部分的开放平台不同,亚马逊中国有“超过一半”的开放平台采用的是亚马逊物流。这意味着“它的货放在我们的仓库,我们帮他们配送,任何售后问题由亚马逊代商家解决。”
这就决定了,在收费模式上,除了传统的交易佣金,亚马逊中国还有两个新的创收渠道“仓储费和配送费”。招商页面显示,仓储费用在155元/每月每立方米,而物流费最低可以达到3 .75元/单。
“(在价格上)我们有很大的优势。你可以想象,也许某天淘宝的商家,卖东西在淘宝,后台服务都在亚马逊。”王汉华认为,除了春节高峰,亚马逊有能力去支撑平台外卖家的物流需求,而“这个市场肯定是有的”。
不过,陈寿送提出,亚马逊中国的物流优势现在看来并不如美国明显。“开发物流,盈利一定会有。但需要考虑的是带来新收入来源的同时,是否会牺牲掉自己的购物体验。仓储和物流配送服务能力是在一个水平线以内的,当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商家数量不断增加,要考虑如何处理成本控制下合理的配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