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巨头间差距越来越小,取胜的法宝早已不是产品和技术,能迅速反败为胜的并且不分出身、背景的法宝只有专利。
诺基亚西门子裁员、爱立信失城,通信设备厂商和世界气候一样,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寒流。对于已经国际化十几年的中兴来说,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成本优势依然会为其带来更多市场份额,而在巨头自顾不暇之时,可以再划一片江山。忧的是从新兴国家发展壮大的中兴在欧美市场上遭遇连续挑战,反倾销案、贸易壁垒等“非市场”因素让中兴的高端市场突围困难重重。
在经过了2010年的“大国大电信运营商”策略布局,2011年全球高端市场大面积突破之后,现在留给中兴最大的问题是,只有在欧美高端市场实现突破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
决战欧洲
对于中国通信设备企业而言,拿不下欧洲市场就等于国际化战略失败。
中兴在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围猎的过程中,进攻欧洲成为其整体战略中最关键的战役。业内相关机构预测:中兴通讯2011年欧美市场的营收同比增加60%~70%,中兴以高于行业平均增长两倍以上的速度成为在欧洲市场增长最快的公司。
在全球传统的电信版图当中,大体可以分为三个1/3:美日等大电信运营商占据全球1/3的市场,其所在国家市场封闭性强,中国公司难以真正大规模进入;发展中国家大电信运营商和其他运营商也占据全球约1/3市场,这一市场,中兴在十几年的海外征战中已斩获颇多;欧洲大电信运营商大约也占据1/3的市场份额,而其主要占有欧洲市场,也是目前包括中兴在内的所有厂商竞争的重点和焦点。
“中兴通讯想成为全球前三,离不开欧洲战场。”中兴通讯欧美营销事业部CTO谢俊石说,“一方面,从收入、市场占有率层面,中兴必须在主要产品、主要市场中成为前三,欧洲市场占据全球25%以上的份额,这块市场绕不开;另一方面,欧洲是高端客户的集中营,大电信运营商众多,得不到大电信运营商的支撑,就算总销售额再多,也难有高的利润率,无法居于行业领导地位;另外,欧洲大电信运营商很多是全球化布局,影响力很大,对于中国通信设备企业而言,拿不下欧洲市场就等于国际化战略失败。”
对于中兴通讯而言,由于晚进入欧洲市场,其面临的困难比2004年的华为更大。因为竞争对手对中国企业的关注更加密切,中国企业的许多经商之道也被广泛熟知。而欧美政府及监管机构对中国企业在当地的行为也更为关注,进入市场的门槛无形被提高许多。
“为此我们苦恼了很久,经过很长时间才想出了应对的策略,”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朱进云的最终总结是,坚持发挥中兴通讯的两个传统长项:一个是成本,这个优势还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另一个优势是灵活性,中国公司乐于定制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与此同时,还要抓住两个关键的机会点:一个机会点是产业转型、换代的机会,如2009~2010年2G替换时间窗,中兴通讯2G(第二代移动通信)/3G(第三代移动通信)/4G(第四代移动通信)整网替换方案得以规模采购,2009~2011年的欧洲有线宽带部署时间窗,使中兴通讯xPON(无源光网络)/FTTH(光纤到户)项目得以突破。另一个机会点是竞争对手的减少,北电倒闭、摩托罗拉因为销售不佳而被拆分,诺基亚、西门子运营状况也不甚理想,这些厂商设备未来被替代的机会很大。
为了能够实现在欧洲的市场目标,中兴通讯不断扩大在欧洲区域的投入。从2009年开始,中兴无论是在人员配置,还是市场和品牌投放,以及财务考核指标上,内部政策都在向欧洲市场倾斜,以确保中兴通讯在新一轮的“跑马圈地”中不丢失一城一池。中兴通讯目前在欧洲区域常住人员近1500人,其中本地员工整体占比将近50%。“未来3年逐步提升本地员工占比至70%左右。”朱进云说。
在组织架构上,中兴通讯设立区域平台机构,有效服务于地区业务,目前中兴通讯在瑞典设有研发中心,在荷兰和土耳其部署覆盖欧亚大陆的物流中心,并在法国、德国开通客户服务和培训中心。从吸收本地人才到建设区域共享资源,中兴通讯将本地化策略向市场拓展、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推广。
中兴通讯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中兴通讯收入373.45亿元,同比增长21.55%,实现净利润7.69亿元。其中海外业务收入208.1亿元,同比增长36.4%。
从财报来看,手机业务表现最为抢眼,其移动终端整体出货量达到了6000万部,同比增长约40%,其中手机为3500万部,同期相比增长约30%。这显然是中兴通讯发力个人终端的一个信号,坐拥多个专利,必然会在智能机市场分得一杯羹。2012年2月6日,市场调查机构IDC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中兴通讯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为4%,排名第五,与排名第四的韩国LG电子仅有0.1%的差距,前三名是诺基亚26.6%、三星22.8%和苹果8.7%。
电信行业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就像现在手机终端厂商软件硬件同时发力一样,中兴的企业终端与个人终端共同布局,会让其产业链更加纵深,而这种组合可能是未来通信厂商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