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鸽表示,苹果一直以来的DNA即新产品推出的节奏非常快,但产品和产品之间的功能改变比较小,这在苹果做便携式电脑时就出现了这个情况。现在做iPhone和iPad又延续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做时尚消费品售卖的企业,这种情况会给消费者带来困惑。
对于苹果未来的发展,熊晓鸽总结,这个行业的特点就是竞争激烈,没有哪一个技术公司可以独霸很多年,各个企业也就各领风骚十年左右,这种激烈的竞争是这个行业让人激动人心的部分。
针对近期行业热议的Facebook股价大幅下滑问题,熊晓鸽认为,Facebook上市首日险些破发的原因还是由于操作问题,比如上市时间推迟、没有去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前又提高了股价。
关于Facebook商业化方面的困难,熊晓鸽则认为,Facebook的盈利模式很清晰,即主要靠广告。至于未来发展问题,不应该看股票反应,而是需要看用户量还是否在继续成长,如果用户数不增反降,这才是需要担心的。
作为小米手机的投资方之一,熊晓鸽对目前行业里出现的互联网企业做手机趋势给出看法:“有的东西理论上是应该的,但是不一定能够做得成。”在熊晓鸽看来,商业上的运作,和手机的生产制造、开发技术完全是不同的事情。做得好和卖得好是不同的活儿。
熊晓鸽表示,投资小米看重的是雷军的团队。和国外手机企业相比,雷军团队了解中国市场。
以下是专访全文:
主持人:我知道IDG主要还是在中国投资的这一块。在中国的投资收益对IDG的回报是怎么样的?
熊晓鸽:IDG有四个业务,一个是出版,一个是市场研究叫IDC,另外一个是做会议展览的,再就是VC投资的。IDG还有一点,我们是分散管理,每一摊都是分开的。所以说,投资跟做杂志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合作的关系。比如说有一些会议,可能请VC来讲讲,我们展览的就是请VC过来看看有什么样的公司可以投。做市场研究就更独立了。所以说这些没有直接的关系。
主持人:投资也不需要向总部汇报?
熊晓鸽:不需要。这样的话,那就不是做投资公司了。都是我们合伙人自己决定的。
主持人:主要是中国这一块的?
熊晓鸽:对。我们合伙人制就是这样的,IDG只是我们的出资方之一,只是我们的LP,有限合伙人,在投资里面。我们还有100个其他的LP,我们是做GP,做基金的管理者。GP就是合伙人。合伙人是自己独立地做决定,合伙人决定投一个项目,投多少钱,什么时候投,我们合伙人决定就可以了。
主持人:关于这一次的Macworld大会,我跟一些人聊,他们就觉得在中国的会议很中国特色,觉得手机壳、配件方面非常多,很新的产品比较少。这方面是不是一个问题?
熊晓鸽:不是问题。首先,Macworld跟过去的展览不太一样,加了一个iworld。Macworld很早的时候是做苹果机的展览,后来苹果更多是移动互联网的东西,所以我们又加了一个iworld,是针对移动互联网的。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我们的展览不是为投资商办的,是采购、生产为这个行业办的。这样的话,硬件、软件都有,大家在这个地方更多的是知道有什么产品,谁在生产什么东西,可以咨询,可以买。
主持人:让人眼前一亮的科技类产品很少,感觉比较普通。
熊晓鸽:什么叫科技类产品,什么不叫科技类产品?
主持人:没有创新概念的产品。
熊晓鸽:也有。所有的展览里面都会分为硬件的,硬件的就是做代工,你来找我,我给你做。这个东西谈不上多深的科技。但是很多科技的东西也不会拿到这儿来。
主持人:在国外感觉每一次会,都有很多新新奇的产品。
熊晓鸽:说明中国做得比较早,开发出来的产品比较少。因为他的产品好,产品新每一个都想拿出来。展览会一是更多地把理念传播,还有一点是卖东西。就像今天在我的论坛上,他们问我一个手机,中国能赚多少钱?如果手机100块钱的话,中国才赚10块钱不到,就说明我们现在还做得挺低端。
主持人:这样来看市场前景还是很大的。
熊晓鸽:对。这里面更多的原创技术、应用技术的开发,就有很多的机会。
主持人:苹果上一季度季报看出来iPhone销量没有达到预期,不好的评论也开始出现。有没有担心苹果开始有一个下滑的趋势?
熊晓鸽:一个公司就像人似的,要遗传的话,儿子为什么像爸爸,就是基因在里面遗传。你要看苹果,过去苹果在PC上也是领先的,后来做便携式电脑,有点像现在这样,推出得特别快,刚过几个月一个新的,但是里面的功能改变并不是很多,又害得你刚买一个电脑还没用多久,又要换,可能变轻了一点。现在做iPhone、iPad都有同样的问题。刚买了一个iPhone4,4S又出来了,没有多少的改变的东西。所以,DNA没有改变,我认为未来的行销还是要改变一下,推出时间别那么快。再一个,使得人家可以用得时间长一点。我觉得推出一代新的产品,中间隔的时间太短了,而且还是时尚的东西,他不是做消费品吗?女孩子最有感受,好不容易挣了点钱买了一个漂亮的衣服,同样一个牌子的,过半个月又来一套,你不买又觉得什么,买又买不起,咬牙买来又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你不担心以后产品上的革新意义越来越小?
熊晓鸽:我不担心这个。对我来说,苹果和Andriod的争夺,可能就会像当年微软Windows和苹果之争是一样的。所以,这个行业没有哪一个技术公司可以独霸很多年的,各领风骚也就是十年左右。现在有几家谈微软?但微软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公司。现在谈苹果。但是,我觉得这个行业里面很激动人心的也是竞争很激烈。比如说现在智能手机,三星成为苹果对打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都超过苹果了。
主持人:还有一个比较热的,就是社交网络估值泡沫的问题,Facebook,市场还是蛮理性的,它的盈利没有达到,大家对它的认可程度也很低。财报也没有反映出一个很明确的发展前景。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对社交网络的认识是不是要趋于理性?是不是不像以前那么迷恋?
熊晓鸽:既然谈到价格就离不开市场。我认为这个东西不能说一定不对,现在他的市值跟当时的要价也没差太多了吧。
主持人:一开始估值很高,过千亿,现在降得很多的。
熊晓鸽:你的意思上市没破发,后来就往下降了。我认为那个可能还是操作层面出了一些问题。现在来看,做的一些事情我都不太理解。我做生意的比较保守,比如说开市的时间推迟了,大家都期待那一天,又不上了。也没有到纳斯达克敲钟,是在办公室里面遥控的。再一个上市前又把价格增加了50%,再一个听说系统还出了一些问题,我觉得还是操控的层面除了一些问题。
主持人:社交网络这种模式,大家一直认为盈利能力不明朗。
熊晓鸽:我倒觉得它的盈利模式还是很清楚的,主要靠广告。你要看到一点,我这人不太喜欢看股票。股票当然刚上市的时候有一个参考作用,但是作为投资者很难判断市场上会出现什么问题。有一点,你看Facebook是不是有投资价值,主要看用户量是不是继续成长。他的用户数量还是在成长的。
主持人:在美国市场增长已经足够大,增量比较变小了,现在他们是通过既有的增量获得更多的收益吗?
熊晓鸽:用户多的话,广告的收费就高,效益也会更好。我倒不觉得Facebook上市不那么成功,毕竟还是融资了很多钱,都超过谷歌。谷歌上市的时候你也没有觉得好到哪去。如果那时候谷歌的股票你买了,现在都发财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用户是不是在继续成长。如果说上市以后用户也没成长,反而降了,这是需要担心的。
主持人:今年可以看到新产品推出变少了很多,你觉得这个市场今年的变化是什么?
熊晓鸽:就像你刚才讲的,有些公司要上市的话,推迟了,因为市场不好,美国的市场,欧洲的市场,基金也好,投资也好,都比较谨慎。另外一个,中国上市公司出现一些问题,监管方面出现问题,还有做假账的,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归根到底上公司还是要上的,因为要融钱。我没有那么悲观,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插曲。
主持人:你有没有可能你比较看好的要做的东西,现在整个市场上还没有人做的?
熊晓鸽:我经常寻找这种机会,这次我刚从欧洲回来,我还发现了好几个机会。
主持人:能谈一下吗?
熊晓鸽:商业秘密。记者是把好事情赶紧告诉别人,风投是把好事情先投完了再说。
主持人:已经投的这些呢?今天早上也有人说现在有些领域已经产生门槛了,再进入不太容易了。
熊晓鸽:任何一个创业者要创业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三个问题,他到底是做哪个市场的?第二做什么样的产品?第三,他有没有能力组织一个既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又有很强运作能力的团队。至于说你问的问题,当然竞争越来越多,钱也多,创业的人也多。竞争本身就是一个门槛,你要进入这个行业,有人能进,有人不能进。但是我们评估,不管你是哪个行业,我对来说,我只要觉得大体上是我们看准的河流,大体的方向是对的,可能发展的潜力很大,我们就投。评估这个事情,要看什么样的门槛,如果我们觉得生意特别好,团队很棒,这样的门槛对我们来说就不是一个了不起的门槛了。
主持人:最后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互联网企业做手机,你觉得这真的是必要的吗?还有人说Facebook要做手机。
熊晓鸽:我不能评价这个,每一个公司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有的东西理论上是应该的,但是不一定能够做得成。我刚才说的DNA,苹果做成了这个东西,它本来就是一个硬件和软件的公司。而且它主要的应用软件微软给他开发,在过去。乔布斯选择对了,就是把苹果从一个PC的公司变成一个消费电子的公司。同时,选对了一个很好的河流,时间也把握得比较好。当然他的公司执行能力很强,做得比较成功。但是,我是觉得门槛也好,什么也好,永远是存在的,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创业如果在应用方面创业的门槛,技术也好,包括资金也好,没有过去那么高了,不需要那么多钱了。现在中国是钱多,有智慧的,有经验的投资者比较少。说得难听一点,钱多人傻的状况比较多。要做好VC投资不太容易,不是说有钱就行了,需要更多的实战经验,尤其是吃过一些亏,有更多的教训。
主持人:到底互联网企业要做手机会怎么样呢?
熊晓鸽:一定要他自己做选择,理论上是对的,谷歌做了,我为什么不能做?但是他能不能做得好是另外一个问题。
主持人:你们投了小米。
熊晓鸽:是。对我们来说也是有风险的。但是我看中的还是那个团队,雷军本人也是做企业出身的,自己也在做天使。你最好选对了方向,还是看那个团队能不能做。很多年以前微软也做过一些硬件的东西,但是没做成。但不是说下面他一定做不成,他现在不是跟诺基亚合作吗?最后在商业上,硬件也好,软件也好,都是一个竞争,不是说谁的牌子大就行。比方说,IBM就是一个例子,PC就是他做出来的,最后的结果是软件要微软做,芯片要英特尔做,自己什么也没有了,PC也卖给联想了。你本来有的东西,在商业上的运作,跟生产制造和开发技术完全是不同的事情。你有时候可以开发出技术来,但是做成一个又便宜又好用又好看的商品,而且卖得很好,这是不同的事儿,不同的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