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自开闸以来,一直受到各界人士、各种媒体的关注与追踪。但从与创业板相关的关键词,如造富、超募、高发行价、爆炒等可以看出,舆论对创业板更多关注的还是与财富相关。除了业界认可的“两高六新”即高成长、高科技、新经济(310358)、新服务、新能源、新材料、新农业、新模式之外,还有民间人士总结的“两新八高”,即新发审、新板块,高估值、高溢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率、高发行价、高股价、高换手率、高风险。显然,这“两新八高”确实也反映了创业板的部分特点。
尽管创业板的造富效应引起各方的关注甚至质疑,但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反而感到欣慰。因为,作为定位于助推中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创业板的高市盈率、高超募率、高发行价正是市场经济原则的体现,不仅从微观个体方面激发了人们对创业成功的渴望,更是显现了资源流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秀人才的趋势。显然, 创业板已是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最佳平台,是激发人才、资本、资源向创新型经济靠拢的最合情合理的推手。
创新型经济顺应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作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作为标志的经济。创业板助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最直接体现就是为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提供了获得资本的平台和渠道,理顺和加快了各种社会资源流向创新型经济动脉。有专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创业板已挂牌上市269家企业,总融资额超过1900亿元。其中,高科技企业一直是创业板的最主要构成,在269家企业中,有251家是经国家或省市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例约为93%,而其余7%左右的企业类型则属于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创新型企业。越来越多的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较高成长性的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有利于推动和引导经济结构转型、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创业板推出近两年来,其对国家明确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也在逐步发挥和显现。在269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中,绝大部分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教育传媒等领域。同时,创业板推出后,其对国内创业企业发展的支持效果初步显现。269家创业板企业,广泛分布于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体保持了较好的成长性和较强的盈利能力。从2011年半年报数据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创业板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平均增长33%以上,利润同比平均增长25%以上,创业板对创业企业的吸引、凝聚和带动支持作用日益显现。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示范作用带动下,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资源加入创业企业,促进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氛围。
创业板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自然会有不同的结论和看法。从创投机构的角度而言,我们乐观地认为,创业板在未来应回归设立初衷,更加注重支持创新型经济,建议加强对真正的高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如互联网、物联网等行业中微盈利或尚未盈利的企业予以特殊的支持,以免此类企业被迫到境外上市。高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中的技术先锋、创新先锋,它们多半具备较高的成长性,但在它们盈利实现之前可能急需资本的助力和资源的整合,而严格的创业板上市要求可能会将它们拒之门外。如果我们实现自由的“宽进严退”的培育政策和扶持政策,在局部来看,存在一定的风险或不确定性,但就整体而言,将是得大于失,利大于弊。留下它们在境内上市,不仅能引导本土创投机构投资、支持这类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便于国家对这类企业的监管。
注:作者为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长、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