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悲观情绪充斥下,7月A股大盘屡创新低,在此背景下,私募的业绩表现也加剧分化。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已披露7月最新净值的920只非结构化私募证券类信托产品,整体平均收益率为-0.82%,
收尾业绩相差达33%
具体来看,在统计的920只产品中,实现正收益的产品有410只,占44.57%,不到一半,首尾分化也较为严重,亏损幅度在10%以上的产品共有14只,跌幅最大的是兴业信托·新价值19期,亏损17.47%,首尾相差达到了33.44%。
本期排名第一的依然是但斌管理的中融·东方港湾1期,7月收益率达到了15.97%,排名第二的是国淼投资管理的外贸信托·国淼一期,收益率为12.97%,石波管理的华润信托·尚雅11期以10.80%的收益率排在第三名,民间股神林园的两只产品华润信托·林园3期和华润信托·林园2期以8.89%、8.76%的收益率排在第四和第五名,同期表现较好的还有赢隆投资、景林资产、源乐晟、混沌投资等。
研究员认为,私募基金在下跌市道中能明显好过大盘,还是在于私募基金的风险意识较强,仓位控制较好。而两头分化较大的原因则主要在于选的投资标的有差异。同是重仓,但结果却大相径庭,业绩好的主要是重仓一些消费医药类股票,而亏得比较严重的则是重仓一些题材股。另外,7月份中小板和创业板相对沪深300来说走势要好,而私募大多也是关注这类股票,且仓位并不是太重,因为盘子小,买不了太多,这也是私募表现好于大盘的原因之一。
大规模清盘潮或至
然而,随着大盘的不断创新低,私募基金的生存状况引人担忧,因业绩不佳而导致清盘的产品有增加趋势。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清盘的产品数量已达151只,结构化117只,非结构化34只,其中提前清盘的数量为58只,占38.4%。
从前7个月的私募提前清盘的情况看,主要集中在1、3、6三个月,每月的提前清盘私募分别达到16只、14只和11只。其清盘原因主要和市场走势相关。7月有9只产品被清盘,3只被提前清算,分别是“大丰收十一号”、“天信超安10-8期”以及“固益人生6号”。彭晓武告诉记者,这几个产品被提前清盘主要还是业绩不佳。
实际上,除了已被清盘的产品外,在存续期中的产品状况也不容乐观。据统计,在运行的1966只证券类信托产品中,净值仍在0.8元以下的产品达到了302只,占了15.4%在0.2元附近的产品也出现了多只,这些产品随时都有清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