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很肯定,车库、3W、必邦等创业咖啡馆。
在创业风潮最活跃、最火热的互联网领域,这些创业咖啡馆,在国家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西区集束式地生根、发芽、生长,见证着互联网的繁荣,参与到当下的创业大潮中。
早在2006年,国内就有互联网主题的酒吧、茶馆出现,但都效果不佳,直到近年创业咖啡馆开始了“新演绎”。
从仅去年就新增了4000多家科技型企业的中关村开始扩散,国内的创业大潮正引爆着新一轮咖啡馆创业潮。上海、武汉、长沙等地纷纷跟进办起了各自的创业咖啡馆。到创业咖啡馆里坐坐,对创业者来说正成为一种生活状态,对局外人来说则是一种时髦初体验。
对于创业咖啡馆的创业者来说,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无论距离商业化还有多远,他们已经离自己的梦想很近,这些尚不起眼、略有名气的小咖啡馆,幸运地踩准了创业服务业蓬勃兴起的节奏。
这些创业咖啡馆的价值,并不在于咖啡馆本身,而更是一种圈子生活和圈子文化。
到创业咖啡馆里坐坐,对创业者来说正成为一种生活状态。这些咖啡馆的价值,并不在于咖啡馆本身,而更是一种圈子生活和圈子文化。
创业咖啡馆人生抛物线的二次成长
风和日丽的一个周日下午,北京朝阳公园边的棕榈泉,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家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这20多个特殊来访者,拉着队伍敲响了徐小平的家门,彬彬有礼的“管家”为他们开门,在宽阔明亮的公寓里,他们享受到了这位明星天使投资人特意从外交部请来的厨师班底的手艺。
这群访客都是3W俱乐部的成员,有创业者,也有3W的股东。
活动从三点多持续到晚上八九点,徐如小孩一般活跃,满面红光,和每个人一聊就是好一会儿,兴起之处,他还拉着自己的老搭档、新东方三元老之一王强给大伙即兴演讲。
徐小平说,大家要加油,要更有激情一些,“人生就是抛物线,人完全可以二次成长,做一个二次反抛物线,找到新的高度”。
就在这样的家庭聚会气氛里,3W创始人之一鲍春华心里的那扇门也徐缓打开。
参与创业3W之前,鲍春华曾无数次幻想过,甚至还和闺蜜一起给梦想中的咖啡馆起了名字——“花绽于曦”,现在她会叫它“纯真博物馆”。不过,包括她自己都知道,这只会是个满足嘴上快意和活跃脑细胞的想法。
鲍春华“从来没有想过不在大公司工作”。她原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一定会在一个很优秀的公司里做到资深”,直到和3W结缘,最后她还真的全职做起了咖啡馆。
全心全意开咖啡馆后,鲍春华的心里交替着失落和挑战的兴奋,每天有很多的杂事,一开始的时候都如何服务到位,请嘉宾如何把握技巧,咖啡馆每天只有1000多元的流水,各种煎熬接踵而来。
其实,直到咖啡馆开起来,他们也没有想过,3W会做投资,甚至做成孵化器。“我们现在的定位是创新性孵化器,向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咨询、创业者交流圈子、企业家导师等,但如果不是创业者,也可以来这里听互联网公开课。这意味着说它有更多的功能,不只是吃东西、聊天,也不仅仅是说办沙龙,是一个场地。”咖啡馆本身担负的责任也更重。
就在这种摸索和挑战中,山东姑娘鲍春华一路向西,在自己五彩斑斓的梦里找到了另一种存在方式。
和鲍春华一样,车库咖啡的创始人苏菂也开启了自己人生的二次反抛物线成长。
听闻硅谷车库以及创业型咖啡馆的故事之后,还在做投资的苏菂慢慢笃定要开一家车库咖啡。“中国目前创业群体的创业环境是需要推动去改变的,我们希望让更多创业群体的水更好,创业成本更低,从而水涨船高。”他的创业梦饱含着理想主义色彩。
一开始苏菂是抱着“第一年钱都赔了,第二年再补点钱继续活”的念头,未曾想,在第一年虽然赔一点但“并不算多”的情况下,车库咖啡还真做出了不小的影响力,踩到了创业环境大好的点上,天时、地利、人和,也就“火起来了”。
现在,苏菂的咖啡馆里聚集了更多有着咖啡馆梦想的人,他们中的好些都是志愿者,在车库咖啡做义工。放弃了昔日的高薪工作,他们聚到了一起,也希望在创业者咖啡馆里挖掘出新商机。
把车库咖啡当办公室的创业者们,在这里,他们也可以找到合伙人,招募到员工,也没准儿运气好可以寻找到合适的投资。
圈里圈外
这里不只有天使出没
6月7日下午,上下两层的3W咖啡馆内,人头攒动,两场活动引来人满为患,不得已临时借用了旁边另一家咖啡馆的地儿。
一场是3W的招牌活动“投资人下午茶“,另一场是由北京民协举办的“CIO分享沙龙”。
这场“投资人下午茶”,他们邀请到了戈壁投资的投资经理驻店交流。迄今为止,3W“投资人下午茶”活动已经举办了20多场。而在这次的“CIO分享沙龙”上,他们请到了曾任盛大首席信息执行官的米丹宁与大家分享信息化干货。
就在前一天下午,鲍春华他们试图打造的新拳头产品“3W公开课”也正式开课,6月6日,他们邀请到了曾就职于IBM、奇虎360,现就职于腾讯的张昕为大家传授产品经理成长心法。
在鲍春华看来,3W的活动、沙龙,改变了过去这类活动的交流形式和氛围,以前往往是主讲者自己在台上的“单口相声”,好比是“交流的B2C”,现在台上台下可以随时互动,像“公开课”这样的沙龙,鲍春华他们甚至对主讲嘉宾很苛刻,要求必须讲实用的“干货”,而不是什么沙龙都适用的“大路货”。
3W咖啡一直致力于在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之间搭建一个最便捷、畅通的桥梁,他们致力于做这样的中介服务。
咖啡馆所拥有的两期股东共计160多人,来自互联网公司高管、风险投资人、媒体人等各个领域,个个实力派。股东们就是咖啡馆的招牌和资本,鲍春华竭力要把他们集结在一起,形成新圈子做点事情。
鲍春华他们还在酝酿一个新的业务方向,帮助天使更精准地找项目。把创业者再进行细分,不仅只做免费的投资服务平台。
甚至有人在3W身上看到了YC(Y Combinator)的影子。自从2005年Paul Graham创立YC以来,通过其孵化的创业企业已达几百个,其中包括了像Dropbox和Airbnb这样估值达几十亿美元的创业公司。YC不仅有嗅觉敏锐的创始人Paul Graham,还聚集了几百个非常有经验的天使投资人。其“DEMO Day”已经成为硅谷投资人为挑选好项目而争相参加的活动,甚至有人认为缺席就意味着失去机会。
不过,在车库咖啡的创始人苏菂看来,创投咖啡馆做的是小概率的生意,他的目标是服务好更广大的创业者群体,提供“一条龙”式的垂直服务。
推开海淀图书城步行街上一家宾馆的大门,从昏暗的楼道上至二楼,车库就隐匿其中。推开门,车库咖啡真的宛若一个大车库,除了进门左侧有一些隔断的私密区域外,大部分是大面积的开放空间。从开业至今,已有20多个创业团队常年聚集于此,他们中的很多人把车库咖啡作为根据地。一些外地来的创业者,有的就干脆吃在车库咖啡,住在了附近。我们采访期间,苏菂正在和附近的速8酒店谈合作,希望给车库的创业者们提供便利的住宿。
把车库咖啡当办公室的创业者们,在这里,他们也可以找到合伙人,招募到员工,也没准儿运气好可以寻找到合适的投资。
在这里,创业者之间也开始形成互助的圈子。有一些公益小组,比如创业技术小组组建起来,致力于帮早期创业者解决技术问题。
“中国目前创业群体的创业环境是需要推动去改变的,我们希望让更多创业群体的水平更高,创业成本更低,从而水涨船高。”苏菂的创业梦饱含着理想主义色彩。
就在距离车库不远的一栋写字楼里,大厦深处,低调地竖立着“贝塔咖啡”的招牌。楼上有腾讯的办公楼层,这里还曾是创新工场的办公点。
“完全没有必要开在外面,太喧嚣。”北京贝塔咖啡CEO赵可恩和股东们持这样的看法。
贝塔咖啡和3W咖啡、车库咖啡其实性格迥异。很多人把他们放在一起并称“互联网咖啡馆”,但实际上,贝塔更似一个互联网人士的“后花园”。
在贝塔咖啡,也在形成一种新圈子。杭州的贝塔咖啡是互联网咖啡馆的起源。贝塔咖啡的创始人、支付宝设计师白鸦将其复制到北京,就是为了借咖啡馆把互联网人再做一个圈子,给他们提供便利。而他找到在零售行业有着9年经验的赵可恩做职业经理人,即是希望把贝塔打造成地道的咖啡馆。相对而言,贝塔咖啡更充斥着江湖的味道。尽管它的互联网气氛看似不浓,但它的客人却是真真实实南来北往的圈内人士。
在赵可恩看来,贝塔咖啡更充斥着江湖的味道,尽管它的互联网气氛看似不浓。
商业化探索
理想“缓慢”照进现实
周末的晨曦里,鲍春华如往常一般独自抱着电脑来到了3W咖啡馆。
辞去了在门户网站光鲜亮丽的工作,工资自己给自己减半,咖啡馆一直也没有盈利。
3W咖啡尽管在业界的口碑来得光鲜,但面对昂贵的房租、或免费或盈利甚微的沙龙、活动,即使是每天全部都“高朋满座”也不见得能赚多少钱,他们不得不考虑咖啡馆现实的生存问题。
身为3W咖啡的一期股东之一,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更是直言,这类型的咖啡馆能活下来就可以了,真正怎么走他也没有合适的建议。
鲍春华坦承,咖啡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地方小,餐饮服务方面还有不少要提升的,他们也在寻找更大的场地。
不过,也有好消息。3W的股东之一、投资人杨向阳已经把自己在源兴科技大厦大楼中的一层以接近免租的形式提供给鲍春华他们,开设3W咖啡的深圳店,500平方米做咖啡馆,另外500平方米做孵化器的办公场地。
梦想很近,但商业化路途并不平坦。也就在不久前,在得知圈子里的一个朋友要在外地复制创业咖啡馆的时候,许单单冒着被误会的风险告诫对方不要开。
尽管如此,3W咖啡馆正努力开到上海、广州去。和我们匆匆聊过之后,许单单正忙着奔赴机场,去上海看咖啡馆的选址。
面对我们时,北京贝塔咖啡的赵可恩显示出了另一种焦灼。虽然股东们没有给他压力,都说“贝塔自己养活自己就好”,可实际上,他真心希望咖啡馆活得更洒脱些。如何在商业化运作和互联网人的后花园之间找到平衡点并非易事。
苏菂主导的车库咖啡正经历着从创投桥梁的“天使咖啡馆”向创业者“孵化器”的转型。“垂直服务创业者”市场很大,前景同样很光明,但路途同样不平坦。
车库咖啡是北京几家创业咖啡馆中第一个拿到“创新型孵化器”证书的。
不过,以创业者个体、天使投资人发起成立的“孵化器”,要撬动创业服务体系中的相关资源,不仅需要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更需要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能力。他对我们说,致力于服务最早期的创业群体,要给创业者们解决实际层面的包括衣食住行等问题,需要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车库咖啡需要撬动很多传统的商业资源,创业者的房租、地租等都需要跟大的公司去洽谈,从而解决创业团队基础的生存问题。
苏菂告诉我们,车库咖啡现在坚决不开连锁加盟店。苏菂不是不想加速车库咖啡的发展速度,而是以现有包括他在内的“四个****手”的核心管理团队,要撬动更多资源,难度太大。
“我们能解决,就力所能及,我们在推动或者说以我们的力量来推动行业的一些变化,可能力量不够,但是也得尝试。”苏菂说。就连他自己都说,他们在做的是“乌托邦”、“理想国”式的事。
然而,生机勃勃的创业热潮之下,即便创业成功率很低,但只要有一个类Facebook出现,就能让所有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为之疯狂。徐小平说,这是人类永远的精神追求。
这,或许就是创业咖啡馆存在的终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