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信托激增融资规模引发经济回暖憧憬
中国的融资结构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
央行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65万亿元,分别比
社会融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主要归功于信托和债市的贡献:9月份,信托贷款增加2024亿元,同比多增224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278亿元,同比多1758亿元。
“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降低对间接融资的依赖,这也是政府鼓励的方向。”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国内融资结构正发生重大变化。
M1、M2双跳升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94.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1.3个和1.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8.68万亿元,同比增长7.3%,比上月末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6个百分点。
在经历了多月的下降之后,M2增速终于再次回到14%以上;更为重要的是,M1增速也比上月末大幅升高2.8个百分点。据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宏观经济已经跃出低谷。
“每到季末,银行热衷于冲存款,9月份的M2数据有一定的水分。”在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看来,M1的数据相对而言水分少些,但也不能单凭一个月的数据就认为经济已企稳回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也对本报称,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意味着经济有了回暖的基础。但一个月M1增速的回升,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企稳回升,应多观察几个月。
“受一般性存款大幅增加、财政存款下放转为一般性存款的影响,9月广义货币增速显著回升。”交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鄂永健说,M1增速上升与去年同期基数低有关(去年9月M1大幅减少6200亿元).
石磊预计,从全年来看,M2的增速有望达14%左右。而14%正是央行设定的2012年增速目标值。
信托、债市挑大梁
M1、M2增速的快速回升,社会融资总量的大幅增长,贷款增长并非是主要的驱动力。
“9月新增的人民币贷款比预期的要少。”刘元春说,一方面,真实的贷款需求未有实质性增长;另一方面,存贷比要求约束了银行放贷。
鄂永健则认为,9月贷款少增主要是受监管调控的影响,这从当月票据融资下降、银行通过压票据来腾挪一般贷款规模可以看出。“9月票据融资大幅减少2169亿元,是时隔10个月之后再现负增长。”
9月份,在构成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各类融资渠道中,除了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外,其他渠道均在增长,其中尤以信托贷款和企业债券净融资增长最为明显。
曹远征称,一定程度上,信托贷款、债券融资补上了银行中长期贷款减少的那部分融资需求。
“从货币需求角度观察,银监会的融资平台余额管理政策使基建项目没有新增贷款。”国泰君安研究报告称,3月份开始,由于债券监管的放松,城投债开始放量发行,而基建信托也从年初开始放量,意味着城投平台得到了新的融资来源。
“9月社会融资规模高达1.65万亿,宏观经济仍然在加杠杆。”在石磊看来,如果银行体系的风险分散到非银行体系,那倒是好事。但问题在于,信托等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最终仍然由银行来兜底,这恰恰是最大的风险所在。
央行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11.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2万亿元。而信托贷款等“影子银行”融资的规模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已大大增加。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为57.3%,同比低0.6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6.0%,同比提升5.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3.3%,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维稳”
“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经济增长。”10月13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在东京出席IMF-世行秋季年会时称,预计中国经济下半年将保持平稳增长,中长期仍将保持较强的增长动力。
刘元春说,下一步的货币政策,应持续保持当前宽松的取向,不宜作出过多的调整。
“9月M2增速已在目标值之上,且在外围流动性宽松格局下,未来资本可能加大流入力度,外汇占款可能有一定程度回升,降准的必要性已有所下降。但外汇占款增量难有大幅度回升,市场流动性仍然会处于‘紧平衡’的状态。”鄂永健称,不排除年内存准率有下调一次的可能。
石磊则称,到年底之前,存准率最多还有一次调整;而年内利率下调已经不太可能。
曹远征也说,9月贸易顺差增长,流动性不足的状况已经大大缓解,年内存准率可能调整一次。
鄂永健还称,未来信贷增量会较为平稳,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望恢复增长,信贷结构趋于改善,预计全年新增贷款8.2万亿至8.5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