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1月22日的1.2倍,到今年3月1日的1.3倍,再到5月11日的1.5倍,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进程中,央行每次降息的同时都伴随着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的扩大。此前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
差异化定价策略显现
经过本轮降息,银行3个月、半年、一年、两年、三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至1.85%、2.05%、2.25%、2.85%和3.5%,如果用足1.5倍的上浮区间,利率将分别达到2.775%、3.075%、3.375%、4.275%和5.25%。
记者登录16家上市银行官方网站查阅发现,目前各行都已公布自5月11日起施行新的存款利率,但存款定价出现了更为明显的分化。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即便是此次上浮幅度最大的城商行群体,也不再“一浮到顶”。在16家上市银行中,此次上浮幅度最大的为南京银行,该行定期存款利率自5月11日起全线上浮1.4倍,上浮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到3.15%;其次是宁波银行,上浮1.3倍左右,上浮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00%。
从一年内的定期存款利率来看,大部分股份制银行选择了上浮1.22倍。以一年期定期存款为例,包括中信、华夏、光大、平安、民生、兴业、浦发7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均上浮1.22倍,调整至2.75%;招商银行则上浮1.11倍至2.50%。
五大行则大多选择了1.11倍左右的上浮倍数。同样以一年期定期存款为例,除建行调整至2.55%外,其余4家国有大行均调至2.50%。
事实上,自上次降息之后,许多银行已不再“一浮到顶”,而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定价。从此次调整情况来看,银行存款利率不降反升的情况也不再出现。此次调整前,光大、民生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为3.00%,此次调整后降至2.75%。工行、中行、交行也从调整前的2.75%降至2.50%。
利率市场化几近完成
多位银行业人士认为,经过此番存款利率上限浮动区间扩大后,利率市场化已几乎接近完成。
“上一次将上限放大至1.3倍时,商业银行大多数已经没有再上浮存款利率,说明存款利率上限实际上已经失去约束力,银行存款自主定价能力基本都由银行自身掌控。从这个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基本上可以说完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表示,今年很有可能将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对于各家银行而言,这意味着坐吃利差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从趋势上来看,央行此次降息会对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形成负面影响,利差会进一步收窄,各家银行的营业能力将迎来更严苛的考验。”曾刚认为。
事实上,去年16家上市银行中已有9家净利润增速滑入个位数。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受年内两次降息的影响,预计今年上市银行净息差将较去年同比收窄0.12个至0.14个百分点,银行的净利润增长压力依然不减。
虽然本轮降息会在短期内影响银行利润,但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降息有助于降低银行坏账的集中出现,长期来看有利于加速银行转型,推动行业变革,特别是利好中间业务发展较快的银行。
对此,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已经有所准备。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中间业务收入延续了近年来大幅增长的趋势,其中,平安、光大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分别实现了67.98%和62.39%的高速增长,招行、浦发、民生、中信该项收入增幅也分别达到了49.23%、38.28%、38.01%和32.68%。轻资本化正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有利缓解企业融资贵
从资产端来看,加上此次降息0.25%后,半年内我国贷款基准利率已累计下降了0.9个百分点。对此,业内专家认为,降息在理论上可以达到缓解企业融资贵的目的,不过,由于从降息到资金流通到实体经济需要一个过程,对于资金成本能够降低多少,还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下一步的关键在于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把央行半年内三次降息、两次降准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有业内专家表示,当务之急是强化考核监督,引导银行放贷,对银行释放的资金流向、信贷利率水平进行严密监控和监督,防止渠道阻塞或是流向跑偏。
事实上,在当前经济步入新常态、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多重挑战下,不少中小银行已将服务中小企业作为适应金融市场变化、加快战略转型的重要途径。以城商行为例,截至2014年年末,北京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953亿元,较年初增长22%,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7个百分点。同时,去年该行发放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36.8亿元,增幅达到40%。南京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601.93亿元,较年初增加141.23亿元,增幅达到30.66%。
(责任编辑:D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