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存款保险条例制度的实行,中国银行业已经实质上进入了利率市场化的时代,距离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仅一步之遥,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收到较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存贷比考核取消,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银行业的经营水平、盈利能力将日益分化。未来,综合化经营的“全能银行”和特色化经营的中小金融机构将并存,银行业产投融结合的特性将日益凸显。
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利率上限已于2015年3月、5月两次分别调整到基准利率的1.3倍和1.5倍。5月1日起,《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为实现利率市场化铺设了关键的制度基础。
专家指出,一旦利率市场化完全放开,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利差收窄、风险上升、经营成本增加等冲击,与此同时,中国商业银行还受到经济增长放缓、银行业准入放松,人民币国际化等一系列变革的影响,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显著分流了居民储蓄存款、抬高了银行的负债成本。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报告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深,假设在净息差收窄50个基点、资产减值损失占贷款比重提高到1%的情景下,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回报率(ROE)将从2014年的17.6%下降至11.2%,降幅约为三分之一。银行的业绩将显著分化,第一梯队优秀银行的资本回报率能达到GDP增速的近3倍,而末端梯队银行的资本回报率仅能达到GDP平均增速,或在6%至7%之间,甚至低于其资本成本。
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取消了商业银行贷存比不得超过75%的规定。专家认为,这一规定给予了商业银行差异化管理的空间,未来银行可以进行主动负债,实现负债端的多元化。一些中小型银行有更多空间聚焦特色业务实现差异经营。与此同时,银行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的压力加大。
专家指出,存贷比考核取消将放松一些中小银行的存款压力,因为这部分银行的贷存比已经接近甚至超过75%的监管红线。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剧了大额存款户向大银行分流,中小银行将面临更显著的流动性波动、负债成本上升、上交保费的压力,存款经营成为其核心能力。
麦肯锡认为,随着未来金融业混业经营将成为趋势,但大中小型银行的发展路径将出现分化,混业经营的大型金融集团和聚焦单一行业的金融机构并存;轻资产、高资本运转将成为高盈利银行普遍采取的经营模式,善用资本市场间接融资机会成为银行的重要技能;产投融结合的信贷与股权融资、财务咨询、资产管理将成为商业银行成长最快的业务。
专家强调,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需要进行‘战略聚焦’,做到客户聚焦、产品聚焦、区域聚焦,实施专业化的治理模式;强化资产负债与流行性管理能力,建立精细化、针对客群的差异化存款定价能力;主动经营与管理风险,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资本等。
“利率市场化的挑战中孕育着机遇,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倪以理说,“如果银行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能力跟不上变革要求,就有可能被兼并,或是破产淘汰出局,而做好充分准备的银行往往能够抓住机遇窗口,迅速崛起。因此,商业银行亟需根据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实施全面转型,建设核心能力。”
(责任编辑:D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