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交易新政引发ST股连续三日暴跌 PE股东甘愿并购退出

2012-8-3 5:56:28中国证券报 【字体:

    上交所关于风险警示板的征求意见稿引发ST股连续三日大跌,市场一片风声鹤唳中,有人却灵感乍现觅得商机。近日,长城证券并购部总经理尹中余兴奋地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描述

他刚谈妥的一笔生意,促成这笔生意的催化剂正是拟议中的ST股交易新政。

    原来,尹中余此次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收购方代表处理对一家非上市公司的并购事宜。早在两年前,作为买方的上市公司跟踪这家与自己主营业务互补的非上市公司,但由于收购标的企业去年刚引进PE股东,有独立IPO计划,对上市公司抛来的橄榄枝一直熟视无睹。毕竟,收购标的企业每年有1000万-2000万元净利润,在IPO热潮期,首发独立上市几乎是这家非上市公司的最优选择。

    “当我看到被收购方的PE股东也参与谈判时,心就凉了一半。”尹中余坦言,在以往操作的项目中,PE股东往往是并购谈判中的最大阻力。由于此前IPO给予小盘股估值一度虚高,令PE投资者根本看不上并购退出的投资回报水平,他们往往游说企业主回绝收购方、坚持独立上市。

    但这一次,PE股东的态度要和缓很多。

    尹中余说,上交所关于风险警示板的征求意见稿引发ST股暴跌,成为他谈判桌上相当有力的筹码。实际上,以ST股为代表的“壳”资源一直是掣肘A股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重要力量。由于“壳”价值过高,既导致产业资本对上市公司的整合收购止步于高成本,也令资本玩家青睐的小体量公司,更热衷于独立上市。

    “看到ST股暴跌了吧?紧跟着就是所谓‘壳’价值更高的绩差小盘股下跌,小盘股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下来了,小公司在IPO阶段还能保持高估值么?”在谈判桌上,尹中余这样描述ST股交易新政所引发的连锁反应。

    在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以及如此的风险警示下,原本是谈判桌上强硬对手的PE股东转向了更为稳妥的并购退出方案,与收购方站在一条战线上游说企业主。通过多方协商,最终给予收购标的企业的估值水平为10倍市盈率左右,算是行业均价。

    事实上,PE股东如今甘愿通过并购退出并非孤例。新华医疗7月21日披露的3.26亿元收购案亦是如此。新华医疗计划通过定向增发收购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75%的股权。据相关人士透露,长春博迅一直在做IPO和并购退出的两手准备,眼看着IPO估值下行,时间成本更低的并购退出则被优先考虑。定增预案显示,长春博讯2011年实现营收8086万元,净利润3602万元。如此测算,新华医疗的收购作价不过给出了11.6倍的市盈率估值。以这样的盈利能力,如果在IPO热潮期选择独立上市,此类生物技术类公司上市后的二级市场市盈率难保不被炒到近百倍水平。  

    而这一系列转变都发生在管理层的监管思路瞄准打击“炒壳”的背景之下。一些PE人士认为,ST股交易新政体现了监管层的思路,完善退市机制以及ST股涨跌幅不对称均可视为监管层对绩差股的“大清洗”,不排除后续还有进一步行动。

    尹中余相信,随着这些后续影响的持续发酵,将会有越来越多的PE开始倾向于IPO退出外的并购退出渠道,以获得回报。而这对于众多券商来说,商机无限。一位长期操作IPO项目的投行人士透露,一些原本以IPO业务见长的券商已经将IPO、再融资、并购等原本相对独立的投行业务单元合并打通,力图全方位的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提供中介支持。他坦言,并购业务虽然短期内难以成为券商业务主流,但增长势头有目共睹,未来只会写招股书的投行从业者的日子要难过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