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国内成品油市场迎来年内的首次下调,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开始实施,但国家发改委并未公布新机制参考的国际原油品种,这让国内市场监测机构的预测变得困难重重。
3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下调成品油价格,国内汽油每吨下调310元,柴油每吨下调300元,折算成升价为90#汽油每升下调0.23元,0#柴油每升下调0.26元,国内成品油市场重新回到7元时代。
新版的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将加大贸易商们进行大金额操作的投机风险。国家发改委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将取消国际三地原油变化率波动±4%的幅度限制,调价周期也会缩短至10个工作日。
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老版本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相对透明,详细公布了包括参考的国际原油品种、计算方法等调价细节,国内的市场监测机构因此能够准确预测油价变化,特别是国家发改委在2012年及时调整油价后,市场监测机构的预测变得精准。而处于成品油市场中间流通环节的贸易商,在22个漫长的工作日里可以充分消化库存,导致成品油批发环节中的无风险套利行为一度在行业内蔓延,甚至曾加剧了2009年和2010年的油荒。
息旺能源分析师说,新定价机制出台后,市场消化调价预期的周期也会被大幅收窄,汽柴油批发价格可能不会出现过度地被提前涨跌的现象,成品油囤货待涨的投机需求可能难以生存。
山东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贸易商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价周期的缩短影响到了贸易商消化库存的时间。“贸易商如果在上调油价前购进几百吨的成品油,需要提前向炼厂下单,到最终出货一般需要10天左右,缩短油价调整周期后,贸易商就要面临高价买进低价抛售的风险。”
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斌分析说,新机制出台虽然增加了贸易商的操作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市场中的投机炒作行为。但是贸易商未必会全部退出市场,一些中大型的贸易商可以通过与炼厂协商定价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小型贸易商可以减少操作频率。
而依赖贸易商的地方炼厂,为了保证出货以及盈利的稳定性,已经有意发展更多的成品油、燃料油的终端下游用户,以减少与贸易商的合作,从而缓解企业运营风险。
张斌认为,新机制出台后,由于流通环节中积压的成品油数量减少,将有利于避免出现油荒,市场中供需面的变化将能够更及时反映出来。
新机制虽然透露将修改参考的国际油种,却并没有公布参考原油品种、所属权重、调价公布方式等更多的细节。多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都在观望新机制首次运行的情况,以此来推测新机制的细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邓郁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加快油价调整频率,短期将有利于成品油的市场化;长期应当推进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建立更充分的竞争市场,最终实现成品油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