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昨日在最新调研报告“驾驭盈利性增长,应对中国生产率挑战”中指出,尽管仅有3%的受访在华企业称自己亏损,但半数企业表示企业利润率比过去两年下降。而受访的在华企业中,27%的国有企业认为利润率较两年前增长,略高于民企、外资和合资企业。
不过,报告还指出,不论何种所有制企业,都面临着成本通胀,却难以转嫁给消费者的难题,“这在中国经济领域普遍存在”。
此项报告共有来自1700多家在华企业的首席高管和高级经理参与调查。
此外,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还在稳健发展,大部分在华企业仍保持盈利状态,仅有3%的受访企业表示上一个财年处在亏损状态,但不同企业间的财务绩效却差距很大。从企业所有制来看,外资企业的盈利水平最高,而合资企业最不理想。
从行业分布来看,医疗保健行业拥有最高的利润率,其平均利润率达到了25.2%,然后依次是金融服务领域和科技产业。而受到产能过剩等问题所累,工业品部门的财务绩效最差。
安永大中华区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黎俊伟介绍说,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似乎对工业部门打击最大,特别是电信、工业品和消费品行业,产能过剩成为他们的巨大难题,为此很多企业不得不通过下调价格来解决。
安永咨询服务大中华地区研究与咨询报告的主要负责人袁人杰表示,利润被压缩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方面是中国有一个结构性的增长放缓,另外一方面是成本在继续不断地上升。
据袁人杰介绍,安永的宏观调查发现近几年增长最快的一些企业的投入是劳动力成本的增长,还有中国原材料价格的增长,特别在能源和食品方面。“成本通胀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保持常态。”
他还透露,已经能充分证明所有企业在能源消耗方面的成本即将上涨,更严格的环境保护监管体制也会提高这方面的成本,特别是在高污染行业,最终通过行业的整体供应链产生成本,把这些成本增长传导给所有的企业。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面临成本通胀的长期存在,这将成为在华企业增长面临的必经之路。”袁人杰总结说。
面对通胀成本上升,企业却一致认为将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的空间十分有限。报告称,相对于其他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则认为他们更不可能转嫁成本,因为在诸如公共事业领域中,国有企业的定价权很有限,特别是它们面对家庭用户时。
数据显示,尽管有61%的国有企业认为能把1%~20%的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但在更高的超过60%上涨成本转嫁的行列中,仅有13%的国有企业可以实现,而有15%的民企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