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网络上一则《伊朗用数十亿美元原油换购中国315节地铁车厢》的消息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则援引《环球时报》的消息称,一名伊朗高级官员29日表示,因为外界的经济制裁,伊朗已经采用“物物交换”方式从中国订购315节地铁车厢。
“物物交换”应该是人类贸易史上最原始的贸易形式。虽然伴随货币产生之后,这一形式逐渐褪去光华,但即使在各种票据、信用甚至虚拟币横空出世、大行其道的当下,“物物交换”仍然散发着魅力,在国际贸易中并不鲜见。而从经济学意义上说,或可认为是对资源不均衡的有效调剂,比如我国版图内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如果用当下更潮流的说法,或许应该称作“盘活存量”。暂且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即便是在我们看起来“富得流油”的伊朗,如今也需要“盘活存量”,这“盘活存量”看来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了。
“盘活存量”一词最近比较热络,按照笔者的理解,“存量”初始意思是指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那些过多的无效的货币,而盘活这些存量就是要将它们调配到更合理的位置使之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这一提法直指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核心,正是这些低效货币过多集中于一些低效的产业,导致资源浪费,造成过剩产能堆积,因而,从终端产品形态的角度来看,这些过剩产能也可以叫做“存量”,在产品领域和产业结构上也存在“盘活”的需求。或者换句话说,要盘活货币存量,就必须化解过剩产能。这也是笔者所理解的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导思路。
这样看来,伊朗的石油或可以称做是该国产品领域的“存量”,而我国的车厢倒未必是“存量”,不过,这笔生意在国人眼里仍然是很划算的了。
此外,笔者还联想到,除了上述货币领域、产品领域,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是不是也存在“盘活存量”的要求呢?
资本市场本身是一个实现资金有效配置的市场,但是由于IPO的几度暂停,这一优势无形中被淡化,而随着股指逐级而下,IPO重启的时点选择也成为一个待解的难题。如果把“盘活存量”的思想运用其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是在发行方式上引入存量发行。这一方面使掌握企业内在价值信息的内部人参与IPO定价谈判过程,消除市场新股发行中定价畸形问题;另一方面降低股票集中度,增加二级市场流通股数量和比例,减少限售股集中解禁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冲击。
二是鼓励并购重组。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的配套融资,在拥有较少自有资金情况下完成收购,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有利于推动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有利于产业整合和资源优化。同时,上市公司市场化的并购重组可以直接提升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然,核心问题是,无论是存量发行,还是并购重组,其中的标的物最好类似伊朗的存量石油,在交易对手一方来看正是迫切需要的短缺项。
(责任编辑:DF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