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三大难题不突破就不叫新区

2013-11-27 7:09:29东方财富 【字体:

  在全球一体化的年代,内陆城市重庆一直在寻找自己融入世界之海的“入海口”。但各种努力的表面下,似乎总有不及之处。

  前几天的一次聚会中,偶遇一个在重庆作了五年创业者。他的企业依托于互联网,营业规模和影响力都已经在同行业中名列榜首。但他说,在过去的五年,他几乎没感受到这个城市官方的帮助,连公司所在的某高新区“房租也是一年一签,年年都涨,从没人来关心一声”。

  这个故事或许可以提醒这个深处内陆的城市,倘若能打造一片可以让无数天然具有“寻海”冲动的创业者或者企业家热爱和感恩的土壤,也许对这个城市不无帮助。

  许多人期待着这种改变在两江新区发生,从管理、产业、到观念。

  2010年6月,两江新区在重庆挂牌成立。作为中西部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它在探索内陆地区开放的新模式,推动西部大开发,提升重庆综合实力等诸多方面被寄予厚望。

  运行三年来,两江新区的GDP从2009年的798亿增长到2012年1476亿,年均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211亿元增长到2649亿元,年均增长29.8%。重庆市政府对新区进一步要求,未来要确保两江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高于全市平均增速的50%。

  作为一个内陆的新区,两江新区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就此问题专访了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

  两江的三大核心竞争力

  “内陆要发展,短板在区位上,一个地方的发展,既要扬长,也要补短,‘避短’是避不开的,你不补短,投资者就放弃你。”

  《21世纪》:重庆最近明确了五大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这会给两江新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汤宗伟:两江新区作为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支点、改革窗口、开放龙头,其肩负的任务和使命都极其艰巨。

  根据重庆的功能区规划,两江新区横跨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两大重要功能板块,两江新区将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主城新增人口主要承载区。两江将通过10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基本实现“再造一个重庆经济,再造一个重庆工业,再造一个重庆主城”等三个再造。

  《21世纪》:作为一个内陆新区,两江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汤宗伟:任何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都离不开它所处的区位,区位不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也就不一样。

  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在人才上。如果简单地比较,你会觉得两江新区在人才上比不了上海,比不了深圳。但是,从我们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尤其这些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的结合度上看,你就会比较清楚地看到,两江新区在中西部具有人才优势。

  一是重庆有60多所大学。第二,入驻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一半以上在两江新区,有118家,这些500强企业相关的研发信息机构、结算性总部,也都集中到了两江新区,这也带来了人才的集聚。同时, 新区成立以后,很注重对科研队伍的引进,比如,我们不惜花比较大的投入引入中科院绿色智能分院,这个分院现有700人,他们的目标是要达到2000人。另外,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汽车研发基地最近也在两江正式启动。

  因此,我觉得两江首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正在大规模聚集人才和技术队伍。这是我们发展的主导产业的基础。

  第二个核心竞争力是辐射功能。内陆要发展,短板在区位上,一个地方的发展,既要扬长,也要补短,“避短”是避不开的,你不补短,投资者就放弃你。这10多年,重庆市在补短上,我觉得做得非常好,已经逐渐开始凸显出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枢纽性功能。

  这些年,重庆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说江北的机场,其货运近年都是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增速排到了全国第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重庆还在加大投入,在建的机场三期工程、三跑道、四跑道,我们有200亿的资金砸下去,2015年全部完成。到时重庆机场就当之无愧地成了中国第四机场了。

  铁路方面,在原计划2000亿投资基础上,又有几百个亿在砸下去。向西,我们有渝新欧国际铁路;向东有长江黄金水道;向东盟,有在建的通向西南的铁路,这几大国际通道的节点都在两江新区,这就奠定了两江新区面向国际国内的内陆综合枢纽的地位。

  第三,我觉得两江新区在目前全国整体发展空间比较局促的情况下,其竞争力还体现在它的空间广阔。在中国,你再也找不到像80年代、90年代这样一说大发展,然后画个圈,一整就是几百平方公里,甚至上千平方公里的空间了。国家批给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用地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而且这400平方公里,又处于城市的核心区,一部分在重庆内环,一部分在重庆内环和二环之间。因而两江新区的区位和它的空间,在中国内陆第一,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21世纪》:我们注意到,国内外资本对两江的投资非常踊跃,你曾说过,投资上有六个字,“安全、方便、赚钱”,应如何理解?

  汤宗伟:我是从投资者关注的角度上来谈这个问题,我也在分管招商引资。跨国公司首先就是关心你这个地方的方便性,有多少航班,飞得了多少国家?然后对周边市场有多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接着又关注人的结构,人才有多少?人的素质,数量的保证?然后是人才的稳定性。

  我把这个话题展开一点,我们为了实现稳定性,提出要把研发园、制造园、物流园、家园、生态园、“五园合一”来进行打造,特别是家园,很重要,是两江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江新区现在建得最多的是什么?是公租房。

  仅两江新区我们要建成的公租房大约有850万平米,不含市里布局的公租房。目前已经基本上建成了400万平米,这800多万平米是要满足什么?我们这个公租房和一般意义上的公租房还有点区别,我们的公租房是要解决刚好要就业、创业的人。这群人来自五湖四海,没有房或暂时买不起房,你不解决,他们就稳定不下来。所以我们的公租房是要瞄准一百万大学生、研究生和高素质产业工人,让他们进入两江,帮助他们融入这个城市,同时解决产业大配套的问题。

  因此,我觉得比较下来,在这几个方面,两江新区还真具有吸引外来投资者前来的核心竞争力。

  战略产业规划

  “对于新区,我个人的观点是,前五年不要问产出,产出是不真实的,可能都是原来的存量在发力。”

  《21世纪》:两江新区作为新型开发区,一、二、三产业比重结构如何?

  汤宗伟:新区的产业很清晰,农业是1%,第二产业55%,三产约44%。农业在新区成立的时候是三点几,接近四,现在退到一点几。第三产业基本上没怎么变,主要变在工业上,工业在上升。

  我个人乐观估计工业还有七八年的大幅增长。如果我们这七八年达不到工业大幅度的上升,你们会看到另一组数字,就是整个两江新区无论是工业,尤其是GDP,一定是低缓增长的,GDP最多能够维持在12%到15%。如果两江的GDP要想达到18%到22%这个区间,这七八年一定是工业要快速发展。

  这个阶段之后,才是现代服务业起来。

  《21世纪》:我们注意到目前新区大部分工业产值都来自汽车的贡献,在两江万亿工业产值目标中,汽车就占到5000亿,是否比重过大?

  汤宗伟:发展汽车实际是一个阶段。两江的工业目前这一阶段有两个重点,一个汽车,一个笔电,也就是信息产业。下一步汽车仍然是重点,但不再是简单发展数量了。

  未来两江汽车产业最大的空间在于结构的调整,因为现在我们生产的汽车价格相对比较低。以长安福特车和长安的自主产品为例,自主品牌中比较好的车型,价格也只有长安福特车的一半,也就是说人家一辆抵你两辆,甚至一辆抵你四辆。所以量是一个方面,现在已经有十大汽车企业进驻到两江,产能基本上接近三百万辆,我觉得量已经差不多了。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是要提升品质。但总体而言,汽车仍然会成为两江新区工业的一个主要力量,因为它基数大,现在是一千多亿,明年下来估计会达到两千亿。

  《21世纪》:那么能否再细化一些,两江新区未来哪些产业将是可持续增长的?

  汤宗伟:除了汽车,我们重点要发展的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两江新区来说,更关注的不是笔记本简单的总装,而是为笔记本配套的关、重件,因为这些才是真正代表了高技术、高投资、高人才的聚焦。

  紧接着两江新区要重点发展的第二个产业就是商业贸易,新区现在已经是220多万人,未来会达到450万人,重庆未来主城增加的一半人口在两江新区,而且增加的人口相对来说,是处于消费结构比较高端、购买力相对比较强的,因而现代商业贸易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一个重点。其中电子商务是重中之重。最近由阿里巴巴和银泰集团共同投建的“菜鸟”项目已进入两江,决定将其“中国智能骨干网项目”枢纽节点设在新区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

  第三个就是我们的金融业,金融现在占两江GDP的8%,不久会迅速占到10%左右。传统的金融是一个方面,关键是创新金融,新区今年的地税,全年计划是20亿,现在已经超额完成,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来源就是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像基金、小额贷款公司、保险、融资租赁等等。你们可以看到,再过几年,两江新区的金融会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

  《21世纪》:物流业应该也是重点产业?但是现在两江这块的优势似乎还没完全体现出来?

  汤宗伟:我们要重点发展的第四个产业就是物流,物流为什么现在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对于新区,我个人的观点是,前五年不要问产出,产出是不真实的,可能都是原来的存量在发力。

  前五年一定是大投入。你要估计新区的竞争力、它的产出到什么时候可能形成,你要看投了多少进去,更关键是看投资构成,如果这五年的投资,都主要投向了基础设施,你也不要指望后五年有多大个产出,如果这五年的投资都砸进了房地产,你也不要指望它以后有多少持续的发展,关键的是看这个投入中间,工业投了多少,商业设施投了多少,然后再通过投资来看产出。

  所以,下一步物流会是我们的重点,因为这个阶段我们的航空是处于投入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航空大物流还没有完全形成,等到2015年,整个投完以后,重庆在两江新区的枢纽性机场建成,它的空中货物优势会突显出来,

  港口现在也是处于投入阶段,特别是我们的果园港,将实现铁水联运,铁路直接进入港口,然后经长江出海。这就解决了汉口、贵州等地货物的运输问题。

  新区几大功能平台搭建好了之后,大量的物流会起来。现在来得最多的而且我们最不愁的,是大型跨国物流公司,而且我们出让的地价都很高。

  就整个产业来看,如果按发展时间来排序的话,第一首要是工业,与此同时,因为现在处于大开发的过程,基础建设占了较大比重,但它是阶段性的,接下来我们的商贸、金融、物流、会展、酒店会起来,两江新区的现代服务业就发展起来,大约是这样一个趋势。

  内陆开放的国际通道更加明晰

  “作为一个新区,我们要面对的最大的难题有三个:改革、开放、创新。如果这三大难题你不突破,你就不叫新区,你就叫开发区。”

  《21世纪》:国家最近在规划长江经济带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会给两江新区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汤宗伟:重庆作为这两大经济带的交汇点,使得两江新区内陆开放的国际通道更加明晰,向西开放为重点的战略方向更加明晰,内陆开放在国际国内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这是两江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区域内果园港、寸滩港、空港、保税港、铁路港等国际级的开放平台,使得新区完全可以承担起联系欧亚大陆国际物流中转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

  《21世纪》:重庆开辟的通往欧洲的渝新欧铁路当前运营情况?货运量是否达到预期?

  汤宗伟:渝新欧目前已经实现一天一个班列,成本也在不断下降。这种超前的大通道,我们不要期望于一开通就立即有多少多少货运量。运输它有一个习惯问题,你没有培育到一定程度,他很难改,但要相信一点,渝新欧一定会突破,而且速度会非常非常快。

  现在的核心问题就是国家战略层面上,应有更多的考虑。你看习总书记的讲话,中亚、欧洲是今后中国开放的一个重点,显然重庆对渝新欧的投入会形成我们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21世纪》:你认为两江新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汤宗伟:作为一个新区,我们要面对的最大的难题有三个:改革、开放、创新。两江新区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内陆改革开放发展的新路子。就要直面这三大难题。如果这三大难题你不突破,你就不叫新区,你就叫开发区。而要突破这三大难题,冰冻三尺真是非一日之寒,特别是改革开放到今天,你看几个新区的政策越来越递减,到后面新区没有什么优惠政策了,那么这个过程中间,只有不断地干,不断探索。

(责任编辑:DF111)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