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是形势和使命使然。使命,可以看作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而形势,却是实在的压力和推动力。我认为任何转型和升级,都必须“因人制宜”和“因地制宜”,注重科技创新。
首先,科技创新是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和升级的最佳途径,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一定是企业所具备的某种不可替代或难以被超越的特性,使企业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改进的生命活力,它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服务,还可以是管理或者文化。
从客观上来讲,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模仿和学习的过程。我称之为“模仿经济”或者叫“跟班经济”。但我们不能只求“学而时习之”,还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只模仿,缺乏创新意识、勇气、平台,从而缺乏属于自我核心概念的技术和产品,这是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无法优质化的硬伤。
其次,科技创新还包括模式创新和思维创新。科技创新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只是针对产品。科技创新应该是覆盖企业经营层面的创新,还可以是通过科学的途径打造新的管理模式、生产模式、合作模式或者服务模式,使企业始终能够在某些方面具备难以被超越的特性,始终具备可持续发展和改进的活力。我是从事制造业的,在创新方面提出了打造智能密集型中国制造业的概念。
最后,科技创新离不开有效的政策平台和政策环境的支撑。非公有制经济的转型和升级需要科技创新,而企业的科技创新,需要政策平台的支持和鼓励。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效益化,更需要政策环境的有力保障。国家应给予非公有制经济更包容、信任、开放的政策环境以及更平等、公正的发展机遇和平台。
(责任编辑:DF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