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全国“两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李克强总理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也表示,要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据报道,《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将于一季度以最高规格正式出台,这将是2003年以来国家出台的第三个关于支持东北振兴的政策文件。
东北曾是中国的重工业、能源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粮仓,资源丰富,在计划经济时代有系统、全面的工业基础。但是,东北的石油、煤炭等能源以及森林资源长期开发后逐渐枯竭,当市场经济改革启动后,东北建立在全国计划经济资源配置体系中的重工业,突然失去支撑,暴露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环境中,日益枯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让东北遭受较大冲击。
从此之后,东北的发展开始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这既是一种“资源诅咒”现象,老工业基地转型也是世界性的难题。自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提出振兴东北的方案,但是,东北转型艰难,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过程中,东北三省经济增速为全国四大经济板块中最低,振兴东北再次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就像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在会上所说,该省明年养老金能否按时发放都要成为问题。
习近平提出,东北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他进一步解释道,加法就是“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是“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创新驱动,除法——市场化程度”。对于东北存在的问题,他表示“现在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补课”,即东北过于依靠投资,他提醒现在看到了问题,应该更早觉悟。如果按照原来的跑道跑,跑得越快,可能偏离越远。这个问题不解决,老工业基地难以凤凰涅槃,腾笼换鸟。
实际上,东三省确实有些过于期望和依靠国家的扶持,尤其是项目投资以及资金倾斜,但是争取到这些大型项目后,往往导致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内在动力不够,而等到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就又要项目和政策,产生了某种依赖,不利于该地区的结构调整与战略发展。过度依赖政府投资又阻碍了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并且无法提供足够的稳定就业,导致人才外流以及劳动力流失问题比较严重。
因此,习近平提出,东北要“抓住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通过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把老工业基地蕴藏的巨大活力激发出来、释放出来”。也就是说,东北的振兴不能靠给政策,而是自己的能动性。要发挥资源优势,破除东北发展的体制性阻碍,鼓励创新与创业,多做乘法和除法。如果自身缺乏强大的转型动力,遇到困难就找中央,那不管有多少政策和扶持,都无法改变东北的命运。
(责任编辑:DF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