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绍兴有“三缸”:酒缸、酱缸和染缸。过去,染缸所代表的纺织印染产业为绍兴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和越来越严苛的排放标准,印染这个与许多绍兴人工作生活休戚相关的产业,走到了十字路口。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印染总产能约占全国1/3的绍兴市柯桥区了解到,按照该区的印染产业集聚规划,所有印染企业须在5年内搬入滨海工业园区。但是,面对行业低迷、减排任务、上游染化料成本上升等重重压力,以中小企业为主、小而散的柯桥印染企业中,有多少能够撑过严冬,经受住转型升级的考验?
位于绍兴柯桥区的安昌小镇,离杭州仅40公里。这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也是绍兴有名的印染重镇,印染企业的污染一度困扰着当地居民的生活。
纺织印染一直是柯桥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当地印染总产能约占全国的1/3。不过,作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纺织印染COD(化学需氧量)及氨氮排污量均占柯桥区的95%以上。目前,柯桥区有167家企业被列入浙江省“两高”名单,其中90%以上来自化纤印染行业,如何攻坚印染环保难题已成为当地纺织行业发展的一道门槛。
2017年完成产业集聚升级
3月底,安昌镇北的工业区外,与企业偌大的厂区和厂房相比,这里显得有些冷清。
当地一家企业的业务人员小董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眼下正处在纺织行业贸易淡季,开工率原本就不高,而近年推行的排污权等一系列环保政策使得印染行业更加艰难,“光柯桥一地就有不少小型印染企业被关停了”。
记者了解到,根据柯桥区去年出台的印染集聚方案,2015年底前,52家目前已动工建设的印染集聚企业将完成集聚搬迁,老厂严格关停;2015年6月底前,将完成44家印染企业原地整治提升任务,无法完成的一律实施停产整治。
根据规划,在今后的5年内,原则上柯桥区所有印染企业将全部搬入滨海工业园区,其他地区将不再保留印染产业。
截至目前,柯桥区已先后有三批共96家印染企业签约集聚滨海工业园区,两期40个集聚项目(52家企业)相继动工建设。不过,与预定的5年内80%印染企业集聚升级相比,柯桥区的印染产业集聚升级节奏略显缓慢。为此,今年2月,柯桥区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到2017年基本完成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全区50%以上纺织印染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准;主要产品质量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米印染布附加值年均提高10%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单位增加值用水量、COD排放量等指标明显下降;将滨海印染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全国印染产业绿色生态示范园区。
《意见》指出,将柯桥区印染企业空间布局划分为集聚区、提升区和退出区。其中,集聚区内的企业须严格按照绿色生态示范园区要求,从设备、工艺、产品和管理等环节切实发挥节能、环保、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区域内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环评、能评等核准要求组织生产,进一步减少各类污染物排放,并在“十三五”期末达到集聚区的生产标准和管理要求;其他区域为退出区,到“十三五”期末,该区域内原则上不再保有印染企业。
据介绍,目前在柯桥区的所有印染企业中,还有67家未签约的企业位于退出区,也就是说还有5年时间留给这些企业。
一名绍兴当地的环保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伴随着国家和相关部门近年来对印染产业的污染排放标准越来越严,绍兴原有印染行业的污水处理设施早已跟不上环保要求;另一方面,建设新型污水处理设施需要的技术和资金,都不是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体的绍兴印染行业所能负担的,所以实施企业集聚,对于降低污染意义巨大。“从管理的角度看,印染企业的集聚也更有利于环保部门的监控,绍兴企业实行持卡排污制度,将企业集聚起来能够对企业排污行为全流程做到有效掌控和管理。”上述环保人士表示,印染企业集聚以后治污效果会更好,政府的监管成本也能降低,同时可以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例如,位于滨海工业园区内的某纺织公司,配置了多项节能减排设施,虽然目前该企业被分配的排污指标为4250吨/日,但企业实际的水处理能力达到9000吨/日。因为安装了中水回用装置,经过反渗透膜处理的废水有60%可以回用到生产中,在色织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废水也能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将热能积攒下来。
企业陷环保、市场双重夹击
尽管在印染行业升级过程中,政府在努力引导和服务,但对于以中小规模为主的绍兴企业来说,生存的压力依然很大。“一边是环保要求越来越严,企业的环保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在不断下降,对我们来说就是企业办不下去了。”绍兴某印染企业的丁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诸多重压下,实力稍弱的企业艰难维持着生存,要想转型实在有心无力。
去年,丁经理的企业因为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污染治理任务,被限期整改。关于处理污染的成本,丁经理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普遍采用的分质分流回用方式进行改造,以每天2000吨的排污量计算,改造成本至少需要近千万元,才能让处理废水、废气、污泥的标准达到浙江省“58条标准”,这给公司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记者注意到,印染企业改造环保设备的成本,动辄上千万元。例如,浙江嘉业印染有限公司改造设备费用为1100多万元;浙江华越印染有限公司对印染产生的废水进行分质分流回用设备改进,费用更是高达2000多万元。
但改造完成以后,并不意味着产量就能提高。为了提高产能维持生存,企业对排污权的需求越来越高。2014年11月29日,绍兴市相关部门对绍兴市越梅印染有限公司名下175吨/日废水排污权进行公开拍卖,最终以412万元的价格成交,吨废水排污指标的成交价格创当时的全省之最。
在环保成本节节攀升的压力下,绍兴印染产业在行业上下游中的劣势地位日益加剧。
今年3月10日,绍兴市内多家印染企业实行了提价,以应对染化料价格及其他成本上升的压力。其中,绍兴国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旗下3家印染企业统一提价,具体为化纤和涤纶混纺类产品染色加工费统一上调1000元/吨,其中艳蓝、翠蓝类产品价格上调1500元/吨;全棉类上调1500元/吨;除艳蓝外的特深色类上调800元/吨。“新年后染料价格又出现了大幅上涨,同时环保、人力成本一直在挤压利润,企业只能提高染费。”不过丁经理也坦言,这样的涨价能否真正实行下去还是未知数。
去年,绍兴印染行业因不满染料涨价过快,联合抵制龙盛、闰土等大型染化料供应商,然而收效甚微。“印染行业的弱势从总体上说还是产能过剩导致的,印染企业小而散的局面一方面无法抵抗染化料巨头的强势提价;另一方面,在染费价格上也无法形成统一标准,存在低价抢生意的情况,再加上印染行业本身的处境艰难,导致染厂染费难以提高或提价幅度跟不上染化料上涨幅度。特别是开年后市场总体行情偏淡,企业提高染费更难。”当地印染行业一位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DF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