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一系列宏观数据的陆续发布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4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上涨1.4%,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5%;PPI同比下降4.6%,环比下降0.1%。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物价水平低位平稳运行,保持低通胀态势,为货币政策宽松调节提供了空间。“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将进一步趋于宽松。”
一季度物价低位徘徊
相比之前数月,3月物价数据并不悲观,甚至略好于预期。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近期猪价回暖导致猪肉价格环比跌幅较去年同期收窄至-3.8%,同比价格本月转为正值,此前已连续14个月为负值。
食品分项中,跌幅较多的主要是鲜菜、蛋和肉禽,分别为-8.9%、-5.7%和-1.8%,而鲜果、乳制品和粮食价格环比小幅上涨。
上月CPI环比降幅为0.5%。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说,3月份CPI环比下降主要是受春节后价格回调的影响。一是节后居民对部分鲜活食品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二是气候条件转好,鲜菜价格下降较多。三是务工人员陆续返城,部分服务价格出现回调。
招商证券报告还指出,非食品价格连续第二个月强于历史同期。本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为0%,高于历史同期均值-0.2%。
招商证券报告称,由于政府松绑房地产调控政策,导致住房租金价格环比上涨0.8%。
3月PPI也不乏亮点。尽管已经37个月负增长,但4.6%的同比跌幅比上个月缩小0.2个百分点,是2014年7月以来首次收窄,且环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余秋梅分析称,环比降幅收窄的主要原因包括:部分工业行业价格由降转升,部分工业行业价格降幅收窄。
连平说,年初以来大宗商品下跌趋势趋缓,最近出现止跌企稳,3月以来在波动震荡。在大宗商品价格止跌企稳的影响下,3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跌幅收窄至-0.3%,同比-5.7%,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为近7个月最小值。
连平判断,受主要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幅度收窄影响,未来工业企业采购价格下跌的趋势可能企稳,将一定程度缓解工业通缩压力。
政策“向松调节”还有空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然而今年前3个月,全国CPI同比上涨了1.2%,PPI同比下降了4.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6%。
这一系列数据使得外界对中国是否陷入通缩充满了疑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制约了工业产品的需求,而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加之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加剧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困难,影响了PPI回升。
但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多位分析人士认为,CPI和PPI呈低位运行的状态,给宏观政策进一步宽松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表示,长期来看,经济仍面临增长动力转换的调整压力,通胀仍将在低位运行,不会成为掣肘货币宽松的障碍。
管清友预计,在接连下调逆回购利率等“价格型”宽松的基础上,央行将很快推出降准或MLF、PSL等“数量型”宽松措施,推出的时间节点包括4月中旬经济数据公布前后。
澳新银行报告称,得益于央行注入短期流动性,中国市场流动性状况过去两周大为改善。但只有注入永久流动性,才能维持有利的货币条件,以应对通缩风险,预计中国央行在第三季度末之前还会降准100个基点,并在第二季降低存款利率25个基点。
除货币政策积极程度料将有所提高外,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将在稳增长中发挥其精准发力的功能。
(责任编辑:D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