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这位新晋“世界投资人”频频签下百亿美元以上的国际投资贸易大单,其所释放出的信息令人关注。
正在拉美四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本周见证中国与巴西签署了35项总额超27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其中产能合作成为最大亮点。
在上月召开的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指出,要用中国装备和国际产能合作结缘世界。
通过产能合作带动装备、技术输出,成为当前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显著特征。
今年3月,中国同哈萨克斯坦签署了33份总金额达236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开展钢铁、有色金属、水电等广泛领域的产能合作。本月中旬,中国和印度签署了20余项、总额高达220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协议,涵盖能源、贸易、金融与工业园区等多个领域。
李克强总理此次拉美之行,产能合作亦成为关键词之一。从奥运地铁到特高压输电项目,从水电站到两洋铁路,产能合作已成为推动中拉关系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产能合作是中国合作共赢理念的具体体现。”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表示,中国制造业在钢铁、建材、电力、铁路等方面具备较强竞争力,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升温,投资需求不断增大,这为双方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19日在巴西宣布启动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建设,这是中国在海外中标的首个特高压输电项目。
这是中国推进产能和装备“走出去”的一个缩影。当前,中国核电企业正在力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机组在海外落地,中国南车也在加快步伐助推中国高铁装备“走出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促进冶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
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类境外投资累计近500亿美元,今年前4个月制造业对外投资31.5亿美元,同比增长69.4%。
2014年,中国企业参与的境外轨道交通类项目签订合同额247亿美元,同比增长3倍多。今年前4个月,电力、通讯领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均达到35%左右。
中国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中国劳动力、融资等经营成本持续上升,中国传统的产业竞争优势在削弱。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刘春长表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有利于推动铁路、电力、工程机械等装备走向世界,可以主动创造外需,从而拉动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发展。
中国投资也受到各国广泛欢迎。2014年,中国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直接投资,对外投资规模达到1400亿美元并超过利用外资总规模,中国正式跻身全球资本净输出国行列。
以巴西为例,近些年,巴西经济增速下滑,巴西政府开始推行包括机场、公路、铁路在内的大型基础设施改造计划。中国与巴西开展的产能合作,有力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了成本,并带动当地就业,造福当地百姓。
在里约热内卢,平日出行可以搭乘中国生产的地铁列车,过海可以乘坐中国生产的豪华渡轮,“中国制造”已走进巴西百姓的日常生活。
截至2014年底,中国累计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新签工程承包额超过了1100亿美元,项目涉及天然气、管道、电站、公路、港口、通讯、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
在李克强访问拉美期间,备受关注的“两洋铁路”建设项目取得进展。中国和巴西代表签署了两洋铁路可行性研究合作文件。
两洋铁路从巴西到秘鲁,横跨南美洲大陆,总长约5000公里,一旦建成将大大降低南美洲物流成本,打通南方共同市场与太平洋联盟这两大南美洲贸易区之间的地理壁垒,推动拉美地区一体化。
李克强在巴西利亚出席中巴工商界峰会时宣布,中方将设立中拉产能合作专项基金,提供300亿美元融资,支持中拉在产能和装备制造领域的项目合作。他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中方提供的投融资支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新成立的中拉基金,将同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东盟基金、中阿基金等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国际产能合作。目前,中国还正与哈萨克斯坦研究建立中哈产能合作专门基金,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
分析人士预见,中国推动“互利共赢”的国际产能合作,将为全球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
(责任编辑:DF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