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对2014年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一步,将积极贯彻落实保险业发展指导意见,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满足社会日益增加和多元化的保险需求,平衡好加快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促进保险行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
保险业需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尽快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发展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经营,充分发挥保险经济补偿和风险管理优势,巩固传统业务领域,拓展新业务领域,实施差异化战略,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充分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减少同质低效竞争,重视产品长期价值和保障功能,运用网络、大数据等新技术,促进产品、服务、渠道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同时,创新资金运用方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保险资产国际化配置,提高保险资产管理水平。
(二)拓展保险覆盖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升级提质,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巨灾保险立法,研究建立巨灾保险基金,构建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实施住房地震保险制度,继续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推进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尽快出台。修订大病保险业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大病保险保障面,争取全国各省份及各地市全覆盖。大力拓展企业年金业务,有序推进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推动信用保证保险发展,支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围绕重点领域,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深化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着手启动万能险费率和分红险费率改革。稳步开展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先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条件成熟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研究意外险定价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意外险赔付率调节机制和定价回溯机制。完善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组建全行业的保险资产交易平台和资产托管中心。健全保险市场准入退出改革,加快区域性市场退出实践,依法对问题公司的分支机构实施退出,加大对互联网+保险、相互保险、自保等新型市场主体的扶持力度,支持设立区域性再保险中心。促进新型销售模式的发展,探索社区专属个人代理门店改革试点。逐步取消农业保险、交强险经营资格等许可事项,建立保险产品电子化管理系统。
(四)规范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加大保险产品监管和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加强市场热点重点问题和责任保险等业务的监测,深入治理销售误导,统一人身险产品犹豫期制度,继续推进保险中介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开展财产险理赔服务质量监测,畅通投诉渠道,强化责任追究,对严重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公司,采取市场退出等严厉处罚措施。强化信息披露,探索建立“黑名单”制度,定期公布保险公司被投诉情况、满意度测评结果和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完善投诉处理和纠纷调处机制,妥善解决消费争议纠纷,发挥好相关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工作的协同监督作用,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
(五)提升监管水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推动实施偿二代,根据过渡期运行情况和行业准备情况,开展新旧体系的正式切换。提升公司治理监管,出台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评价办法,改进独立董事制度,强化关联交易比例监管,加强集团并表监管。防范满期给付和退保风险,及时对退保风险较大的公司进行窗口指导,完善退保风险应急预案,妥善处置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防范资金运用风险,做好重点公司现金流排查监测,关注高现金价值业务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和保险资金在信托、不动产等领域的投资风险。防范外部风险向保险业传递,建立重大风险重大案件稽查制度,督促保险机构全面开展关于非法集资案件等的风险排查,强化内部管控。防范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启动实施保险业网络安全规划。研究探索保险行业风险处置机制,丰富风险处置工具,完善应急预案,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责任编辑:DF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