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丝绸之路历史上,福建有着辉煌的海洋要冲地位:泉州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福州长乐太平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基地;漳州月港是明朝中后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如今,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福建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核心区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特色和发展重点?近日,福建省发改委负责人接受了上海证券报“一带一路”调研报道组的专访。
上海证券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福建省发改委负责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方面为重点内容加强合作。福建紧紧围绕上述路径,和沿线地区展开合作。目前看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呈现加快态势,海洋合作取得新进展,外贸市场稳步拓展,双向投资促进产业深度对接,人文交流进一步深化。
下一步,福建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构建战略支点,促进互联互通,办好经贸活动,拓展海洋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将历史优势、人文优势、经贸优势转化为开放合作优势,努力把福建省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其中,在构建战略支点方面,福建将发挥省内沿海港口城市的优势,完善集疏运体系和口岸通关功能,积极打造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宁德等海上合作支点。支持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支持设立福州新区,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开放合作重点功能区建设。
在促进经贸交流方面,福建将加快自贸区建设,大力推进投资、贸易、金融、政府监管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促进与“海丝”沿线国家投资贸易便利化。精心组织,在“海丝”沿线国家举办好福建商品展,以及福建与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的双向投资推介会。争取在老挝、斯里兰卡等沿线国家设立更多的“经济合作产业园”,实现互利共赢。
上海证券报: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互联互通,福建有哪些重点建设项目,目前进展如何?
福建省发改委负责人:一年多来,福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呈现加快态势。
其中,在港口方面,沿海主要港区建设加快。去年以来建成了中化斗尾30万吨级油码头、国投湄洲湾煤码头一期工程、福州港松下山前作业区18号泊位等一批项目,目前福建全省沿海港口具备了通航停靠15万吨级集装箱船、30万吨级散货船、30万吨级油轮的能力,已开通一批至东南亚、西亚、非洲等航线。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进一步改善。积极开展港口建设合作,目前在福建省建设经营的外资码头已有40多个泊位投入运营,在建、拟建的码头泊位项目有20多个。
机场方面,全面完成对福州机场、厦门机场、武夷山机场、晋江机场的扩能改造,并启动了福州机场第二轮扩能工程。其中,厦门新机场选址已获国家民航局批准,填海工程先期实施。福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铁路方面,合福铁路今年7月1日将正式开通运营;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路基基本完工、正在铺轨;衢宁铁路已开工建设;吉永泉铁路、浦梅铁路建宁至连城段、福厦高铁均已完成线路方案审查,启动项目报批程序。
高速公路方面,跨省高速公路通道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宁波至东莞、莆田至炎陵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已经建成,其余路段在建或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漳州至梅州高速公路正在编制项目建设方案。
下一步,福建将继续促进互联互通,包括加快通陆达海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吉永泉铁路、浦梅铁路、福厦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强与东盟等国家在港口码头、物流园区、集散基地和配送中心等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搭建面向东盟等国家的跨境电商及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与沿线国家信息互联互通、货物通关和人员往来便利化。
上海证券报: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方面,福建将采取哪些举措?
福建省发改委负责人:福建与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渊源深厚,友好往来历史久远,经贸关系稳固,相互之间的产业互补性很强。福建产业基础完备,资金和技术力量相对较强,产品性价比高,尤其是建材、纺织服装鞋帽等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东盟不仅是福建资源型产品的重要原料来源地,而且是拥有近6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中东是福建省石油等矿产资源重要来源地。
福建通过加大双向投资,促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深度对接。一是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在新加坡、印尼举办福建投资项目对接会,与泰国、马来西亚正在联合举办双向投资项目对接会。
二是依托重大招商活动宣传“海丝”品牌。厦门通过去年“9·8”投洽会平台,举办了“合作、发展、共赢——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专题论坛。福州市依托今年“5·18”海交会举办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承办了亚洲合作对话(ACD)-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论坛暨亚洲工商大会。漳州市举办了“漳州味-东盟行”活动。
三是有序推进企业“走出去”。出台政策支持企业从事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组织企业参加泰国-福建企业经济合作及投资机遇推介会、马来西亚-福建企业项目对接会、印度投资推介会、阿联酋推介会、津巴布韦推介会等多场活动。引导福建省企业赴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设立中国(福建)工业园区。
上海证券报:海洋产业和海洋文化都是福建特色,在这方面福建将如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
福建省发改委负责人:福建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地域特色鲜明的妈祖文化、船政文化,在我国乃至世界海洋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东南亚等地区也得到广泛认同。
目前,福建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海洋合作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一是远洋渔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发展加快。福建省出台了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六条措施,助推远洋渔业快速发展,推动在印尼等国合作兴建了一批远洋渔业基地和渔业养殖基地。
二是中国-东盟(印尼)海上合作基金项目扎实推进。目前,印尼金马安渔业综合基地更新改造、中国-东盟渔业产业合作及渔产品交易平台(包括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中国-东盟海洋学院以及印尼纳土纳渔业基地综合改造项目等福建省申报的4个项目获外交部、财政部、农业部等有关部委批准,其中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已正式开业。
三是海洋科技、文化等合作全面推进。2014年7月,福建省海洋渔业主管部门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洲的企业、科研单位进行洽谈,商讨海洋与渔业科技交流、产品贸易、产业开发等事宜,推动落实具体合作的项目。组织“6·8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依托“厦门国际海洋周”举办国际性海洋文化论坛,充分利用第四届APEC海洋部长会议(厦门)平台,开展海洋文化宣传交流。
下一步,福建将继续拓展和“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洋合作,做好第二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加快设立“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筹划建立“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印尼、泰国分中心,争取在印尼等国家合作开发新的渔业基地。
上海证券报:福建拥有众多侨胞,在文化交流合作方面有什么实质性举措?
福建省发改委负责人: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文关系密切。现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侨华人达1580万人,其中约80%集中在东南亚,达1250多万人;两地地缘相近、习俗相似、文化趋同,民间交流量大面广,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有天然的优势和氛围。台湾同胞有80%祖籍福建,闽籍港澳同胞有120多万。
目前,围绕教育人才、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展开了一系列交流与合作。比如教育方面,依托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设的中国-东盟海洋学院计划今年进行首批招生。未来福建将推进与菲律宾、印尼、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孔子学院建设再上新台阶,促进与东盟各国的教育文化交流。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目前“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扎实推进,各地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维修和环境整治,加强遗产价值研究,完善相关管理办法。
此外,还有一系列文化交流节庆活动成功举办。比如,第四届南洋文化节在厦门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等在泉州举办。
“福建省东盟政府官员研修班”在福州开班,首期研修班共有柬埔寨、印尼、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斯里兰卡等8个国家的19名政府官员来闽参加;第二期研修班共有自印尼、老挝、泰国等9个国家的21名政府官员参加培训。
未来,福建将继续深化与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包括集中力量办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活动,组织大型舞剧《丝海梦寻》赴东盟等地演出,继续办好第二批“中国福建周”等人文交流活动。
(责任编辑:DF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