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认为,中国的金融有非常长的长尾,这是一个非常有痛点的行业,而中国传统金融为大企业和富有个人提供比较好的个性化服务,而为底层提供的服务相对比较少。
对于如何平衡金融创新和监管的关系,陈龙认为有3项原则:
第一, 应该平衡好金融创新的安全和福利;
第二, 以消费者为核心是金融创新终极原则;
第三, 金融创新的监管应该遵循的是金融的本质,即渠道连接能力和风险甄别能力。
对于互联网金融中的支付、货币基金、P2P和众筹行业的发展,陈龙表示,支付是发展最快的,因为它的金融属性最弱,它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把资金做一个安全便捷的转移,所以金融属性相对来说最弱,也是能最快发展的。
而货币基金相对最安全,它的金融属性相对比较确定,所以互联网化也是最快的。
陈龙也充分肯定了P2P的前景,因为它是直接融资方式,去中介化。但P2P有门槛,不是所有机构都能去做P2P,发展速度也会比货币基金、支付发展更慢一点。
众筹发展是最慢的,因为众筹不定性相对是最大的。众筹筹的不只是钱,而是筹的客户认知,如果有很多人关注这个创新产品,这个企业会发展很快,跟商业生态结合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陈龙认为,互联网金融颠覆论是不成立的,在“互联网+金融”过程中,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是互补关系。互联网公司可以给金融机构做一个平台,帮金融机构触达用户。
以下为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演讲全文,经钛媒体编辑:
当我们想到创新的时候,一般会觉得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情,而实际上创新一直有两个让我们担忧的元素。第一个元素就是好的创新往往会带来对行业的冲击,实际上这个担忧从工业革命以来就一直存在,一直困扰政府、业界和学者。以前有一个大学者卡尔?马克斯,写过一本书就是讨论资本和劳动者的关系。资本是用来干什么呢?是用来买机器、买技术的,所以其本质还是讨论创新或者技术跟劳动者的关系。那么一种创新会不会替代劳动者?卡尔?马克思当时做出一个非常悲观的预见,他觉得最后劳动者都会活不下去,所以他们会起来把这个体制推翻。
经过很长时间的讨论,我们越来越认为可能不是这样的情况,用另一个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话来说,创新性破坏是经济进步最本质的驱动力。一个好的创新往往有破坏性,它会改变行业运作的方式和规则,但是长期来说会带来社会经济的进步。如果把整个人类GDP画一张图的话,到工业革命以前都是一条很平的线,到工业革命的时候就飞快往上走,这是因为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的社会福利,这是创新带来的。所以从长期来说创新对社会是非常有益的。
此外,从工业革命以来我们一直都担心,觉得这样的创新会不会带来失业率的上升,但过去几百年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的失业率从来没有上升。为什么人类产业会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呢?就是因为生活最基本的东西越来越被满足,所以我们会花更多精力去做娱乐,去听中国好声音,所以长期来说技术进步带来了人类福利的上升,而且没有带来失业率的上升。
总而言之,创新对经济的进步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在新常态的情况下。
中国金融需不需要创新?大部分人是同意的,互联网行业的时候经常用一个词“长尾”,中国金融是非常长的一个长尾。中国传统金融为大企业例如500强企业,和富有个人提供比较好的个性化服务,而为底层提供的服务相对比较少。以中国的农民群体为例,中国有6亿农民,他们既不知道什么叫融资,也不知道什么叫理财,这是个人。来看企业,中国有99%的企业占据了中国就业的80%,贡献了中国的GDP的50%,但是他们受到金融的支持不到25%。所以无论从个人还是企业来说,中国的金融有一个非常长的长尾,这是一个非常有痛点的行业。
虽然中国的货币发了很多,但以间接融资为主,融资贵、融资难,该得到钱的很多企业不能得到钱。如果融资贵的话,按道理应该对投资者、对理财的人有好处,但事实不是,大部分人的理财途径是非常缺乏的。所以中国的金融是资金配给效率相对低效的一个行业,而同时中国的金融机构是有暴利的,利润比较高,我们认为这是比较适合“互联网+”的行业。我觉得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而金融这个行业尤其值得我们去推动。
但是不是大力推动金融创新,就不需要监管呢?也不是这样的。创新的第二个让人担忧的元素是它不一定安全。金融这个行业不是一开头就有监管的,证监会、央行、证券法、银行法、投资者保护法都不是生来就有的,每一次产生都是由于各种危机带来的对监管的推动,所以从金融史上能看到,金融是人性的放大,金融消费者是贪婪的,是短视的,而金融机构也会有道德风险,所以我们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应该有监管。
如果我们把金融生态圈划成一个图,最上面是一个商业和生活的生态圈,因为金融是为商业和生活服务,它的右下角是金融机构,它的左下角是监管者,监管和金融机构双方在创新的时代是好伙伴,金融机构更在意的是创新,监管更在意的是安全,他们之间的融合和结合能够推动普惠金融以及金融创新的长远发展。他们应该怎么去结合呢?我们如何在金融创新和监管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有几个原则的,是我特别想分享的。
第一个原则,我们应该平衡金融创新的安全和福利。金融创新是能够给社会带来好处的,但是它也可能不安全,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只是讲安全的话,可以把整个金融行业取消掉,因为没有一个金融机构是百分之百安全,任何一个银行都是有可能倒闭,所以你一定要在这中间找一个平衡,这个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原则,金融创新好不好应该以金融消费者的体验为核心,这也是最终的原则。当我们看一个行业的时候,我们看的是创新是不是真的给老百姓、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三个原则,金融创新的监管应该遵循的是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是什么?金融最重要的两个要素:第一个是渠道的连接能力,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是连接双方的,所以连接能力非常重要,而互联网能够大大改进连接的能力。第二个是风险甄别的能力,这是金融机构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我们监管者对中国金融这个行业是非常宽容的,前段时间他们也提出几个原则: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和创新监管。我们怎么才能做适度监管呢?我觉得这就应该把我刚才讲的金融本质结合起来思考,如果你看一下金融本质或者金融创新发展规律的话,你会发现金融不定性越大的产品或者行业,越难互联网化、去中心化,它的发展相对也会越慢,对传统金融的冲击也会更缓慢,而它良性发展越需要监管和行业自律的推动。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和行业结合越紧密,金融发展越健康,也越快。互联网金融过去几年以来的发展也印证了我说的这个特点。支付是发展最快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它的金融属性最弱,资金双方已经同意要做这样的资金转移,它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把资金做一个安全便捷的转移,所以金融属性相对来说最弱,也是能最快发展的。
而货币基金为什么发展也也很快?各种宝宝加起来也是几万亿的水平,因为货币基金只能投在最好机构发的短期债或者放在银行里面,这样相对最安全,它的金融属性也是相对比较确定的,所以它的互联网化也是最快的。
P2P是通过网络把资金双方连接起来,这是一个革新,但是它没有解决风险甄别的问题,因为它可能有风险。所以如果看到一个P2P网站想去投资,想知道它的潜力有多大,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它资产端的风险甄别能力。我认为P2P这个行业是非常有前景的,因为它是直接融资的一个方式,是去中介化,非常有效率。但P2P有门槛,不是所有机构都能去做P2P,谁能做得好,谁能走得远,则可能是很好的金融机构,有一个很好商业生态圈,这样是有前途的。我觉得这个行业发展会比货币基金、支付发展更慢一点,现在有几千亿的规模。
众筹发展是最慢的,因为众筹不定性相对是最大的。P2P和众筹这样的行业,如果推的太快,没有监管的话,反而容易出事,它的跑路一点都不奇怪,这样的行业反而需要监管介入更多,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众筹虽然发展比较慢,但是如果跟商业生态结合好的话,我还是非常看好的,因为众筹筹的不只是钱,而是筹的客户认知,如果有很多人关注这个创新产品,这个企业会发展很快,跟商业生态结合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实现有三种路径,第一种是互联网公司来做金融,这叫互联网金融颠覆论,第二种是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第三种是互联网公司和金融企业合起来一起做金融。
互联网金融颠覆论是不成立的,为什么?因为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没有一个银行或者大机构由于互联网化就被金融机构颠覆掉了,在现实上没有发生。从理论上来说,因为金融机构长期培养起来的对金融产品的理解,它的风控能力、长期积累的信誉很难被互联网很快颠覆,所以这个颠覆论无论是理念还是实践都不成立。
反过来说,金融机构本身互联网化,如果让他们自己去做我觉得会是比较慢,因为中国金融是一个痛点很大、但金融机构利润丰厚的行业,让他们自己去做的话应该会很慢。就像我们推出的余额宝,它没有改变金融属性,只是把中国的理财起点从几千块钱直接降到一块钱,就很快做到几千亿的规模。这是因为它大大降低金融的门槛,给老百姓理财带来了好处。但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因为有了余额宝才有各式各样的宝宝,让五大行也去做各种各样的宝宝,推动了整个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这是更大的一个成果,或者说帮助我们央行推动中国利率市场化,它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鲶鱼。
互联网金融跟传统金融有两个重要的差异,第一个差异是客户群体的差异,互联网金融主要是大众理财或者大众融资,而传统金融是向大企业和富有的个人提供比较个性化的服务,所以我觉得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第二是相对竞争力的差异,互联网公司做互联网更强,金融机构做金融产品更强。在蚂蚁金服眼中,传统金融和互联网公司并不是你灭我、我灭你的关系,而是可以互相融合的关系:互联网公司可以给金融机构做一个平台,帮金融机构触达用户。就像东方财富网,他自己不一定要研发那么多金融产品,而是作为一个渠道,去触达客户,提供一些数据和技术支持,二金融机构可以开发更好的金融产品,他们结合起来把互联网金融做得更好。
“互联网+”是一个思维的改变,蚂蚁金服CEO彭蕾经常讲,我们蚂蚁金服要做的是“小确幸”的金融,就是微小而美好的、可依赖的、可相信的、有幸福感的金融,它的核心以用户为核心,而不是以赚钱为目的。我们蚂蚁金服做的战略和规划,没有一次是以赚钱为目的,倒不是说不想赚钱,但盈利不是我们KPI的一个部分。我们在讨论今年目标的时候不讨论今年赚不赚钱,而是怎么把用户服务好,覆盖更多客户,解决客户痛点,这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改变。任何时候做互联网金融,做任何金融都应该敬畏金融,包括股票涨的很快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尊重历史规律。此外,发挥互联网公司数据的学习能力,这是我们做金融的一个长项。总而言之,我们想坚守的是小确幸金融观,以客户为核心、为导向,我们敬畏金融,发挥数据学习能力的长项。
最后总结一下,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是全世界经济学家的一个共识。在金融这个行业痛点很大的行业,“互联网+金融”非常值得我们去推动。但是又有挑战,一方面给互联网带来冲击,另外一方面不够安全,可能有风险,金融创新需要监管,但是这个监管需要遵循金融创新的本质,相对来说不定性越大的金融,可能是互联网化更慢,需要监管介入,不定性相对小的金融更值得我们去推动,监管介入的少一点。这是我对互联网金融创新和监管的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