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司/供稿
2014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继续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向好。
——主动作为,改革开放保持良好势头。
一是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成效明显,“营改增”试点进展顺利。统筹城乡改革深入推进。重庆、成都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等领域开展了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有序推进。在西部31个市县(片区)开展了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
二是开发开放力度加大。西部各省(区、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制定了地方实施方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陕西西咸、贵州贵安、四川天府等3个新区。国务院印发《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2014-2020年)》,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及新疆喀什、甘肃兰州综合保税区获准设立。内蒙古阿尔山、新疆卡拉苏、甘肃兰州口岸通过验收,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和老爷庙公路口岸对外开放。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大型活动成功举办。
三是差别化政策细化实施。《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向社会公布。对西部地区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实行“优先审核”。扎实开展基础性地质调查和前期矿产勘查工作,在西部地区形成一批新的后备资源基地。
——大力创新,实施西部大开发取得新成就。
一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国家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33项,投资总规模8353亿元,重点投向西部地区铁路、大型水利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和民生工程,其中,铁路新增营业里程3500公里。中央水利投资支持西部地区79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162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30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闸)和一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防洪工程建设。规划建设12条“西电东送”输电通道,新增7000万千瓦输电能力。西部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力度继续加大,新解决约84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光缆线路总长度超过539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8621万个。补建完成1927个乡镇邮政局(所),3000个偏远自然村开通电话。
二是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积极探索“分区管控、分级管理”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模式。合理确定西部省级地方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对内蒙古、云南、贵州、青海、新疆实施总量指标差别化政策。加强城市燃煤锅炉烟尘治理、废弃电子产品处理和重金属污染整治,支持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三是加快发展西部地区高新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三星(西安)12寸存储器生产线、京东方(重庆)8.5代TFT-LCD生产线等项目带动大批关联产业集聚发展。军民两用技术转化稳步推进。重庆、成都、昆明等西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四是加快建设人才队伍。倾斜支持160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示范工程。西部地区新设立8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4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3个。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和倾斜,培训骨干公务员2000余人,参加对口支援培训达5万人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人才援藏援青援疆、“西部之光”、博士服务团等人才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引智等项目,聘请国外专家7000人次,派出培训近8000人次。
五是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以西部地区为重点,实施扶贫开发“六项机制改革”,扎实推进饮水安全、乡村道路、教育扶贫等“十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加快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协调推进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编制完成云南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央农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补助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西部地区省市两级全部组建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责任编辑:D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