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对拿钱不为者不能止于批评

2015-6-26 6:27:52东方财富 【字体: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开点名,称13省区拿了钱项目不开工。13个省区的部分项目未按计划开工,是审计署在审计中重点抽查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和开工情况时发现的。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开点名,称13省区“拿了钱项目不开工”。这种公开点名,以往并不多见。13个省区的部分项目未按计划开工,是审计署在审计中重点抽查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和开工情况时发现的。

  如果联想至半个多月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一个表态,此次国家发改委的公开点名,便不难理解了。李克强是这么说的:“要依法把那些趴在账上多年的财政拨款收回来,调到那些中央已经确定的重点项目上去,调给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去!”

  总理的这番表态,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趴账”,二是“不作为”。前者指的是财政资金“昏睡”在账户上,造成很大的浪费;后者则指某些地方官员有事不干,有项目不开工。这两个关键词,实实在在戳到了总理的痛处。国家发改委之所以高调点名批评,原因应该也在于此。

  近两年来,高层一直希望盘活各级政府的存量财政资金,让“昏睡”的资金“醒转”过来。今年年初,国务院更是推出十大举措,试图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不让资金“趴账”。诸多举措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是也要承认,政令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13省区“拿了钱项目不开工”,便是例证。

  一些部门、地方政府财政资金“趴账”,其后果是明显的。一方面,数量不小的资金“趴账”造成浪费,另一方面,诸多建设项目,特别是涉及民生的项目“嗷嗷待哺”、急需资金。诸如棚户区改造、农村电网,以及引水渠建设等,都需要项目资金导入。这些资金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既能带动消费、投资,同时又可以改善民生。

  因此,针对财政资金“趴账”问题,需要更严肃地去求解。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长年“趴账”,主要是政府财政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不到位,以及缺乏问责等原因导致。不同的原因,要求有不同的应对方案。无论如何,对于那些较为严重的执行不到位的情况,问责方面确实需要加大力度。这种依规依法的问责,力度定然远不止于公开的点名批评。

  某些官员有钱不干事,浪费国家财政资金,换个说法便是“懒政”。有些时候,愿意干事者缺资源缺资金,不愿干事者的资金却是“趴在账上昏睡”,着实让人难以容忍。官员的庸政、懒政,是2015年行政系统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也屡屡受到中央的批评指责。懒政不治不行。

  如果将财政资金“趴账”问题放在今天的中国经济形势下去看待,这一问题会更显突出与严肃。在今天的背景下,一定的投资力度于稳增长的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当前中国经济总体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的压力自然也会较大。可以这么说,稳增长与资金“趴账”是无法相容的事情。

  今年以来,高层为了稳增长想了很多办法,合理增加投资是其中之一。而与高层的努力相比,懒政官员的做派更会让人愤懑。某些官员一边将项目资金“跑”到手里,一边又搁置资金不作为,这种不作为与高层积极稳增长的努力形成了鲜明对比。

  目前国务院已向地方政府和部委派出了多个检查组,确保稳增长措施得到及时执行。检查组任务艰巨。如何让“拿了钱项目不开工”的情形得到更好的监督,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责任编辑:DF10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