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10月M2增速创年内新高 但新增贷款社融双双回落

2015-11-13 6:05:39东方财富 【字体:

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双双回落。

  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双双回落。

  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5136亿,仅为上月的一半左右;10月社会融资规模4767亿,已不足上月的一半。

  此外,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6.10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则同比增长14%。

  “数据不是很乐观,M2增速比较快主要是定期存款增加较多,M1则是活期存款增加较多,也就是说居民和企业风险意识显著上升,多持有现金。”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他认为,“原因还是经济放缓、风险上升,新增人民币贷款下降表明商业银行放贷的意愿降低。”

  10月信贷规模腰斩,四季度贷款或放缓

  M2、M1增速均创年内新高。

  截至10月末,M2同比增长13.5%,增速相比上月高0.4个百分点;M1增长14%,增速相比上月同期高2.6个百分点,

  “M1、M2增速体现了央行前期一系列降准政策的效果,预计年末M2大致还能维持在13%左右的高位。此外,与低基数也有一些关系。”民族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货币总量增速持续攀升,显示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有限情况下,过去几个月资金大量投放导致企业手持现金规模明显增加。

  从新增人民币贷款来看,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136亿,仅为上月的一半左右,创下年内新增贷款规模的最低值。

  徐高认为,10月信贷增速放缓一方面是季节性原因,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足可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贷款需求回升,导致宽松货币政策下信贷扩张出现波折。

  “截至9月底的新增贷款量已经很大,9.9万亿的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向松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四季度不可能有大规模的增加,四季度贷款会呈现放缓的态势。”

  分细项来看,10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519亿,占全部新增信贷的比重为30%,相比上月小幅下滑4个百分点,显示出稳增长政策的落实以及金融专项债配套贷款的投放稳住了这部分需求。从居民口径来看,10月居民中长期贷款为1988亿,相比上月下降约1300亿。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随着房地产销售的缓和,居民中长期贷款规模冲高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10月票据融资大幅上升。10月新增票据1836亿,相比9月上涨了546%。谢亚轩认为,这一数据表示贷款结构恶化,企业贷款需求不足,银行以票据融资充量。

  “票据融资的增加体现银行还是用票据冲规模,放贷意愿较弱。”朱启兵表示。

  社融大幅下降,央行归因地方债务置换

  除新增人民币贷款外,社会融资规模也大幅下降。

  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4767亿元,仅为上月的36.5%。

  具体而言,汇率波动影响外币贷款减少1317亿,由于未贴现承兑汇票大幅减少,表外融资下滑2505亿,债券融资也滑落,社会整体融资需求出现一定回落。

  对于今年社会融资规模低于上年同期,央行11月6日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原因在于存量债务置换。

  央行解释称,在央行的统计口径中,地方融资平台属于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非金融企业部门范畴而计入社会融资规模,而地方政府的融资则在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之外。

  统计显示,截至11月10日地方政府总计发行置换债券2.76万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分本该城投公司担任的融资由地方政府置换债券所代替,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融资规模。

  光大证券的一份研报称,考虑地方政府债务置换,10月广义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多增2997亿元,但较今年6至9月6159.5亿月均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量显著下降,社融增速同样出现放缓。

  “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足,企业融资需求有限。虽然宽松政策持续加码,但社会信用总量并未明显扩张。”徐高称。

  基于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朱启兵认为,货币政策宽松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已经极弱,未来经济增长一方面需要财政政策继续发力,发力点在于中央政府加杠杆而非地方政府和企业,专项金融债的效果值得继续期待。

(责任编辑:DF15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