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目前有55个政府部门以及23家行业协会参与归集企业信用信息,信用惩戒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约束力不断加大。目前北京市工商局已将8.2万户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自今年7月中旬以来,有3947户企业由于受到相关限制和影响,主动改正错误,申请移出了经营异常名录,信用约束作用初步显现。
今天,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副局长刘玉亭到北京市工商局就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工作进行调研,北京市副市长程红一同调研。
北京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永在汇报相关情况时指出,北京不断提高工商登记便利化水平的同时,加快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努力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市场监管格局,已取得阶段成效。
对失信主体震慑作用凸显
据介绍,北京市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早,2002年就以工商部门的“企业失信黑名单库”改革探索为基础,出台了《北京市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106号).2012年,又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监管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京政发〔2012〕42号),由工商部门牵头建设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网,开展信息归集和应用工作。
三年来,参与北京市企业信用体系的政府部门已增加到55个,还有23家行业协会参与归集了企业信用信息;信息归集数量已从初期的百万级别增加到目前的5900余万条,三年归集数量超过了前十年的总和。同时,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涉及税收征管、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旅游市场、房地产经纪、商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等众多行业领域。其中,重点归集了全市41家执法单位的近170万条行政处罚信息以及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近400万条司法信息,警示及司法类信息接近信息总量的10%,聚焦“黑名单”,也成为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的特色之一。
各部门积极探索,在税收征管、社保登记、报关企业资格审查、反贪案件查办、购房资格审核、海外人才评审及电力、规划行业监管等领域广泛应用企业信用信息,对失信主体的震慑作用效果凸显。
同时,按照《条例》规定,目前北京市工商局已将8.2万户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北京子系统和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同步向社会公示。据统计,自今年7月中旬以来,已有3947户企业由于受到相关限制和影响,主动改正错误,申请移出了经营异常名录,信用约束作用初步显现。
北京市工商局还发挥市“先照后证”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作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落实相关改革任务。截至目前,已向有关部门推送36399条企业信息,各许可审批部门能够按时接收,并将审批结果和监管信息反馈到平台,信息传递的“双闭环”机制运行稳定,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
利用大数据加强企业信用监管
陈永表示,下一步,将依托技术手段,将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归集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与企业公示的即时信息进行实时自动比对,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未按期公示信息的行为,并发挥大数据在发现监管风险,明确监管重点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实现大数据监测、分析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此外,还将有针对性的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或专用信函,发送行政提示,督促企业按期公示信息。目前,系统的相关功能已基本开发完毕,近期将上线运行
他指出,《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即将下发实施,提出要加快形成日常监管、风险管理、信用监管、部门协同和社会共治有机结合的“五位一体”市场监管体系,明确了全系统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原则、方向和思路。
(责任编辑:DF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