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周四。港府“辣招”频出压抑楼市,记得有论者曾指出,这些招数的效用,远不如美国失业率下降大, 理由是后者一旦跌穿6.5%,美联储不加息也不行。换句话说,SSD(额外印花税)、BSD(买家印花税)、DSD(双倍印花税)多管齐下压抑楼市的功效,尚不及美国失业率每月下跌十多二十个基点。以偏概全?也许;毫无道理?未必。
通胀、失业不分薄厚
一直有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习惯的读者,应记得迟至去年6月,美联储对推出新一轮QE,态度并不特别进取。伯南克当时曾说,LSAP(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即QE)涉及风险和成本,推出新一轮措施不宜操之过急。言犹在耳,美联储去年9月便为QE3开绿灯,月购400亿美元按揭抵押证券(MBS).
至年底,曾扬言加推LSAP不宜草率行事的伯南克,非但要为12月宣布扩大量宽解画(在QE3月购400亿美元MBS的基础上,每月再买入450亿美元长期国债,合计达850亿美元,不设时限),还破天荒引入“数字门槛”,以失业率不低于6.5%、通胀未来一至二年内不高于2.5%,取代“某年某月”,作为超宽松政策时效的依据。
在刚结束的3月会议声明中,美联储除了略为调低经济增长和失业率预测外,其余环节基本不变。
那等于说,QE以至息口何去何从,一切仍得看失业率和通胀预期两个“门槛”的起伏变化。
也许由于美国复苏阴晴不定、失业改善进度差强人意,市场在美联储新引入的两项条件中,重视失业率远多于通胀预期。然而,两项条件实无优次之分,只要其中一环有“破位”之兆,美联储内的鹰派便会声势大振,而市场对美联储结束量宽╱提前加息的预期,亦会随之升温。观察美国息口去向与香港楼市关系时,不应只看失业率,对另一个元素——通胀预期——亦不容掉以轻心。
自去年12月美联储为货币政策引入“数字门槛”以来,老毕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就是假设通胀升温速度快过失业率下降步伐,作为决策者,究竟应冒物价失控之险维持超宽松政策以促进就业,还是在就业改善未竟全功下,仍要及早收紧政策以杜绝通胀之患?
美联储暂时毋须为此而忧,只因通胀仍未出现明显升温迹象,而失业率离6.5%目标尚远,维持宽松政策空间未失。然而,情况一旦有变,决策者应如何取舍?
通胀预期有望上升
近月数据显示,美国就业市场持续改善,私企招聘意欲大大改善之余,失业率上月亦降至7.7%,低于奥巴马刚上场(2009年1月)时的水平。不过,以绝对值衡量,这个失业率仍远高于经济复苏四年应有的水平,而美联储表明将用作决策参考的另一项指标——就业市场参与率(labor market participation rate)——则远低于就业真正复苏应有的水平。单看数据,美联储大有理由继续宽松,直至就业市场重纳正轨。6.5%目标之设,正是要告诉市场,失业率一天未回落至这个水平,买债不会停、利率不会升。然而,能否这样走下去,还须问过“数字门槛”的另一条柱——通胀预期。
美国2月份消费物业指数(CPI)整体和核心(core)按年升幅皆为2%,那是因为食品和能源价格尚算稳定(分别上升1.6%和2.3%)、各类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价格平稳。
美国楼市复苏牵动通胀预期通胀“打和点”濒临2.5%上限
可是,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工资增长稍微有加快迹象;第二,劳务继续成为带动价格上升的主要动力,当中占CPI比重达三分之一的住房相关成本,2月份按年上升2.3%。美国楼市复苏对通胀和通胀预期的牵引作用,不容忽视。
美国的通胀“打和点”(breakevens,以抗通胀国债〔TIPS〕孳息减去传统国债孳息,余数即为“打和点”,即市场对通胀的预期),五年期目前约为2.4%,两年期亦相差无几。按照美联储的政策框架,目前的通胀预期虽未超越2.5%的上限,但美国楼市若持续复苏(楼价在部分地区因供求失衡被大幅抢高,近日时有所闻),建造业人力需求继续对失业率下降作出贡献,那么要把通胀预期甚至CPI通胀率推上2.5%水平,并非什么遥不可及的事。到其时,美联储内的鹰派会不乘势发难、向鸽派挑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