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和日本3月25日晚宣布启动“经济合作协定”谈判。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当晚举行电话会谈,确定日欧EPA谈判正式启动。双方首脑还确定首轮谈判将在今年4月开始。
日本媒体报道,日方将在谈判中重点要求欧盟取消针对日本汽车和电子产品的关税,欧盟则力主日本在汽车规格、食品安全监管等非关税壁垒方面做出改善。欧盟将在进入谈判一年后评估日本是否“达标”。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预计,谈判将持续3至4年。
日欧希望借自贸区走出经济困境
欧盟和日本互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都希望凭借自贸协定走出目前的经济困境。
欧盟是日本第三大贸易伙伴,贸易规模仅次于中国和美国 ,对欧贸易额占日本贸易总额的一成,日本对欧盟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汽车以及相关产品和机械等,欧盟对日本的主要出口商品为汽车、化学品、医药产品等。此外,欧盟对日出口的服装、箱包等时尚奢侈品也在日本市场占有很高比例。
欧盟希望借助自贸协定早日摆脱欧债危机对欧元区经济的拖累,将其经济战略转向在危机中保持稳定增长的亚洲市场,日本则成为这一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欧盟希望通过同一些重要经济体签订自贸协定来刺激出口,目前已启动同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谈判。德国总理默克尔早前也强调,欧盟务必同其他国家签订相关自由贸易协定。
德·古赫特表示,与日本达成自贸协定对欧盟经济复苏很有意义,打开日本市场将有助于促进欧盟经济增速加快一个百分点 ,欧对日出口将增长1/3,为欧盟创造40万个新就业岗位。推动贸易自由化依然是促进欧盟经济复苏的最佳途径,如果欧盟目前所有讨论的自由贸易区都能达成,那么欧盟经济总量将增长约2个百分点,即2500亿欧元,相当于整个丹麦或奥地利的经济总量。
而日本正谋求新时期下的一体化策略,加强国内经济重建,扩大出口市场份额。目前欧盟对日本产汽车征收10%的关税,对电视等产品征收14%的关税。对日本企业来说,开拓欧洲市场必须打破欧盟的关税壁垒,日本产业界期待能与欧盟早日缔结自贸协定。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份,日本已连续8个月出现贸易逆差。
欧盟重要工业国的反对
由于需要面临日本制造业出口的强大竞争压力,欧盟与日本的贸易协定可能引发部分欧盟重要工业国的坚决反对。法国 、意大利等国家担心此举会冲击本国的汽车制造业。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表示,欧盟与日本的自由贸易谈判将会对欧洲汽车业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导致失业的增加。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秘书长霍达奇抨击欧盟对待日本的相关政策时说:“与日本的自由贸易协定将会对欧洲的汽车业造成负面影响。独立研究已经表明,这样的协定是一个只对日本有好处的单边协定。”分析显示,如果自由贸易谈判成功,那么欧盟向日本出口的汽车数量将在2020年增加7800辆,而在同一期间,日本向欧盟出口的汽车增量将达到44.3万辆,如此高的日本车进口量,将迫使欧洲汽车制造商减少产能,从而导致3.5万至7.3万的员工失业。霍达奇认为,欧盟应该吸取去年韩国加入自由贸易协定对欧洲汽车行业产生影响的教训。根据福特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出口到欧洲的汽车已经增长了70%,而欧盟出口韩国的数量仅增长了15%。
法国以及意大利等国则担心一旦谈判达成共识,它们将面对一些“非公平”的竞争。从表面来看,目前日本车进入欧盟所面临的限制及关税要比欧盟出口到日本的条件高得多,但是如果从更深的层面分析,欧盟车在日本市场却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一方面主要的原因就是机动车的定位。日本设立了“轻型车”概念,能够享受政府的税费优惠,但欧洲大部分小型车,都不能满足日本轻型车排量和尺寸方面的要求,欧系车难以在日本市场与当地汽车竞争,而“轻型车”恰恰在日本当地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因此,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希望欧盟在与日本进行谈判时,解决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欧洲的车型出口日本后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测试、修改,日本当地认同欧洲的车型;其次,日本应承认欧洲生产的小型车,符合其“轻型车”概念,享受同样的税收优惠。
经过很长时间的“争吵”,欧洲车企的联合抵制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日本最终还是进入了欧盟自由贸易签订进程。“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德·古赫特认为,“如果我们想要提升欧洲整体的经济或者增加就业,那么与日本的自由贸易协定将是必要的。届时欧洲整体将提高0.8%的GDP,并增加超过40万个就业机会。这正是我们最为需要的,另外我们将能进一步开拓日本市场,欧洲企业在日本本土将获得最为切实的利益。”
欧盟贸易部长会议明确了日本汽车进口激增时可启动限制措施的方针,相关国家才接受决议。欧盟还表示,在谈判经历了一年后,若判断日本政府开放程度不够、自由化程度不充分,将中止谈判。“在过去几个月当中,我们已经针对日本市场的封闭性进行了相当多的调研。令人高兴的是,日本已经表示会尽快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古赫特称,“我们必须看到,日本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欧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未来20年的经济发展必然来自亚洲,特别是日本。”
面对欧洲汽车制造商对此自由贸易谈判的担忧以及不满,日本方面则表现得信心十足,并且认为就算此次谈判达成共识,也不会对欧洲的汽车行业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主席米仓弘昌表示:“在此之前,日本、欧洲的企业界已经针对如何开放各自的市场进行过长时间的磋商。日欧企业界对双方市场的了解程度在交流过程当中不断加深,这对尽快签订自由贸易协议是有意义的。”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主席丰田章男也否认了出现日本车出口量激增的可能性,并强调韩国车企在欧洲有两座汽车工厂,而日本车企在欧洲有13座汽车工厂。去年,丰田在欧洲市场的60%的销量均来自于当地市场,而日产在欧洲91%的销量来自于其在英国和西班牙的工厂,至于本田 ,其在欧洲市场的产量甚至高于其销量。根据日本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个财年中,日本对欧盟的汽车出口量已下跌15.7%至484264辆,而这一数量仅占日本汽车总出口量的10%。
中欧贸易可能面临冲击
日本不是第一家致力于与欧盟建立自贸协定的国家。近年来,欧盟似乎一直在致力于同中国周边国家建立自贸区。2011年7月,欧盟韩国自贸区协定即将正式生效。目前,欧盟已同埃及 、墨西哥等60余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欧盟正将注意力转移到世界经济大国上。欧盟与加拿大的自贸区谈判有望于年底前结束,目前仅剩下投资保护和政府采购等事宜尚未敲定。欧盟与印度的自贸区谈判已于2007年启动。欧盟与美国也已于今年上半年开启自贸区谈判。
业内人士指出,欧盟方面同意与日本启动自贸谈判,除了希望借机推动日本市场进一步开放,亦考虑到了中国因素。欧盟认为,通过与中国外围经济体建立自贸区的方式,可以减少在贸易方面对中国的依赖。
欧盟在中国周边展开的“贸易包围圈”战略逐渐浮出水面,那么对中国制造影响几何?
“从长远来看,中欧贸易将会面临冲击。”商务部研究院欧洲所研究员姚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预计,这一影响来得不会太快,将在未来数年逐渐显现出来。她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例分析说,中国和东盟达成自贸协定以后,中国对日本产品的依赖度就小了很多,这一影响几乎用了近10年的时间才显现出来,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则认为,欧盟和日本结盟对中国制造的出口没多大影响。他较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盟和日本两个经济体都是保护倾向比较强的,双方结盟要解决的是他们双边之间的市场准入,“除非我们此前已经与他们中间某一方签了自贸协定、而且与另一方的出口重合度比较高、竞争关系比较强,那才会有影响,”梅新育说。
但姚玲指出,如果欧盟继续将“贸易包围圈”在中国周边发展下去,中欧贸易恐怕就要受到影响了。韩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具有相似性,冲击迟早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