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吴海龙来到欧盟地区委员会发表演讲。在法国总统奥朗德下周访华前夕,吴海龙的演讲向欧洲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希望中国与欧盟增进战略互信,共享发展机遇,成就共同梦想,使中欧关系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的典范。
吴海龙说,共同成就梦想必须管控好分歧和矛盾。中欧双方经贸摩擦有所上升,“我们不必也无需回避这些分歧和矛盾,但应该理性看待和处理有关问题。要解决分歧,争吵和对抗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然而,仅仅两天前,欧盟委员会就再次传出对华“挑衅”的新苗头。路透社4月16日引述欧盟外交官的话说,欧委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准备寻求欧盟成员国的支持,以求对中国电信企业华为和中兴发起反补贴调查,如果成员国不予支持,那么欧委会将单独行动。
中欧之间的两大议题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对华军售解禁并没有多少进展。反而近年来,欧盟将不断上升的中欧贸易摩擦归咎为中国的倾销和补贴,由此发起的针对中国太阳能等行业企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不断。
但是贸易纠纷的“双刃剑”作用,也同样招致欧盟境内部分企业的反对。
如果说中美关系存在着较多政治摩擦,那么中欧关系存在较多经济摩擦就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欧洲政治“换届”的背景下,矛盾可能越发突出。
中国新领导层已完成登台亮相;欧盟权力机构将在明年迎来选举年,先是欧洲议会2014年选举,接着以巴罗佐为主席的欧盟委员会在2015年换届,同样还包括德国在内的成员国大选。因此,至少在未来两年内,中欧关系将处于调整期。
在中国一方,“中国梦”的提出也将中国的对外关系重新定义。吴海龙大使即在18日当天解释说,中国梦的重要内涵是要与世界同分享。中国实现梦想的过程,将有利于成就欧洲联合自强、稳定繁荣的“欧洲梦”。
吴海龙给出的具体实现途径是:有效结合和对接“十二五 ”规划和“欧洲2020”战略,制定中长期合作规划,尽早启动投资协定谈判,深入挖掘双方在城镇化、高科技和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同时双方应坚持市场开放,反对保护主义,共同营造开放、宽松、便利的政策环境。
但是,中欧仍存在“同床异梦”的可能。尽管德国总理默克尔曾称,欧洲走出债务危机阴影至少需要五年,但实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在此期间,欧洲一方面需要中国这个第二大贸易伙伴的投资来促进经济恢复,另一方面又需要对所谓的“中国威胁”保持警惕。而中国仍需要欧洲这个第一大贸易伙伴来持续带动出口、为保持经济增速做贡献。
两者的碰撞在所难免。
“向母舰发射的****”
就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一事,欧洲一直与中国周旋不断。如果承认了,那么欧盟企业将更难与中国企业在欧洲展开竞争。向中国发起贸易战,便成为了最佳选择。
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在2010年2月担任此职前,曾任比利时国际贸易部长和副首相,其自身亦是自由贸易主义者。但是,此时欧债危机已经爆发,欧洲企业在宏观经济的衰退中越发变得保守。这与德古赫特前任曼德尔森在任时的乐观年景已是不同。
在德古赫特的工作下,欧盟首次对中国征收了反补贴税,理由是中国向一家大型铜版纸生产商提供了低于市场价格的贷款和房地产。德古赫特把目标对准政府补贴。《金融时报》报道称,德古赫特的一位助手将2011年铜版纸案比作“向母舰发射的****”。
如果说铜版纸案尚是****,那么将中国稀土出口诉至WTO和对华太阳能产品反倾销,就是欧盟发出的“炮击”。欧盟开始在“双线”对华作战。
欧盟委员会3月6日命令海关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产品执行登记手续,这是反倾销调查行政性程序之一。但是却由此间接造成了中国输欧太阳能产品在海关受阻,原因是进口中间商认为欧盟必将对华征收反倾销税,因此不愿承担其后可能带来的税收回溯期内的损失。
德古赫特的发言人约翰 ·克兰西(John Clancy)在电话中对本报解释说,欧盟完全依法进行反倾销调查,登记手续也是正常的惯例。克兰西称,不能对正在进行中的调查本身置评,也无法就(中介)公司行为发表看法。
然而,欧盟境内的数个太阳能企业行业协会已团结起来,反对支持对华太阳能反倾销。数家欧洲企业对本报表示,他们只要一个自由的市场,不想要不该由企业承担的政治压力。
为此,欧盟委员会召开了数次听证会,其中也包括由中国商务部下属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带领9家中国企业参加的听证会。
中国商务部下属《国际商报》3月14日报道称,针对中方提出的抗辩,欧委会没有做出表态。出席听证会的晶奥太阳能负责人姚子然表示:“我们准备了3页纸,20多个问题,而欧方只准备了半页纸的材料。欧方的做法是避而不答。”
但是时间已越来越紧张。欧盟委员会去年9月对中国太阳能面板展开反倾销调查,11月开始调查是否存在非法补贴。欧委会最迟将在三个月后的6月6日,决定是否对中国产品征收临时性反倾销关税。确定征收最终惩罚性关税的最后期限是12月5日,但需要欧盟成员国进行投票。
而需要欧盟成员国投票这一点,也成为中国的突破点。德国总理默克尔去年访华时,就传达出了政治解决中欧太阳能贸易争端的表态。而中国也早已习惯直接与欧盟成员国商谈贸易合作。
“危险的竞争对手”
现在,华为和中兴又再次出现在德古赫特的议事日程中,并开始搜集相关证据,为欧委会单独行动做好准备。实际上,德古赫特在上月的一次论坛上即公开表示,欧委会现在还未收到相关企业对此的申诉。分析称,这实际上是他在争取支持。
华为和中兴等中国企业否认了关于它们违反贸易规则的指责,称自己只是比竞争对手更灵活而已,而那些存在争议的补贴与欧盟大量给予自身公司的补贴类似。
此案有别于欧盟以往对纺织或陶瓷等低端商品的关注,而是把矛头对准引人注目的高科技业务。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乔纳森·霍尔斯拉格曾对媒体表示,中国将会“把这种做法视为宣战”。
但在去年此争端刚刚爆发、德古赫特搜集证据之际,《金融时报》的报道称,欧盟正寻求派遣一个技术小组,带着中国人可能考虑购买的政府债券投资组合前往北京。
欧盟还寻求让中国出资,以帮助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本金基础扩大7000亿欧元这将让欧盟有更多的火力抗击危机。这类任务已变得越来越紧迫,因为危机的再次加剧使人们担心,希腊债务危机可能蔓延至西班牙和意大利 .
而中国在欧债危机之初非常积极也是力所能及的对欧洲施以援手。从国家主席到政府总理,都在不同场合做过类似表态。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也在2012年在中国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做出重申。直到今年4月博鳌论坛时,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副董事长高西庆才表示,中投已经停止购买欧洲债券。
中国似乎一直期望欧盟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上做出让步。即使中国有时并没有明确提出,但它一直笼罩着相关谈判。而部分欧盟官员先前也相信,他们或许可以通过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来换取财政援助。
如果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那么欧洲企业也将在本土市场上更加难以与中国公司竞争。而身处经济衰退中的一些欧洲企业变得日益要求针对中国的一些贸易做法采取行动。
当代中国研究所霍尔斯拉格表示:“经济危机让许多成员国希望保护它们幸存的产业 ,这让中国看起来更像一个竞争对手,而不是一个经济合作伙伴。”
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也对中国表示出了警惕。其德国籍委员丹尼尔·卡斯帕里表示:“我们与中国存在多个问题,我们没有得到足够令人信服的答案。在中国开放的过去20至25年间,我们丧失了许多制定”警戒线“的机遇。现在制定的难度与日俱增。”
德古赫特还指责中国为企业提供非法补贴,并提议了一项新的法律 ,以允许欧盟对未能向欧洲公司开放公共采购的政府采取报复措施。一位欧盟官员对媒体承认:“我们看到的是,欧洲某些产业的人士措辞更严了,采取行动的意愿更强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是他们最危险的竞争对手。”
而《金融时报》引述一位中国外交官回应称:“问题或多或少与欧洲自身有关。我认为将中国视为替罪羊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