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在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发出警告,称异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引发信贷泡沫,致使世界重陷危机。
在大部分央行官员看来,低成本资金虽有泡沫化风险,但虚弱的实体经济更需要支持。因此,货币宽松潮并不会快速退去,全球经济也将在宽松政策支持下呈现弱复苏格局,政策效果则会因地而异。
记者张环眼下,为期两天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正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紧接着召开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春季年会。无一例外的是,这些重量级会议都将目光锁定全球宏观政策,特别是量化宽松(QE)政策的实施及影响,日本版QE成为“众矢之的”。据彭博提前获取的公报草案,G20将坚持2月会议的承诺,重申避免竞争性贬值本币获得贸易优势。IMF也在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发出警告,称异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引发信贷泡沫,致使世界重陷危机。
“毋庸置疑,这样一种政策环境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有着深远影响,投资者开始追逐高风险资产,因此,部分投资者和研究者开始担忧新一轮严重资产泡沫正在酝酿,但这种观点显然还不被央行政策制定者们认可。”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与本报记者连线时表示。在大部分央行官员看来,低成本资金虽有泡沫化风险,但虚弱的实体经济更需要支持。因此,货币宽松潮并不会快速退去,全球经济也将在宽松政策支持下呈现弱复苏格局,政策效果则会因地而异。
当前,发达国家央行传递出的信息非常清晰:今年货币政策将持续超级宽松。在释放退出QE的信号后,美联储仍在大肆印发钞票购买国债,并明确表示在失业率下降到6.5%之前不会提高短期利率。如果开放式的QE保持到2013年底,那么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将膨胀至4万亿美元,是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4倍之多,占美国GDP的四分之一左右。在黑田东彦新政下,日本央行每月的资产购买规模迅速扩张,已与美联储的QE3大致相当。
相比之下,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虽不及美国,但也非常宽松。欧洲央行除了通过降低公开市场操作抵押品的门槛给予银行大量流动性外,今年下半年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市场普遍预计,英国央行将在未来数月维持375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规模和0.5%的基准利率不变。外界猜测,随着新行长在7月到任,该行有可能效仿日本央行推出更激进的措施。本周二,韩国宣布推出172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帮助因日元走低而倍感压力的韩国出口商渡过难关。
如果说在2008年,许多人还只是把各国央行下调短期利率、通过非常规手段压低长期利率的做法视作一时之举,那么时至今日,全球货币宽松已成常态,一些非常规措施也早已家喻户晓。人们不免要问,步步升级的货币宽松到底能给世界经济带来什么?如何权衡其间的利弊?
很显然,国际社会已开始担忧。记者注意到,各方对宽松货币政策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资本流入其他国家虽可以降低借贷成本,但随之而来的是资产泡沫,增加了本币升值的风险。其次,宽松政策的退出则将增加国债的偿债成本,或诱发新一轮的债务危机,且加速资本流出新兴市场,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从央行角度看,低成本资金对经济复苏却十分重要,特别是当政府推行财政紧缩时。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复苏依然缓慢,日本的通缩梦魇挥之不去,而欧元区经济今年还将收缩。较之有可能出现的金融泡沫,实体经济的复苏更需要流动性的支持。近期数据似乎也支持了这样的判断。例如在美国,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房地产市场,而居民正利用低成本贷款来买房和消费。数据显示,2012年新增房屋抵押贷款较前一年增长了20%,消费贷款也增长迅猛,其中新增汽车贷款额呈连续三年增长态势。与此同时,资本支出也在加速,高股价和低资金成本最终将刺激企业追加投资。
“总体而言,全球经济今年将呈现弱复苏格局。在企业投资和房价上涨的拉动下,美国GDP增速在下半年将呈现加速迹象;而欧元区经济在‘金融分化’阻碍利率传导机制的困扰下,下半年虽有微弱复苏,但全年仍会小幅萎缩。”彭文生表示。从政策效果上看,尽管各国都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但效果迥异。相对而言,美联储比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更为激进,目前看来,美国的复苏势头似乎也强于欧洲。当然,这也得益于美联储购买住房抵押支持证券(MBS)的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支持作用,相反,英国央行的“融资换贷款”措施的效果却不明显,而欧洲央行的降息也未能完全惠及边缘国家高企的借贷成本。对于日本,一个广受争议的问题是,日本央行当前的货币宽松是否因为“不够快、不够狠”才导致长期走不出通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本轮激进措施则有望推升通胀预期,在支持出口的同时,通过居民的资产重新配置刺激风险资产价格,从而带动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